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屬於中醫“ 肺積 ”“ 息賁 ”等範疇,現中醫病名統稱為“ 肺癌病 ”,中醫認為,肺癌總體病性屬於因虛致實、虛實夾雜。肺癌發病以正氣虧虛為先,因陰陽失調,六淫之邪乘虛而入,邪滯於肺,致肺氣失和,宣降失司,氣機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布,凝聚為痰,痰凝氣滯,血瘀阻於脈絡,日久形成肺積。 “虛”“痰”“瘀”“毒”為肺癌的四大致病要素 ,貫穿肺癌的整個發病過程。本虛則以 氣虛、陰虛、氣血兩虛 為多見,標實則以 痰凝、氣滯、血瘀、毒結 為多見,臨床上表現出復雜多樣的證型。肺癌病位在肺,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肺脾氣虛是肺癌發病的內在根本原因。在發病早期,以肺郁痰瘀多見,治療以宣肺理氣、化痰祛瘀為主;至疾病中期,脾氣受損,運化失常,痰濕內蘊,辨證以肺脾氣虛或脾虛痰濕為主,治療以益氣健脾、培土生金為要;隨著疾病的發展,氣陰耗傷,虛損及腎,以致氣陰兩虛、腎陽不足,治療上註重益氣養陰、溫陽補腎。在邪實方面,“痰”“瘀”“毒”搏結是肺癌的重要病理特點,因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津液失於輸布、溫化,以致聚濕生痰,痰瘀毒結。故中醫治療在扶正的同時,亦需兼顧祛邪,治療當靈活運用化痰利濕、活血祛瘀、解毒散結等治法。
辨證分型論治
1. 肺郁痰瘀型
主癥:咳嗽不暢,痰中帶血,胸脅痛或胸悶氣急,唇紫,口幹,便秘,舌暗紅,有瘀斑或瘀點,苔白或黃,脈弦滑。
治法:宣肺理氣,化瘀除痰。
方藥:千金葦莖湯(《外臺秘要》)加減。葦莖15g,桃仁10g,薏苡仁30g,冬瓜仁15g,生南星15g(先煎),生半夏15g(先煎),桔梗12g,魚腥草30g,全瓜蔞15g,田七6g,浙貝母10g。
加減:胸脅脹疼者加莪術15g、延胡索15g;咯血者重用白茅根30g、仙鶴草30g、旱蓮草20g;發熱並見痰中帶血、舌暗者加牡丹皮15g、連翹15g、黃芩10g。
2. 脾虛痰濕型
主癥: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疲乏懶言,納呆消瘦,腹脹便溏,舌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脈濡、緩、滑。
治法:健脾燥濕,理氣化痰。
方藥:陳夏六君子湯(《醫學正傳》)加減。黨參30g,茯苓20g,白術15g,陳皮6g,生半夏15g(先煎),生南星15g(先煎),薏苡仁30g,瓜蔞皮15g,桔梗12g,浙貝母10g,甘草10g。
加減:痰涎壅盛者加白芥子15g、枳實15g;肢倦思睡者加人參10g、黃芪30g。
3 . 陰虛痰熱型
主癥:咳嗽痰少,幹咳無痰,或痰帶血絲,咳血,胸悶氣急,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心煩口幹,尿赤便結,舌紅絳,苔花剝或舌光無苔,脈細數無力。
治法:滋腎清肺,化痰散結。
方藥: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加減。生地20g,百合15g,玄參15g,當歸10g,浙貝母10g,守宮6g,夏枯草15g,瓜蔞皮15g,豬苓20g,鱉甲30g(先煎),甘草10g。
加減:痰黃如膿腥臭者,加魚腥草30g、知母15g、桑白皮10g;五心煩熱者加牡丹皮15g、黃柏15g;口幹欲飲者加天花粉20g、天冬15g;大便幹結者加火麻仁15g、厚樸10g。
4 . 氣陰兩虛型
主癥:幹咳少痰,咳聲低微,或痰少帶血,顏面萎黃、暗淡,神疲乏力,口幹短氣,納呆消瘦,舌淡紅或胖,苔白幹或無苔,脈細如絲。
治法:益氣養陰,扶正祛積。
方藥:大補元煎(《景嶽全書》)加減。人參15g,山藥30g,熟地黃15g,當歸10g,山萸肉10g,仙鶴草30g,西洋參10g,麥冬15g,五味子10g,豬苓20g,山海螺30g。
加減:痰粘難咯者,加桑葉10g、僵蠶10g、海蛤殼30g;面肢浮腫者加葶藶子15g、茯苓25g、澤瀉15g;神誌昏蒙者加全蠍5g、蜈蚣3g、石菖蒲15g。
5. 腎陽虧虛型
主癥:氣短,動則氣喘,或見面色晦暗,面目浮腫,冷汗自出,腰膝酸軟,咳嗽痰少,畏寒神怯,舌淡而嫩胖,脈沈細。
治法:溫陽補腎,納氣平喘。
方藥:人參蛤蚧散(《醫壘元戎》)加減。蛤蚧1對,人參15g,北杏仁10g,川貝母10g,桑白皮15g,茯苓15g,杜仲15g,肉桂6g,沈香10g,熟附片10g(先煎)。
加減:呼多吸少,咳喘甚者,加葶藶子15g、大棗15g;痰多壅盛,動則喘促者,加蘇子15g、前胡15g、橘紅10g;形寒肢冷者,加幹姜10g、當歸10g、鹿角霜15g。
肺癌的辨證治療是中醫治療的核心,在具體診治過程中也可參考我國著名的中醫腫瘤學家、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等專家的肺癌學術思想和用藥經驗,如朱良春、劉嘉湘、周岱翰、樸炳奎、潘敏求、郁仁存、李佩文、劉偉勝和劉亞嫻等中醫大家。中醫治療療程的時間長短需根據患者身體狀態、臨床分期、治療方式和預後指標的不同而靈活調整;總體建議中醫治療療程1年以上,服藥期間定期檢查血分析、尿液分析、肝腎功能。
辨證用藥
臨床上肺癌患者常見咳嗽、咳血、胸痛、疲乏、胸腔積液等癥狀及並發癥,可多癥並存,治療上可在辨證的基礎上加減用藥,以改善癥狀。
1. 咳嗽
咳嗽病位在肺,與脾、肝有關,久則及腎。咳嗽的辨證,首先要辨明外感、內傷,以及其見證的屬虛屬實。肺癌患者多屬內傷咳嗽,因肺氣虧虛、脾虛生痰、肝火犯肺或腎失納氣,以致肺氣失宣,肺氣上逆。在治療方面,當以宣肺化痰為基本治則,根據虛實夾雜及臟腑辨證進行辨證用藥。
咳嗽咽癢,咳稀白痰,流清涕,惡寒發熱,多為風寒外襲,治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可選用麻黃、荊芥、紫蘇梗、杏仁、桔梗等。
幹咳,咽痛,痰少難咳,或痰中帶血絲,舌紅而幹,苔薄黃,脈浮數,多為風燥傷肺,治以清肺潤燥,可選用桑葉、北杏仁、川貝、沙參、枇杷葉等。
氣短聲低,痰多色白,自汗,惡風,倦怠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多為肺脾氣虛,治以健脾補肺,補土生金,可選用黨參、白術、陳皮、法半夏等。
幹咳,咳聲短促,口燥咽幹,聲音嘶啞,午後潮熱,盜汗,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多為肺陰虧耗,治以養陰清熱,潤肺止咳,可選用麥冬、天冬、天花粉、款冬花、紫菀等。
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者,屬寒痰,治宜溫化寒痰,常用細辛、幹姜、蛤蚧、半夏等;咳聲重濁,痰多色白黏膩,胸脘痞悶,多為痰濕蘊肺,治以燥濕化痰,理氣止咳,可選用半夏、茯苓、陳皮、白芥子、蒼術、化橘紅等。
咳嗽時伴胸痛,痰多質稠,或黃稠,口幹欲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多為痰熱郁肺,治以清熱化痰,肅肺止咳,可選用黃芩、知母、瓜蔞皮、蒲公英、魚腥草等。
放療後患者常見幹咳,咽幹灼痛,痰黃稠量少難咳,偶有身熱,舌紅,少苔,脈滑數或細數,多為氣陰兩傷或邪熱蘊肺,治以益氣養陰或養陰清熱,可選用沙參、麥冬、連翹、知母、桔梗、生地等。
2. 咳血
咳血屬“血證”範疇,病位在絡脈。咳血的辨證,需辨別虛實,實證多由火熱、瘀血引起,火熱熏灼、迫血妄行,或者血溢脈外、瘀血阻絡;虛證壹般為氣虛不攝,血不歸經所致。在治療方面,當以治火、治氣、治血為主,根據虛實來辨證用藥。
痰中帶血或咳血,口幹咽癢或咽痛,身熱惡風,頭痛,多為燥熱犯肺,治以清熱潤肺,寧絡止血,可選用桑葉、沙參、藕節、側柏葉等。
痰中帶血或咳血,咳嗽痛引胸脅,煩躁易怒,目赤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數,多為肝火犯肺,治以清肝瀉肺,涼血止血,可選用仙鶴草、黃芩、石膏、知母、茜草等。
痰中帶血或咳血,血色紫暗,胸脅刺痛,部位固定,舌青紫有瘀斑,脈澀,多為瘀血阻絡,治以通絡祛瘀,涼血止血,可選用田七、丹參、生地、鱉甲等。
咳血量大,血色較淡,倦怠乏力,不欲飲食,舌淡苔白,脈細,多為氣虛不攝、脾不統血,治以益氣攝血,可選用人參、黃芪、茯苓、阿膠、茜草、炮姜炭等。
3. 胸腔積液
胸腔積液屬“痰飲”“懸飲”範疇,病位在三焦。痰飲為病,虛多實少,本虛標實,辨證首辨二者主次,懸飲主要為三焦氣化失職,肺、脾、腎功能失調導致,留於脅下。在治療上首重溫陽化氣,同時根據虛實以辨證用藥。
胸脅疼痛,呼吸困難,咳逆氣喘,不能平臥,或僅能偏臥於停飲壹側,病側肋間飽滿,舌淡,苔白,脈沈弦或弦滑,為飲停胸脅,治以瀉肺祛飲,可選用葶藶子、桑白皮、豬苓、車前子、防己等。
嗆咳時作,口幹咽燥,午後潮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此為陰虛內熱,治以滋陰清熱,可選用沙參、麥冬、桑白皮、天花粉、太子參、石斛、玉竹等。
氣喘氣促,動則尤甚,胸悶,納少,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胖大,苔白滑,脈沈細,此為脾腎陽虛,治以溫脾補腎,可選用附子、桂枝、幹姜、黃芪、白術、補骨脂、蛤蚧等。
4. 胸痛
胸痛屬於“痛癥”範疇,病位在絡,不通則痛,肺癌病胸痛為本虛標實,發作時以標實為主,緩解時以本虛為主,辨證首在辨虛實,次分寒、熱、痰、瘀等。治療上“未發以扶正氣為主,既發以攻邪氣為急”。
痛引胸脅,情緒波動時加劇,目赤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數,多為肝火犯肺,治以清肝瀉肺,可選用蒲公英、黃芩、石膏、知母等。
胸脅刺痛,部位固定,活動時有加劇,舌青紫有瘀斑,脈澀,多為瘀血阻絡,治以通絡祛瘀,活血止痛,可選用田七、鱉甲、守宮、地龍、僵蠶等。
胸部悶痛,部位不定,陰雨天加重,痰多色白黏膩,多為痰濕蘊肺,治以燥濕化痰,理氣止痛,可選用半夏、茯苓、陳皮、枳殼等。
胸部隱痛不適,喘促短氣,吸多呼少,語聲低微,汗出肢冷,舌淡,苔薄白,脈沈弱,多為肺腎兩虛,治以益肺補腎,可選用人參、白術、附子、蛤蚧等。
辨病用藥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可以加用2 3味具有辨病抗癌中草藥,如 白花蛇舌草、浙貝母、壁虎、半枝蓮、半邊蓮、山慈菇、貓爪草、露蜂房、魚腥草、龍葵草、蛇莓 等。
REF.林麗珠,王思愚,黃學武.肺癌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識[J].中醫腫瘤學雜誌,2021,3(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