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階段,尚無定論,習慣上大抵以勝負分高下,無客觀之標準也。今就經驗所及,參以前言通說,試為論之:
習象棋者,於枰中諸子之使用,有其自然程序,大抵先能用車、炮,得其粗相;次及於馬,得其曲致;次及於兵,得其細境;次及於士、相、將,得其逸趣。至是於全體戰員均可按其性質,依法運用,殺、和、攻、守大致不差者,為第壹階段。入此階段,則合於象棋標準程度之單位,應分先者,讓先必多負,推而讓雙先、馬、炮等,亦必以所讓程度之多寡,而為比例差。反之如本系分先,而彼此讓先或讓子,亦可互有勝負者,則棋力未定。漫無準繩,乃初學現象,尚不得謂為入段也。
既明各子之用法,而後可以言布局。布局者,以局勢向、背、強、弱而定勝負,前僅局部運用,此則能為全局計劃者也,為第二階段。
既明布局之意,就個性所近,與工力所至而專精壹種或二、三種局勢者,如善使當頭炮局或屏風馬局等,為第三階段。
進而於各種局勢均可運用自如,為第四階段。
雖明各種布局之用,然知其分不知其和,知其正不知其變,若能錯綜互用,盡其變化之妙者,例如,當頭炮局可變為屏風馬局、擔子炮局、偏鋒炮局(即過宮炮),為第五階段。
向背之中有向背,例如屏風馬局破當頭炮局,起手馬八進七者,應繼以兵三進壹,左右配備始稱均衡,如兵七進壹即背,然有時則為向。先後之中有先後,例如馬八進七,應以卒3進1為先手,然有時為後手。若能以向為背、以背為向。以先為後,以後為先,不滯於形,斯為化境,為第六階段。
妙持先手,不爽毫厘,神而明之,變化自在者,為最後階段。
象壇慣例,分先對局者為壹等;降至讓先、雙先、馬、炮、雙馬、車,次為等級;此乃臨局區分,不同前者所論。以分先者,未必即臻神化之境,而高下系於壹時壹地為比較也。唯七種階段之程度,自得依此例定其等差耳。
已言象棋之階段,次及其進修方法,分二:
甲、閱讀
(壹)首應讀《象棋指歸》(即本書),此書發凡起例,尋流探源,讀之對象棋可得壹系統之了解。非作者好自為介紹,實以歷來諸譜,尚無此等著作也。
(二)次應閱《適情雅趣》,對局系由布局、而中局、而殘局,學習則應自殘局、而中局、而布局,蓋先及其簡單者,始可漸進於復雜,此譜布置簡要,命意雋永,最適於殘局練習。
(三)次應閱《桔中秘》,此譜為全局著法,以當頭炮為主,雖稱峻利,而過牽就勝方,宜識其意,勿泥其跡。
(四)次應閱《梅花譜》,此譜系全局,當頭炮著法大體同於《桔中秘》而綿密過之。屏風馬著法則別開生面,極盡變化之能事,唯無破當頭炮兵五進壹,余編有《梅花新法》,即為彌補此缺點,現下屬稿中。
(五)次應閱《竹香齋》,閱前諸譜,布局、中局、殘局,均已知其大要,然粗者可見,細者未及,此譜深長淡遠,妙緒紛披,尤以第三集精金百煉,爐火純青,細為咀嚼,可入“三昧”。
中國古籍全錄
(六)次應閱《名手對局》,庶匯流歸海,窺其全體。
上舉各譜,均見於謝俠遜氏著《象棋譜大全》。至閱讀次弟,乃就初學者而言,若已具相當程度,則宜視所短者而專習之;或個性所近,略更先後,亦無不可。
乙、對局
(壹)須與程度相當或較高者,時常對局,不可怕輸,或用或負,局終應作檢討。
(二)每次對局以二局、三局為限,多則心浮手滑,菲徒無益,而又害之。但布局運子必精密操算,不可茍且。
(三)須專用壹種局勢,迨諳其長短明其運用,始可另易別種布局。
(四)須謹守公約,棋品不好者,棋藝定難好,尤以不悔著為最重要,違者終身無望。
(五)須參觀名手對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