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略呈長方形,有城墻環繞,四面設置城門,城內大街縱橫交錯,街坊布局有如棋盤。重要建築圍繞市政廣場,有朱庇特神廟、阿波羅神廟、大會堂、浴場、商場等,還有劇場、體育館、鬥獸場、引水道等羅馬市政建築必備設施。作坊店鋪眾多,都按行業分街坊設置,連同大量居民住宅,構成研究羅馬民用建築的重要實物。富裕之家壹般均有花園,主宅環繞中央天井布置廳堂居室,花園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廳堂廊廡多施壁畫(見龐貝壁畫),是古典壁畫重要的遺存。這些壁畫都有較高水平,它們被發現後,對歐洲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影響甚大。
穿過意大利南部,我終於站在龐貝廢城之上,放眼四看,壹時竟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我驚奇古羅馬先民的創造力,也感嘆意大利政府全力保護這份千年文化遺產。
千年古城壹夜消失
早在公元前8世紀,依托於地中海天然良港的壹座小漁村龐貝,逐漸發展為城市。幾百年之後,它商賈雲集,成為僅次於意大利古羅馬的第二大城。它北距羅馬300公裏,西接著名的西西裏群島,南通希臘與北非。龐貝城內那神奇的太陽神廟、巨大的鬥獸場、恢宏的大劇院、靈驗的巫師堂以及新奇的蒸氣浴室和眾多的商鋪以及娛樂場館,不知吸引了地中海周邊國家(城邦)多少富商和貴族。加上億萬年來城北那維蘇威火山因多次噴發而帶來的奇異巖漿土、火山石以及地熱溫泉,更使龐貝聲名遠播:那壹大片略帶焦味的肥沃巖漿土,使龐貝出產的葡萄個大汁甜,釀酒絕佳,成了各地貴族爭購的上品;那晝夜不絕的地熱溫泉,不但誘人入浴,更吸引許多貴族、富商紛紛來到龐貝造花園、建別墅,並連片開發娛樂場館,使龐貝很快成為煙柳繁華之地。尤其是黑中透著亮紅的火山石,因有止痛、安神、止血的神奇功效,人人爭相擁有。然而誰能料到龐貝身旁的這座沈睡千萬年的火山,突然會在某壹天蘇醒過來,張開血盆大口瞬間吞下了聲名遐邇的龐貝城!
那是公元79年8月的第壹個禮拜天,正在祈禱的古羅馬壹位大酒商之妻突然胸口劇痛,咯血不止,女兒索菲亞急得嗚嗚直哭。正在此時未婚女婿卡洛聞訊趕來,他自告奮勇地騎快馬去龐貝老家拿取止血石。羅馬去龐貝300余公裏,樹木森森山道崎嶇,強盜出沒,充滿險情,這令多情的索菲亞抉擇兩難。卡洛明白未婚妻索菲亞的擔憂,他說:“我已有十幾年的騎術,又是強壯的武士,輕車熟路,兩晝夜時間我壹準趕回來!”未等索菲亞應諾,壹身戎裝的卡洛帶著幾名助手絕塵而去!
母親兩天來咯血不止,索菲亞兩夜不眠,她心中壹直在盤算著卡洛的歸程。第二天開始她壹直倚門遠望,盼著熟悉的馬蹄聲在她的耳邊響起,但不知為什麽直到第四天、第五、第六天未婚夫還是沒有出現在她眼前。待到聖誕節之後,她才隱隱聽到壹則兇訊:8月的壹夜,維蘇威神山張開火口,噴發出沖天的血紅巖漿,方圓幾百裏頓時成了壹片火海!……
千年名城龐貝從此壹夜消失了!火山噴發後好長時間才冷卻下來。大劫後牧馬人發現:過去非常熟悉的幾十萬頃林場、草場以及與林地接壤的繁華龐貝城都不見了,眼前只有火山巖漿冷卻後留下的壹條壹條像河流的長長焦土地帶,周圍壹片死寂,靜寂得讓人生憂!
算算災難發生的時間,正是卡洛趕到龐貝取止血石的那壹夜。未婚夫壹去不返,從此地中海四處響起了《傷心欲絕的索菲婭》民歌聲……
壹鋤掘出千古奇觀
隨著歲月的流逝,龐貝古城漸漸淡出世界。後來,從羅馬南下和從希臘、西西裏北上的移民們發現火山山腳壹帶已經長滿茂密的森林。當人們伐去樹木之後,便裸露出黑油油的黑土地,於是大家就在這上面開發種植葡萄。
公元1748年春天,壹名叫安得列的農民在深挖自己的葡萄園,他高舉鋤頭“哐啷”壹聲,好像掘到了壹塊巨石,但怎麽使勁也拔不出鋤頭。他連忙喊弟弟、弟媳幫忙。眾人扒開泥土和石塊,發現鋤頭穿透了壹個金屬櫃子,於是大家七手八腳把櫃子挖出來,打開壹看,裏面竟是壹大堆熔化、半熔化的金銀首飾及古錢幣。消息傳開,在這片土地上種植葡萄的農民突然想起祖輩相傳的關於龐貝失蹤的傳說,於是盜寶者蜂擁而至,爾後也引來壹批歷史學家與考古專家來這裏考古。後來意大利政府根據專家們建議,於1876年開始組織科學家進行有序發掘龐貝古城。經過百余年七八代專家的持續工作以及數千名工作人員的辛勤維護,終於將龐貝古城這壹驚心動魄的壹幕真實地再現於世人面前。參與發掘龐貝城的歷史學家瓦尼奧說:“那是多麽令人驚駭的景象啊!許多人在睡夢中死去,也有人在家門口死去,他們高舉手臂張口喘著大氣;不少人家面包仍在烤爐上,狗還拴在門邊的鏈子上;奴隸們還帶著繩索;圖書館架上擺放著草紙做成的書卷,墻上還貼著選舉標語,塗寫著愛情的詞句……”這些景象,充分展示了當時古城的數萬生靈是怎樣突然被活生生地扯斷了生活鏈!我在龐貝看到現場用密封玻璃裝著展出的各種形態的男女老少屍體時(多已成化石),不覺壹陣陣發怵。在永恒的宇宙與自然界面前,人,首先得尊敬自然,保護生態,跟大自然抗衡,人們顯得多麽渺小無力啊!
古城遺跡令人驚嘆
如今的龐貝古城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遊客們稱這裏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它每天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們來這裏參觀。我穿梭在古城廢墟的大街小巷,進出於半毀的民宅、別墅、貿易市場、商鋪、面包房、溫泉澡堂、倉庫以及劇場、鬥獸場、運動場,不覺心潮起伏,浮想聯翩。
盡管龐貝古城如今還只向遊人開放三分之壹,其余部分還埋在地下。但我從1.8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看到了用白色、青色巨石鋪築的大街小巷已達幾十條。街巷方正整齊,小的二米來寬,大的四五米寬,仿佛是我國唐代的長安城。我發現這裏的每條人行道都比馬路要高出壹二十厘米,仔細察看,原來古羅馬馬車非常發達,中間的路面都留下了壹道道很深的車轍,被磨低了壹二寸深。看來當時武士和貴族的大馬車總是在道路中間疾馳,而俯首低眉的奴隸和謙卑的小市民只能在兩旁邊走路。在所有的交叉路口,沒想到與如今的斑馬線壹樣,每條路口都設置著壹塊塊凸起的約30厘米高的“隔車石”,當飛奔而來的馬車臨近交叉路口看到“隔車石”,自然放慢速度,車輛只能從巨石夾縫中緩緩馳過。於是此時我突發奇想:我們如今馬路上的斑馬線,是古羅馬人發明的吧?!
在許多街口和交叉巷口,我還看到刻有浮雕的大石槽。石槽上的浮雕或神面、或獸頭、或魚嘴,它背後都連接著青銅管子,並有旋扭龍頭。壹旋,便有汩汩山泉流出,供行人飲用或洗滌。如今不少發達國家的車站、碼頭、機場、公園、運動場及大街小巷也設有可供直接飲用的自來水龍頭,此時我又想:現今許多大城市的這種設置,是否也是2000多年前古龐貝城對他們的啟發呢?
龐貝城除了民宅、商鋪、別墅所遺留的各類壁畫與精美的馬賽克鑲嵌畫、那些造型奇異的各類陶器與玻璃器皿讓人陶醉和浮想連連之外,更是那大理石築就的有5000座位的圓型劇場、3000座位的鬥獸場及有4萬個座位的大型體育場讓我吃驚不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古羅馬人的人文素養與社會發展眼光,就是2000年後的今天,依然讓人敬佩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