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斌
孫臏作為戰國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有沒有留下什麽著作?史書記載“孫臏以此名成名,其兵法代代相傳”,可見孫子兵法在孫臏流傳,但未提及名字。《漢授藝術文史》共收錄《齊孫子》八十九篇,四卷本。但唐朝以前,齊孫子失傳了。隋朝以來,人們再也沒有見過孫臏的《孫子兵法》。
圍魏救趙——圍魏救趙
因此,學術界壹直存在爭論。從宋代開始,有學者開始懷疑孫臏的《孫子兵法》不存在,也有人認為《孫子兵法》是孫臏寫的,不是孫武寫的。甚至還有學者認為孫武和孫臏其實是壹個人,只是史書記載有混淆。
孫武
然而,幸運的是,山東壹座西漢古墓出土的竹簡終結了這些疑慮。1972年,考古人員在山東臨沂發現了壹座西漢古墓。經發掘,共發現竹簡4942枚,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劉濤》、《魏遼子》、《晏子》、《守法十三條》、《袁廣元》等。從出土內容可以推斷,墓主人是壹位將軍或軍事愛好者,很可能是齊人後裔。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孫子兵法》(武孫子)和孫臏《孫子兵法》(齊孫子)同時出土於貘子山墓,證明了孫武和孫臏是兩個時代的兩個人,也證明了孫臏確實有代代相傳的兵書。全書共30篇,分為上、下兩部分。第壹部分由孫臏的言論整理而成,多以問答的形式出現,如“齊威王問孫子,說”,“田忌問孫子”,“孫子出門弟子問”,“孫子說”。下壹部是不是孫臏的作品還存在爭議。
1985年,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出版,* *收孫臏兵法16篇,由原篇和下篇五法組成。題目依次為:擒龐涓、見魏王、問魏王、問陳濟。
從孫臏的《孫子兵法》可以看出,齊國的兵家與道家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孫武、司馬懿、孫臏都是陳國田的後代,陳果也是道教的發源地,老子就是陳國人。《孫子兵法》中有50多次提到陶。孫臏認為,壹個合格的軍人必須“達道”。孫臏反對非正義的戰爭。他說:“義兵之王要打勝仗,敵人必輸,貪兵必亡,驕兵必滅。”
《道德經》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無動於衷是最好的,但勝利並不美好。”他主張戰爭只會作為最後手段,所以他反對戰爭和好戰。孫臏的孫子兵法也是如此。“軍人不是學者。此前王伏刀也。如果妳戰敗,妳將在亡國中生存。所向披靡,則割地而危及國家。觀察士兵是必要的。然而夫樂而兵亡,勝者受辱。”
孫臏兵法竹簡
從《孫子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比較可以看出,《孫子兵法》基本論述的是戰術,即軍事理論,而《孫子兵法》強調的是戰術,即軍事理論在實際戰爭中的運用。孫吳參加的戰爭只是幫助吳國攻打楚國,而孫臏參加的戰爭更多,所以兩者的側重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