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的介紹大概兩百字

孔子的介紹大概兩百字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渡壓迫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弄殺。他的學說成為我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範圍,學生達三千人,賢良72人。他主張“因材施教”,教育學生要“溫故而知新”,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都曾是孔子講學的材料。他使得這些瀕臨滅絕的官學通過私家講學流傳發揚光大,從而哺育戰國百家諸子,形成中華民族文化的光輝開端,這是孔子重大的歷史功績。

 孔子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的後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為安撫商朝的貴族,封於亳,國號宋,即宋國,所以是殷商的貴族後裔。

三監之亂後,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國,死後葬於宋國故地(今商丘市睢陽區),建有微子祠。 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去世後,子宋公稽繼立;宋公稽去世後,子丁公申繼立。宋丁公去世後,子湣公***繼立。宋湣公去世後,弟煬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於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鮒祀殺煬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於是公子鮒祀成為國君,是為宋厲公。弗父何成為正卿。

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勝繼立,世子勝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國戴、武、宣三位國君,以恭敬著稱,“壹命而僂,二命而傴,三命俯“。正考父嘗朝周,取回《商頌》,進行了壹些整理補充了在宋國已經亡失的篇章。

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繼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臨死前,不立己子公子馮,而立兄子公子與夷,以報兄長宣公讓國之恩。去世前遺命孔父嘉輔佐與夷(宋殤公)。孔父嘉事殤公與夷,屢次對鄭、衛等國作戰,但多以失敗告終,引起國人不滿。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壹主政大夫華父督的垂涎。於是華父督借國人不滿,發動兵變,殺掉了孔父嘉與宋殤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魯國,從此孔家成為魯國人。

木金父生祈父睪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是為孔子的父親,是魯國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晉國荀瑩率十壹國聯軍進攻小國逼陽(今山東棗莊市中區),逼陽詐降,聯軍入城後即降下城門準備襲擊聯軍,而此時叔梁紇則進前托住城門,使聯軍安然退出逼陽。孟獻子稱贊他:“《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

聖人降世

叔梁紇正妻施氏,生九女而無子,妾生長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為嗣,於是叔梁紇求於顏氏。顏氏有三女,且欲與叔梁紇為婚,但又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於是征求三個女兒的意見。兩長女皆不願,唯小女顏征在願嫁叔梁紇。

顏征在時年十八,而叔梁紇已經七十二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周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孔子生而頭上圩頂,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山,故名“丘”。

早年生活

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征在失去庇佑,為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埠闕裏,過著清貧的生活。孔子長大後,亦不得不為生活做許多粗活。孔子後來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雖然家庭貧困,但孔子仍然勤奮好學。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壹種遊戲。孔子長成後,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鄉人稱其為“長人”。季氏曾饗士,孔子也前去,但為季氏家臣陽虎所絀,於是孔子返回。

政治生涯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註,經常思考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也常發表壹些見解,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

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準備把尼溪壹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

魯昭公27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稱為“陪臣執國政”,因此孔子雖有過兩次從政機會,卻都放棄了,直到魯定公9年被任命為中都宰,此時孔子已 51歲了。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縣)壹年,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魯國大治。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的後代,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壹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采取了隳(hui,音輝)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後來隳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

魯定公13年,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孫氏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壹年,孔子55歲。

駕鶴西去

這段期間孔子專註於教育和古籍整理。哀公十二年冬,孔鯉先孔子而死。哀公十四年,顏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恒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孔子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前480年,孔子另壹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壹這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前479年的壹天,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對子貢說:“賜,妳自怎麽來得這麽晚?”於是嘆息道:“太山(即泰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說完,流下眼淚。接著他又對子貢說:“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殯於西階,殷人殯於兩柱間。我昨晚夢到奠於兩柱之間。我是殷人。”

七天後,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