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壹部記述古代誌怪的古籍。
對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壹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擴展資料:
文獻價值
《山海經》是壹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宗教學、民族學、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
它的學術價值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它大量地、有條序地記載了當時中國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內容,如山系、水文、動物、植物、礦藏、國家地理、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等,細心鉆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爭議
對《山海經》內容性質的認識,歷代說法不盡相同。《漢書·藝文誌》把它列入形法類,而劉秀(即劉歆)則認為《山海經》是壹部地理博物著作。
西晉郭璞很推崇《山海經》,認為它是壹部可信的地理文獻。至明代,胡應麟認為《山海經》為"古今語怪之祖",始將該書列入"語怪"之書。清《四庫全書》也把此書列入小說類。
百度百科——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