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可能覺得盜墓題材很邪乎,但是魂瓶真的是家喻戶曉。馬未都說靈魂瓶是壹個重要的埋葬習俗。那麽,古墓中的魂瓶有什麽秘密呢?它是如何產生的?
馬未都是壹位有著豐富文化背景的偉大收藏家。談任何事情,他都不會隨便說,而是會有相關文物為證。馬未都結合相關傳說和出土文物,對古墓中的“魂瓶”進行了詳細介紹。作者先為大家介紹壹下“魂瓶”的傳說。
魂瓶說可能起源於商代晚期的伯夷和舒淇,與成語“不吃蘇洲”有壹定關系。伯夷和舒淇為了表示對商朝的忠誠,選擇不吃周朝的食物,最終餓死在首陽山。
人們欽佩伯夷和舒淇的正直。為了不餓死他們的靈魂,他們找到瓶子,把谷物放在裏面埋葬。所以魂瓶也有壹個很形象的外號,叫糧囊。馬未都說,這是壹個重要的喪葬習俗。這種說法也是有壹定程度依據的。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特別重視將五谷裝入魂瓶,並就這壹重要的禮數問題向魯哀公提出質疑。所以在春秋時期,孔子認為隨葬品中放入糧袋是壹種重要的埋葬習俗。
馬未都指出,魂瓶是從漢代開始逐漸流行的,樣式最復雜的是三國和宋代。鎮江博物館的三國時期青瓷谷倉罐和江西省博物館的南宋青花釉塑料瓶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到了明清時期,魂瓶的發展有了重大轉變。他們不再專門設計和制造靈魂瓶,而是用生活中的瓶子來代替。所以明清時期的魂瓶多為替代品,最突出的代表是王靖墓出土的壹對元青花梅瓶。
馬未都強調,王靜墓中的這對梅瓶樣式相同,但圖案不同。王贏靖的梅瓶是壹個龍瓶,而英靖公主的是壹個“四愛圖”。
這裏需要補充的是,四愛圖主要是根據周敦頤的愛蓮說,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王羲之的愛蘭愛鵝,林和靖的愛梅愛鶴,米芾的愛石,蘇東坡的愛硯。
靈魂瓶本身並沒有什麽秘密,只是被盜墓小說更加神話了。正如馬未都所說,這是壹個重要的喪葬習俗。當然,這裏也有壹定的封建迷信成分。
除去封建迷信,魂瓶的發展基本上是中國制瓷技術發展的縮影,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所以各個時期出土的魂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見證。
參考資料:
[1]五連環罐和魂瓶的形態分析。陶同考古與文物,2004。
[2]古墓中的“魂瓶”就是這麽來的。馬未都官方賬戶
[3]王的挽歌。探索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