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加壹筆什麽字:少
少
少,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讀作shǎo或shào。最早見於甲骨文。六書屬指事字。甲骨文的“少”字,是在“小”字三個點的基礎上,加壹個點指事符號,表示不多。其本義是數量小。
讀shǎo表示數量少,與“多”相對;讀shào指年紀輕,與“老”相對。“少”又是中華姓氏之壹。
文字源流
“少”,六書屬指事字。甲骨文的“少”字,是在“小”字三個點的基礎上,加壹個點指事符號,表示不多。金文把這個指事符號拉長,變為壹撇。小篆上部已經變成“小”,指事符號變成曲筆。隸書、楷書筆畫化。
“少”的本義是數量小,與“多”相對;又引申為丟、遺失;還引申為虧欠;也可引申為暫時、稍微。表示這些意思時讀作shǎo。還可以讀作shào,指年紀輕,與“老”相對。
少與小原是壹字,本為象形字。蔔辭中所見之“少”字皆與“小”字同義。自來古文字學家皆以從三點之為小,以從四點之為少。甲骨文中二字構形實同,應為壹字,二字分化大概是春秋戰國間的事。
少、小分化後,“少”之末筆“丿”起著與“小”相區別的作用,成為壹個指事字,但同時又以“小”為聲。金文中“少”多用同“小”。少、小可同義連用,指年幼。《說文》收有“尐”字,實為“少”之異體寫法,其分析尐為從小乀聲,少從小丿聲都是沒有根據的。
古籍訓釋
《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從小丿聲。徐曰:丿音夭。
又少頃,有閑也。《孟子》:少則洋洋焉。
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
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為壹畫,以分陰陽。四象者次,為二畫,以分太少。
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
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註:副三公者。
又姓。漢下邽令少年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