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有豐富的人物傳說,不少傳說至今還在民間流傳。藏族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傳說,不僅在藏區廣為流傳,而且在《新唐書》及壹些藏文史書中也有記載。
“漢藏聯婚”在歷史上確有其事。文成公主入藏在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公元627年(貞觀元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由於采取了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的政策,故經濟、文化都有了較高的發展。此事引起了吐蕃王松贊幹布的極大關註。為了增進漢藏之間的密切關系,引進中原的先進技術,學習中原文化,以發展吐蕃的經濟、文化事業,松贊幹布幾次派使者向唐朝請婚。藏族人民就是依據這個歷史事實,在傳說中傾註子真摯的感情,創作出這則優美的傳說。
傳說不僅在民間流傳,後來還搬上藏戲舞臺,有的情節畫成壁畫。史學家還將某些情節引進歷史著作。傳說中說:“文成公主到西藏來了。她從內地帶來了青稞、豌豆、油菜籽、小麥和蕎麥五樣糧食的種子,帶來了白的、黑的、紅的、藍的和綠的五種顏色的羊,還有許多內地的鐵匠、木匠、石匠也跟著文成公主壹起進藏來了”。傳說不是歷史,但它具有藝術的真實性,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傳達了人民的心聲。這則傳說情節生動感人,波瀾起伏,懸念叠生,扣人心弦,在“難”與“解”之中烘托了聰明智慧的藏族使臣噶·東贊,這壹人物是藏族人民著意塑造的理想中的智者。
白族《火燒松明樓》的傳說是壹篇南詔時代白族歷史人物傳說。它取材於歷史,但不是歷史事件的簡單再現。故事極力歌頌柏潔夫人的反抗精神和對愛情的忠貞。為了表現這壹主題,故事對歷史事實大膽地加以改造和加工,沒有受歷史事實的限制。皮羅閣統壹“六詔”是經過多年戰爭,逐個消滅五詔的,決不像故事裏描寫的那樣,靠火燒壹座松明樓完成的。
《火燒松明樓》的傳說是在不同時期逐漸演變發展起來的。早期的內容無文字記載,元朝開始見請於文字。元人張道宗著《記古滇說》中有這個故事的簡單情節。到了明朝,在《南詔野史》裏,記錄得比較完整。
民間傳說的《火燒松明樓》,除了個別細節和結尾外,和《南沼野史》記載的基本壹致。關於柏潔夫人之死,民間有兩種說法,有的說投井而死,有的說投洱海而死。後壹種說法較為普遍,其結尾說,火燒松明樓後,柏潔夫人起兵反抗,但勢單力弱,城破被俘。皮邏閣見她美麗聰慧,強行和她成親,柏潔夫人假意答應,但要給丈夫守孝壹百天。夏歷七月二十三那天,她在洱海邊祭奠完畢,便縱身投入洱海。後來,每年的這壹天,洱海沿岸的各村寨,都要紮起花船下海,象征打撈柏潔夫人。
《段赤城的傳說》是白族的另壹篇著名人物傳說。主人公段赤城是壹位殺蟒英雄。相傳,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洱海裏出現壹條大蟒蛇,吞食人畜,興波作浪。有壹個智勇雙全的白族青年段赤城,決心為民除害。他身縛鋼刀,手持雙刀,躍入洱海,鉆進蟒腹刺死蟒蛇,自己也死於蟒腹。白族人民深受感動,把他的屍體埋葬在馬耳峰下,並毀蟒骨為灰,建成壹座寶塔,名叫“蛇骨塔”,至今仍矗立在羊皮村外。段赤城被羊皮村奉為“本主”。
關於段赤誠的書面記載,最早見於《白古通記》、《南詔野史》、《滇雲歷年傳》及《白古通記淺述》等古籍中。萬歷《雲南通誌》又寫入《地理誌》及《人物誌》。
這個傳說歌頌了為民除害的英雄,贊揚犧牲精神,情節生動感人。
《孟獲的傳說》是彜族的人物傳說。
傳說孟獲的彜名叫井篤阿熬,歷史上確有其人。據《三國誌·蜀誌》記載:諸葛亮在進軍雲南平定南中時,采取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第壹次捉到孟獲後,諸葛亮曾經“使(孟獲)觀於陣營之間,問曰:‘此軍如何?’獲對曰:‘向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陣營,若只如此,即定百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欲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成也,南人不復反矣。’”和這段史實記載相比,可以發現彜族民間的孟獲傳說是彜族人民理想化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