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六本書,始見於《莊子--天運篇》。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與四書合稱為“四書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傳承下來就只剩下了五經,稱“四書五經”。
在六經中,《禮》《樂》的地位尤為重要,東漢班固《漢書·禮樂誌》中就提到,“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但是六經中,唯獨《樂經》失傳,至少在漢代,“六經”就已演變為“五經”,漢武帝建元五年(前136)時只能設立“五經”博士。
關於《樂經》的失傳,有多種說法。壹種是認為,《樂經》已亡於焚書坑儒中的秦火;另壹種是認為,《周禮·春官宗伯章》之《大司樂》為《樂經》;還有就是亡於儒家傳承斷裂說。《樂經》因其禮制性和技術性強,非專業性樂師樂工難以了解、背誦和記錄,以至於後世儒家弟子未能傳承。
擴展資料: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 《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壹起的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
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七經。
唐代將《禮》分為三:《周禮》、《儀禮》、《禮記》,將《春秋》分為:《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又把《論語》和《孝經》排除在外,便成了九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
唐文宗時期,官方在九經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爾雅》***十二部儒家經典刻成石經放置於太學之內,史稱“開成石經”或“開成十二經”,這樣就是十二經。從唐朝起,孟子及《孟子》地位開始升高,到了宋時,《孟子》也被列入經學,這樣就成了十三經。
百度百科—四書五經
百度百科—六經
中國社會科學網—多重因素致《樂經》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