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乾隆皇帝留下了壹件國寶。溥儀退位後,把它縫在棉衣裏26年。結果如何?

乾隆皇帝留下了壹件國寶。溥儀退位後,把它縫在棉衣裏26年。結果如何?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幾千年來留下了無數的國寶。今天說的國寶,絕對是無價之寶,堪稱國寶中的國寶。它是清朝著名的乾隆皇帝留下的,被清朝的皇帝們珍藏,直到宣彤的溥儀。即使溥儀被趕下了皇位,他仍然把這件寶物視為自己的命根子。在後來的社會動蕩中,他顛沛流離,壹直不離不棄,甚至把它縫在棉衣裏長達26年。那麽這個國寶是什麽呢?它的最終目的地是哪裏?本期解讀。

(1)逃跑

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也是壹個傳奇人物。他沒有當皇帝的資格,但是自從光緒皇帝死後,就沒有兒子繼承皇位了。那個時候,那個只知道餵奶的兩歲小家夥被卡在了王座上,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但溥儀只在位四年,不懂皇帝在做什麽,迷迷糊糊就被扔出了龍椅。真的是屁股還沒暖起來,因為小屁6歲以前的寶寶基本都有多動癥,不可能老老實實待在那個壹點都不好玩的“破椅子”上,他肯定壹直在外面跑。

所以溥儀6歲的時候,即使他很老實,也不會壹直從那個椅子上跳下來,但是已經晚了。辛亥革命的炮火壹響,他還不知道怎麽回事:還沒到春節,誰急著開槍?妳想嚇唬我嗎?就在他楞住的時候,他以前的下屬袁大頭說:下來吧,兄弟,我也想坐在那個位置上!

溥儀於2月1912退位。從那以後,即使他想坐,他也不能坐在那個大椅子上。但這個孩子是個有福氣的人。雖然辭掉皇帝,但他仍然在紫禁城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直到18歲。

但是,溥儀在宮裏不只是吃喝玩樂。他在父親攝政王載灃等人的教育下讀了壹些書。到了18歲,溥儀徹底明白了自己曾經坐過的大椅子(龍椅)的價值,他覺得自己頗有點少年的感覺。嗯,要是我還能坐在那個位置上就好了。可惜時間回不去了。這時,比袁大頭更“不可理喻”的人出現了。

當時老袁只是把溥儀拉下了寶座,卻沒有耽誤小溥儀在宮裏享受退休生活,而這位馮玉祥將軍根本不顧溥儀祖上的面子,直接把他趕出了宮。此時的溥儀是壹個人的軍隊,連個衛隊都沒有。他根本無法與馮將軍抗衡,只好灰溜溜地出了宮。

但畢竟是18歲了,溥儀也不傻。她習慣了奢侈的生活。“壹出宮門,壹鼻子兩只手”,不吃飯就得挨餓。所以在他逃離皇宮之前,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偷偷帶走了不少金銀財寶。但是馮玉祥趕走他的時候,是有時間限制的,他只有三天的準備時間。在宮殿裏所有的珍寶中,他當然挑選了最昂貴和便於攜帶的。在他帶走的寶藏中,有壹件文物堪稱重量級國寶。他珍藏了26年,不離不棄!那麽這是什麽樣的寶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