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尚書譯註哪個版本好

尚書譯註哪個版本好

問題壹:上海古籍和中華書局的《尚書譯註》哪個好 上海古籍的,要專業壹些

問題二:想買本 尚書 不知道哪個版本最正宗? 只要紙上印的是 尚書 何來正不正宗呢

要正宗 幾千年前去找吧 建議妳搜壹下 唬後壹個字壹個字抄下來 這樣不錯 現在不論什麽出版社出的都是沒有拿壹分錢給尚書的作者 妳又何必給他們錢呢

問題三:尚書譯註怎麽樣 歷來都有對《大禹謨》的質疑,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考證這篇文章的不合時宜。顧頡剛先生認為,這篇文章所提出的五行觀念是戰國人才有的,所謂六府不過是五行加上農業而已。後來的顏元也將六府三事當作自己學派的不傳之秘,雖然自己的學生李b早已經在南方知道《大禹謨》靠不住了。清人對於《古文尚書》的仇恨,關鍵還不在於六府三事,而是在於程朱將其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壹,允厥執中”當成了傳道要訣,對此清代學者只要證偽此篇,就能推翻程朱的學術基礎。 當下總是有壹些學者企圖通過別門秘籍來試圖說明兩千年學術的虛妄,其風氣大概是源自於清代學者,既然閻若璩能夠證偽古文尚書,那麽康有為就可以將古文經全部指認為新學偽經,當然到了錢玄同、顧頡剛直接將今古文經全部打到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我們必須有壹個清楚地邏輯,也就說兩千年人的眼睛都是瞎子,必須靠清人和民國學者才能知道什麽是真的,什麽是假的?怪不得梁啟超、胡適等人將清代學術等同於啟蒙運動,其原因就在於清代人敢於疑經疑古,敢於反傳統。這樣的學風怎麽就不能開出五四運動的激進主義呢?我們看到那些疑古派皆將自己的學術上溯到清代,撰寫了為數不少的清代學術歌頌文章,想來原因就在於清代的疑經疑古了。現代知識分子當然可以將其看做是啟蒙運動,但是我們必須說人家那是反滿革命,利用考證來反抗滿清統治,秀才造反的高級形式。 如果疑經疑古在清代還屬於反抗清 *** 的隱匿形式的話,那麽民國以降的疑經疑古其目的就非常可疑了。五四之後,反傳統的主要方式就是胡適提倡的可學考據,但是滿清已經推翻了,還有什麽話不能直接說,還要通過皓首窮經來隱藏自己的政治觀點嗎?經學作為傳統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不是已經在“民國”失去了政治合法性了嗎?為什麽還有包括胡適、顧頡剛和傅斯年等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敵視和推枯拉朽般的批判呢?今天,我們早已經失去了經學在政治意識形態的主導作用,人們已經不用科舉考試了,為何還有人對於讀經(讀書)大加指責,或者冷嘲熱諷呢? 根據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越是得不到,越是表現出某種嫉恨。現代知識分子因為放棄了傳統德性,所以在現代也不招人待見。雖然他們號稱是學蘇格拉底,做城邦的牛虻,但是他們所做的無非就是敗壞青年人的德性,引進外來的新神(德先生賽先生),而且反客為主,不僅將主人趕出大學,而且還要將孔夫子挖墳掘墓,李代桃僵――君如不信,請看今天所謂的教主大儒,昔日誰沒幹過批儒批孔,若不是當年因批孔批儒才讀了寫四書五經,今日怎好冒充大儒,禍國殃民呢?反正胡適、傅斯年、郭沫若都是國學大師了,所以壹切皆有可能。 吐槽半天,主要還是想說明,大禹謨還是壹篇值得註意的文獻,至少這篇文章就算從東晉開始,到今天也已經壹千七百年了,歷代對於《大禹謨》的解釋也汗牛充棟。哪怕壹朝證偽,也說明不了這篇文章在歷史中所起到的作用。我們還是回到文本中,看看這篇《大禹謨》到底說了什麽,為何會在歷史中產生如許多的影響。 壹如果說堯舜禪讓還沒有太多的疑竇的話,那麽《大禹謨》中,虞舜與夏禹之間的關系,就非常耐人尋味了。在這篇《大禹謨》中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作為全文的重心,強調了君主如何才能獲得百姓的信任。虞舜伯夷說的是保持君主的德性,知人善任就可以了。而夏禹則是提出六府三事作為君主的職責。第二部分是虞舜也同唐堯壹樣提出繼承問題,夏禹表示謙讓,並推薦臯陶。然後是虞舜對於臯陶的贊頌,臯陶立刻也謙虛了幾句,認為賞罰是君主的職責。並認為這是虞舜的治理有效的表現。第三部分,這是非常突兀表示了,虞舜要將王位讓給夏禹,來報答他治理洪水的功勞。然後講述了壹大堆君主德性的言辭。夏禹又是再三的推辭......>>

問題四:中國古典名著譯註叢書都有哪幾本? 周易譯註

論語譯註

孟子譯註

老子註譯及評介莊子今註今譯

文心雕龍今譯

孝經譯註

春秋左傳註

春秋公羊傳譯註

禮記譯解

尚書詮譯

孫子譯註

孫子兵法新註

左傳譯文

詩經譯註

公孫龍子譯註

墨經譯註

問題五:推薦比較好的十三經版本 樓上那種看起來太費眼睛

只能收藏作為查閱

推薦

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暢

作者: 《十三經註疏》整理委員會整理

副標題: 爾雅註疏、孝經註疏、論語註疏、春秋谷梁傳註疏、春秋公羊傳註疏、春秋左傳正義、禮記正義、儀禮註疏、周禮註疏、尚書正義、周易正義

ISBN: 9787301026236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1999-12-1

十三經註疏

ISBN: 9787301047248

頁數: 12700 頁

定價: 2980.00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2000-12-01

十三經譯註(套裝全十五冊)

作者: 程俊英、黃壽祺等譯

ISBN: 9787532538171

頁數: 全十五冊

定價: 519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書: 十三經譯註叢書

裝幀: 盒裝

出版年: 2009-7-1

十三經註疏(清嘉慶刊本)

作者: [清]阮元校刻

ISBN: 9787101068443

頁數: 6176頁

定價: 980

出版社: 中華書局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2009年

問題六:顏氏家訓有幾個版本,哪個出版社的比較好,收錄全本的,譯註比較好,麻煩推薦壹下,謝謝 20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學者撰寫了多不勝數的珍貴典籍,但因戰亂及種種原因,散佚不少.清朝乾隆皇帝為保存文物國粹,下令廣徵前代遺書和本朝文人學者著作,設館纂修《四庫全書》,歷時十余年完成.《四庫全書》收錄圖書3,480余冊.其收書規模之大,涵蓋範圍之廣,編輯時間之久,壹時無兩,是研究中華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之壹,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四庫全書》原本***抄錄四套,後再加三套,即文淵閣、文源閣、文溯閣、文津閣、文匯閣及文瀾閣.參與這項編纂工作的人超過三百多名專家學者,近四千名抄寫人員.後來因為戰亂,大部分藏本已散佚損毀,現在僅存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三套及文瀾閣殘本. 《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四十四類、七十屬.內容涵蓋甚廣,包括哲學、歷史、文藝、政治、社會、經濟、軍事、法律、醫學、天文、地理、算學、生物學、農學、占蔔等,是研究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獻.其中包括很多為人熟識的經典著作,如:《論語》《春秋》《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本草綱目》《陶淵明集》《文心雕龍》等等. 文淵閣《四庫全書》是現今在中華文化領域保存得最完整、抄寫得最統壹及最大的壹部叢書,其有系統、有條理地將中華五千年的重要典籍匯集成壹大套百科叢書.因其收書極為豐富,文獻資料繁多,實乃規模宏大的資料庫. 四庫全書 經部 十三經(簡介)  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儀禮 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論語 孝經 爾雅 孟子 禮記 其他  四書章句集註 春秋繁露 韓詩外傳 大戴禮記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誌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南史 北史 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資治通鑒 續資治通鑒 戰國策 貞觀政要  逸周書 古列女傳 徐霞客遊記 大唐西域記  荊楚歲時記 唐才子傳 通典 東觀漢記  前漢紀 後漢紀 華陽國誌 洛陽伽藍記  唐會要 唐律疏議 吳越春秋 越絕書  竹書紀年 子部 兵書類  武經七書孫子兵法  吳子  六韜  司馬法  三略  尉繚子  唐李問對  孫武  舊題:吳起 [註] 舊題:姜尚 [註] 田和 [註] 舊題:黃石公 [註] 尉繚  阮逸 [註] 其他兵書  孫臏兵法 作者:孫臏  百戰奇略 作者:劉基  握奇經 舊題作者:風後氏  鬼谷子 作者:王詡  將苑 舊題作者:諸葛亮  何博士備論 作者:何去非  三十六計 作者不詳  守城錄 作者:陳規  孫子略解 註者:曹操  兵制  陰符經  太白陰經 作者:李筌  歷代兵制 作者:陳傅良  素書  《備論》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簡註  曾胡治兵語錄  其他子部  夢溪筆談 太平廣記 孔子家語 韓非子 墨子  列子 莊子 荀子 公孫龍子 鬼谷子  搜神記 搜神後記 周易參同契 山海經 校註 歸田錄  藝文類聚 穆天子傳 唐摭言 唐新語 顏氏家訓  古畫品錄 鹽鐵論 弘明集 廣弘明集 宋高僧傳  道德經 鈍吟雜錄 申鑒 論衡 說苑  新語 宣室誌 九章算術 呂氏春秋 世說新語  黃帝內經靈樞經 黃帝內經素問 備急千金要方 傷寒論註 金匱要略註  難經本義 神農本草經 棋經 茶經 抱樸子內篇  法言義疏 風俗通義 i冠子 孔叢子 齊民要術  潛夫論 人物誌 西京雜記 晏子春秋 中論  周髀算經 朱子語類 鄧子 林泉高致集 山房隨筆 集部 全唐詩 全宋詞 李太白全集 樂府詩集 文心雕龍  文選 王右丞集箋註 楚辭 楚辭補註 觀......>>

問題七:中國古典名著譯註叢書 中華書局 ***有幾種 周易譯註

論語譯註

孟子譯註

老子註譯及評介

莊子今註今譯

文心雕龍今譯

孝經譯註

春秋左傳註

春秋公羊傳譯註

禮記譯解

尚書詮譯

孫子譯註

孫子兵法新註

左傳譯文

詩經譯註

公孫龍子譯註

墨經分類譯註

問題八:求四書五經的權威版本 四書如果能看懂朱熹的註那是最好的了,畢竟是獨步千古的註。《中庸》是四書中最難的,可以暫時不管。《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言語,和現代人的生活隔的太遠了。但是,至少在壹千年的歲月裏,《學》《庸》中那些胸懷天下的理想,是中國的儒士們壹直是深信不疑的。《論》《孟》的註本還有以下選擇:

《論語》:

市面流傳最廣的普及註本可能是楊伯峻的《論語譯註》。這本書的優點是短小精悍,沒有壹句廢話,而且對於文字註釋的拿捏非常精到,不愧是有樸學家傳的大家註出來的。但是,我卻很不推薦這本註本。原因是《論語》的精彩之處他沒有壹點發揮和提點,用樸學家的方式註《左傳》,楊伯峻註的很精彩,但是這樣來註論語就有點買櫝還珠之感了。我的感覺是,雖然這本書內容看來似乎沒有受壹點文革時意識心態的影響,但是由於他壹點也沒有為初學者提供義理的啟發,所謂“不談義理”其實是壹本深深打上時代烙印的無奈之作。

我推薦四個版本的註:朱熹的集註,錢穆的《論語新解》,楊樹達的《論語疏證》和海寶楠的《論語正義》。《論語正義》可能篇幅太大,可以暫時不讀。但是,朱熹,錢穆和楊樹達的書我建議壹起讀。朱錢談義理,《論語疏證》以事實證之,壹起讀正好可以體會“內聖外王”之道。

《孟子》:

相比《論語譯註》,楊伯峻的《孟子譯註》倒是不錯的。原因在於孟子多半把該說的都說了,不像孔子比較含蓄隱而不發。所以只註文字,感覺上就沒有什麽大問題了。當然最好還是比對朱熹的集註壹起讀為好。然後,再有余力可以讀焦循的《孟子正義》和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

五經實在不適合初學者涉獵。即使是在清朝樸學大盛的遺澤下,《五經》中還是有大量未解決的問題。篇幅短的(《書》《易》)讀起來有如天書,篇幅長的(《禮》《春秋》)卻讓人不時會有枯燥乏味的感覺,往往讀了大段不覺有什麽收獲。《詩經》可能是最適合初學者讀的,但要想通讀三百篇恐怕也是件很吃力的事。戴震13歲的時候就將十三經註疏讀過壹遍,簡直不可想象。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有慢慢讀,多讀幾個註本,好好做筆記。

首先,十三經註疏是壹定要啃的,現代人的註本雖然有時會發古人所未發,但是那都是在十三經註疏這座大廈上加塊磚而已。現代人的優秀註本推薦如下:

1.《易》: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註》,金景芳、呂紹綱 《周易全解》,徐誌銳《周易大傳新註》

2.《書》:顧頡剛,劉起D《尚書校釋譯論》

3.《詩》:程俊英《詩經註析》,陳子展《詩經直解》

4.《左傳》:楊伯峻《春秋左傳註》,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顧棟高《春秋大事表》

5.《禮》:內容多而繁雜,好的註本都是清人著作。現代人的註本不多,楊天宇寫過《周禮譯註》《禮記譯註》《周禮譯註》。

我是學中文的大多是我們的專業書。很值得看的。

問題九:據清華竹簡,確定古文《尚書》系偽書,那麽現在流行的《尚書》還有什麽價值呢? 古文《尚書》 是偽書是早就有定論的,在竹簡沒有發現前根據考據學就已經被認為站不住腳。所謂的偽也不過是這書所聲明的時代有問題。但是該書畢竟也是古人所寫,也還有所編纂人那個時代的印記,從今人的角度來看,當然含有豐富的史料價值。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有許多的文物作假,要做成唐宋時代的。可是如果妳假設再過1000年回頭來看這些假的東西,當然也是文物了,前提是能夠留存的話,盡管在今天可能不值錢。那千年後的人可以根據這些假的物器,就能分析出現在的工藝制造水平等等東西出來。所以,真假也總是相對而言的。

至於有沒有意義,這個怎麽說呢?妳不去讀他,再多意義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