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格物致知精神的典故由來

格物致知精神的典故由來

倘要明白格物致知原意,就要把它放在產生《禮記·大學》的時代,參考儒家其他經典,尤其是孔子的認識論思想,綜合加以考察。據後人的研究,《禮記·大學》主要表述了孔子及其弟子曾子之意,而孔子在當時即以博物著稱,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這自然與其治學方式有關。在另壹儒家經典《中庸》中,孔子的孫子子思指出了儒家所主張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叫做“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孔子之所以博學,其治學方式不能有異於此。由此,《中庸》的強調可以看做是對格物致知學說的註解。即通過廣泛學習,細致研究某事某物,並身體力行,腳踏實地去實踐體會,就可以獲得真知。所以,格物致知強調的是通過對事物的考察、檢驗或窮究,來獲取正確認識,這可以認為是其本來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