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譯如下:
晉文公伐原,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謀士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得原失寶,吾不為也。”遂去之。明年復伐之,與士期必得原,然後返,原人聞之,乃下。衛人聞之,以文公之信為至矣,乃歸文公。
故曰“次原得衛者”,此之謂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誠信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譯文:晉文公起兵討伐原國,跟身邊的謀士約定七天攻下原,七天沒有攻克原國,便命令士兵班師回朝。有個謀士說:“原國就要被攻克了,請將士官吏等待些時間。”文公答道:“誠信,乃立國之寶。得到原國而失去誠信這個寶物,我不能這樣做。”
於是文公便班師回朝了。第二年又去討伐原國,與身邊的謀士約定這次壹定會得到原國,然後返回,原國人聽說這件事,投降了文公。衛國人聽到這些,認為文公以誠信為治國,於是歸順文公。
所以說討伐原國而得到衛國,就是這樣的說法。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國,而是不想以失去誠信的代價來得到原國,不能以不誠的方法來得到。壹定得以誠信得到,這樣歸順的國家就不止是衛國了。文公可以說是知道自己所想。
凡是做主公的都要以誠信立天下,做到誠信再誠信,這樣誰會不親附他呢?不誠信就會讓所有事都不順。所以這次攻下原國,誠信應該記為首功。
晉文公伐原產生的成語典故。
晉文公伐原產生了伐原示信的成語,伐原示信的歷史典故記述於《左傳》和《韓非子》等古籍當中,敘述了晉文公在爭霸歷程中為了更好地忠恕之道臣民、塑造威信和權威而恪守誠信的小故事。
但凡做主公的都需要以誠信立天地,保證誠信再誠信,那樣誰會不親附他呢,不誠信便會讓全部事都不如意。因此此次占領原國,誠信應當記為代表功。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做人要講誠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