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關偉人的良師諍友的故事

有關偉人的良師諍友的故事

他是毛澤東的第壹位良師?毛麓鐘墓地在韶山發現

昨日,韶山管理局向社會公布:經過專家論證,韶山最新發現毛澤東在韶山求學時的最後壹任塾師毛麓鐘的墓葬,並得到了毛麓鐘後人的確認。同時,韶山管理局還作出決定:為了紀念即將到來的第22個教師節,凡在9月10日來韶山滴水洞參觀的全國遊客,憑教師資格證可免費參觀滴水洞景區和毛澤東在韶山求學時的最後壹任塾師毛麓鐘的墓葬。墓葬坐落在滴水洞半山腰毛麓鐘是毛澤東五服之內的壹位堂伯父,也是毛澤東在韶山求學時的最後壹任塾師。他生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病死於1921年夏天。他中過秀才,成為韶山沖屈指可數的壹位學子。毛麓鐘死後葬於滴水洞的半山腰,與毛澤東祖父母的墳虎歇坪相距不遠。在韶山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滴水洞半山腰的毛麓鐘墓葬前,墓葬坐西北朝東南,約10余平方米大小。四周用麻石和混凝土圍起,並刻有碑文,上書“壹九九八年春?十九派顯考毛公麓鐘顯妣毛母賀氏之墓子澤承、澤合、澤葵、澤普率子敬立。”看得出,這是毛麓鐘的後人所立的。韶山賓館羅隆軍總經理向記者介紹,韶山管理局將對墓地進行維修,新鋪壹條小水泥路,直接通到墓前,新辟壹個景點供遊人瞻仰。眾多塾師中他對毛澤東影響最大據考證,毛澤東早年在湘鄉、韶山讀私塾時,先後有文正瑩、鄒春培、毛詠熏、周少希、毛簡臣、毛宇居、李漱清、毛麓鐘等塾師授教。其中,對毛澤東影響最大的當屬毛麓鐘。毛麓鐘的家在韶山沖東茅塘。毛麓鐘開辦的是壹所中西合璧式的新型私塾,教有10多名學生,而毛澤東這個本家侄兒卻是他認定的天資聰慧、記憶超群的有用之才,因而對其十分器重。他常向人說:“潤之有超群的領悟力和非凡的記憶力。”他精心指導毛澤東點讀《史記》、《漢書》和歷代詩書辭賦等古籍,又讀了《日知錄》和許多時論新書。毛澤東在這裏寄宿學習了半年時間。毛澤東將毛麓鐘的思想、人品和學識深深地銘記在心,他曾說過在讀《三國演義》等書時,“有壹天忽然想到,這些小說有壹件事很特別,就是裏面沒有種田的農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將、文官、書生,從來沒有壹個農民做主人公。”這時的毛澤東已經開始意識到社會的不公和農民、土地問題,不能不說是毛麓鐘“開啟民智”教育的壹個結果。他說服毛父使毛澤東繼續求學毛麓鐘對毛澤東的人生轉折是起了關鍵作用的人。是他力勸毛澤東的父親,才讓毛澤東走出韶山沖,到了湘鄉縣城東山新學堂繼續求學,隨後,到湖南壹師讀書,從而走上革命道路。1910年,毛澤東父親毛順生為了讓毛澤東繼承父業,決定派他到湘潭壹家米店去學徒,而毛澤東卻堅持要去湘鄉縣城東山新學堂讀書,因而被盛怒的父親趕出了家門。這時,毛澤東首先想到了壹貫支持自己的毛麓鐘,於是跑到東茅塘的毛麓鐘家借宿。毛麓鐘收留了毛澤東,伯侄倆談心至深夜。第二天,毛麓鐘送毛澤東回家。因毛順生較固執,毛麓鐘在征得毛澤東母親的同意後,約請了毛澤東的堂叔毛鐘楚、房兄毛宇居、舅父文正興、表兄文運昌、王季範等幾位親友壹起***同說服毛順生放棄原來的主張。作為壹家之長的毛順生,本以為要兒子退學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沒想到毛麓鐘等人卻眾口壹詞,勸毛順生說:潤芝聰明會讀書,如果讓他上洋學堂,受到先進的教育,能增強賺錢的本領,將來還有大的造化,可以光宗耀祖。毛順生也只好聽從大家的勸告。毛澤東後來到湘鄉、長沙等地求學,每年寒暑假,回韶山都要到毛麓鐘家裏拜訪求教。毛麓鐘逝世後,毛澤東與夫人楊開慧受黨組織委派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期間,還特地到毛麓鐘家悼念恩師。相關鏈接毛麓鐘指點毛澤東學詩詞毛麓鐘酷愛歷代著名詩詞辭賦,尤其喜愛宋詞元曲。毛麓鐘很喜愛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贈衛八處士》,認為它反映了古人珍視友情的思想主題,全詩以口語寫心中事,毫無雕琢之工,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青少年學習和模仿。他十分贊賞詩中那哀婉動人的故事,悠揚宛轉的詩句,還有那給世人留下的諄諄告誡。他將這首長詩親手抄錄給毛澤東,讓學生吟詠、揣摩。

由於毛麓鐘的嚴格訓練,毛澤東對詩歌辭賦的學習進步很快,他不僅熟讀了幾百首古詩,即使是很生僻的詩句,也能稔熟於心,倒背如流。從庾信的“此樹婆娑,生意盡矣。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山崖表裏。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到辛棄疾的“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等等,他都能即興吟唱,信口背誦,毫無差池。據聞,他的這種熟讀古詩的興趣和超常的記憶力到老不衰,壹直伴他度過壹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歲月。?(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方維夏:毛澤東的良師益友

編者按:

再過3天,我們將迎來中國***產黨成立88周年紀念日,今年又恰逢建國60周年華誕。巴陵大地,英雄輩出。在金戈鐵馬血雨腥風的革命戰爭年代,許多可歌可泣的***產黨人為實現崇高的革命理想,拋頭顱,灑熱血,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在嶽陽這塊熱土上,譜寫出壹曲又壹曲不朽贊歌。我們特采擷壹組感人至深的故事以緬懷先輩們的歷史功績。

方維夏,1879年出生於平江縣長壽街南塘屋場壹個小康之家。189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優級師範,並接受了梁啟超、譚嗣同等改良派的先進思想,參加變法維新活動。1911年夏到1918年夏,應中路師範(1912年改為湖南公立第壹師範學校)聘請任農業、博物教員和學監主任,在這壹段時間裏,毛澤東也在第壹師範求學,兩人交往十分密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36年,方維夏在遊擊戰中犧牲,毛澤東聞訊後,為失去這位良師益友痛心疾首。

1911—1918年,方維夏應留日好友湖南中路師範校長孔紹綬之邀,在該校擔任學監主任兼教農業、博物等課。政治上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賣國行為,工作上積極編寫教科書和教學。他接觸了毛澤東(1913年~1918年夏在湖南壹師從事學習和早期革命活動),並建立起良好師生關系。

1919年軍閥張敬堯統治湖南時,壹師校舍被軍隊占駐,方維夏和校長孔紹綬憤而辭職,積極投入毛澤東發動和領導“驅張運動”中。驅張之後,譚延闿任湖南省督軍兼省長,享有崇高聲譽的方維夏被聘為省長公署教育科長、湖南省教育學會會長。任職期間,他設法安排愛國青年李六如等在長沙教書,以壯大革命力量。1920年8月,毛澤東等發起籌辦文化書社,方維夏投資銅元七千八百元,作為“文化書社”活動費,他是總社36名社員之壹,同年又與毛澤東、何叔衡等發起組織了俄羅斯研究會。

1922年,方維夏任省參議員,他伸張正義,主持公道,支持工人運動。1924年,身為中國國民黨老黨員“孫文學說”忠實信徒的方維夏,受毛澤東影響,由中***湘區委員會接納為中國***產黨黨員,實現了他人生根本轉折。

1926年秋,方維夏投身北伐戰爭,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五師黨代表,參加了進軍江西,攻打南昌戰鬥。蔣介石發動“四·壹二”反革命政變時,方維夏隨軍北伐轉戰到了南京。在風口浪尖上,為了穩定軍心,他團結將士,在第二軍發起了“倒蔣”運動,把部隊帶到武漢。

1927年,方維夏接受黨組織要求,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第壹師黨代表的身份參加了中國***產黨領導下的南昌起義,他向賀龍建議將二十軍壹些不可靠的連長撤換,改由中國***產黨員擔任連指揮員,賀龍采納了這壹意見。南昌起義後,方隨起義軍轉戰廣東潮汕地區,並參加了當年12月的“廣州起義”。1928年,方維夏出席中***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受黨組織派遣,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31年,方維夏從蘇聯回國,先後任閩西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中華蘇維埃***和國中央臨時政府總務廳廳長,在毛澤東身邊工作。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撤離蘇區,開始了長征。國民黨反動派對蘇區大規模進攻。井岡山下,贛水兩岸,血流成河。根據地被分割成十幾小塊,時任贛南特委宣傳部長方維夏和上級黨的聯系被切斷,只好跟隨紅四團轉移到湘南,開展遊擊戰爭。在桂東、資興、遂川等地與國民黨軍多次作戰。

1935年4月下旬,蔡會文、遊世雄率領從中央根據地突圍的部分工農紅軍進入桂東東邊山,與方維夏所率部隊會合,合並成立“湘粵贛邊區紅軍遊擊隊”。

面對著幾十倍於我的敵人,1936年湘粵贛邊區遊擊隊為保存革命力量,決定化整為零避實就虛轉移。高燒、昏迷和患吐血病的方維夏固執要求留下來,蔡會文拗不過,安排了兩位警衛員照顧方,然後踏上了轉移征途。

4月,方維夏夫婦及警衛員小張、小楊在桂東普樂下莊被敵圍困。敵人加緊“清剿”,方維夏等人在被圍的仙背山糧食給養困難,靠啃樹皮度日。又遭蚊蟲叮咬,瘡疤滿身。體弱的方維夏身染重病。兩個警衛員不得不化裝成砍柴孩子,冒著危險輪流下山,找醫弄藥,接觸到了原認識的地方遊擊隊員黃猶斌,終於得到藥品。後黃猶斌被東平鄉反動鄉長郭英汾“保安隊”發覺,貪生怕死黃猶斌在威逼利誘下出賣了方維夏。4月21日,被收買的黃猶斌,黃甘古、郭先古三人按照郭英汾所設之計來到仙背山,以送糧為名進駐方維夏駐地,並說所居之地不安全,提議往深山轉移,並借打廠棚理由支走警衛員,當晚,黃猶斌殺死警衛員。次日,以試槍為由,將正在煮早飯的方維夏夫婦槍殺。

方維夏被暗殺的噩耗,半年以後才傳到陜北毛澤東那裏。聞訊後,毛澤東痛心疾首對已在中華蘇維埃***和國中央政府擔任教育部部長的徐特立說:方先生是我的好老師,好同誌啊……

方維夏犧牲後,他的學生方暨南於1948年在平江他的家鄉修建了壹座衣冠冢,並刻碑紀念。殺害他的兇手之——黃猶斌被桂東人民政府處決。新中國成立後,中***桂東縣委、縣人民政府對該縣城中心的壹條主要街道命名為維夏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平江縣委、縣政府對方維夏在家鄉興辦的學校命名為“維夏中學”,並雕塑了壹尊銅像以示紀念。?(淩?輝)

圖為方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