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祭祀的場所

祭祀的場所

祭祀,總要在某些地點舉行。早期的祭祀沒有固定的場所,隨時隨地均可祭獻。隨著祭祀規範化,逐步出現了固定的場所。最初的祭祀場所是比較簡單的。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樹下,或在水邊,或在桿下。後來為了表示對神靈的虔誠,便修建了神廟或祭壇。

祭祀場所主要有以下幾種: 在墳場墓地祭祀神靈是較原始樸素的方法,它多用於祭祀祖先神。古人認為,到墳墓祭祀離祖先最近,祖先神聽得最清楚。《禮記·檀弓下》記載:孔子出外遊說時,“去國則哭於墓而後行,返其國不哭,展墓而入”。

我們了解了祭祀的對象、祭品、場所等要素,但要全面認識祭祀文化,還必須了解祭祀的儀式和禮制,了解古代祀典和民間習俗,對於這些,我們將做進壹步探討。

參考文獻:

①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版

②詹鄞鑫:《神靈與祭祀》,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③徐華龍:《中國鬼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④劉曄原、鄭惠堅:《中國古代的祭祀》,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6年版

⑤杜希宙、黃濤:《中國歷代祭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版 在院內東南樹索羅桿,不得汙穢,不許在神桿下拴馬和餵家禽。祭祀前要進行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得食肉動葷,不參加吊喪,不到有病人家問病,不得淫邪玩樂,總之壹切不吉利骯臟的事都不得參預。祭祀日子還有十二禁忌:壹忌意不誠篤,壹忌儀度錯亂,壹忌器物不潔,壹忌生氣口角,壹忌衣冠不整,壹忌閑談外事,壹忌喜笑無度,壹忌長幼無序,壹忌投犬頓器,壹忌刀勺聲響,壹忌內祭未畢,不潔出屋,壹忌外祭未畢,不潔入屋。沈陽滿族在祭祀中還祭“神馬”,滿語稱“他合馬”。“神馬”拉車,不許女人坐。“神馬”死了,要埋葬,不許吃肉。“神馬”又稱“祖馬”,享受很高的禮遇。

山東地區,祭祀用品如燒紙、紙元寶等祭祀用品要遠離鄰居家門。居喪的兒女不得進入鄰居以及親朋好友等的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