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怎樣才能悟道飛升,古人和現在的說法有何不同?

怎樣才能悟道飛升,古人和現在的說法有何不同?

這些年來,仙俠、玄幻類小說異軍突起,掀起了網絡文學的壹大熱潮,許多之前只算小眾的網文作家也乘勢進入人們的視野。

現在,有很多年輕壹代尤其是九零、零零後的男生,可以說正是背著家長老師刷這些小說長大的。而玄幻小說至今熱度不減,甚至還衍生出來越發多的類別,如異世、某法、高武……但不管是何種流派,其中必然存在著壹大重要元素——“修真”。

事實上,修真並不是個新鮮詞。早在玄幻熱興起的兩千余年前,我國的古人就已經有了修真這壹說法。

《莊子·大宗師》中有著這樣的記載:“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說的就是這些“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能夠安眠無夢、不會受到雜念影響,飲食恬淡,氣息綿長;後文接著則說,“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相比前面的表現,這句話則明顯更側重於意識精神方面。

這些世人眼中的“得道”之人,對生死能始終保持不喜不悲的態度,對於新生命的誕生和終結都不會任何的拘束,不過是“翛然”來去而已。翛然者,超脫貌也。

在道家,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王詡眼中,真人的面貌則更加偉岸: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壹而養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誌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

這就把真人擺在了與天等高的地位了,掌握著最高的道理並教養萬靈,威嚴無匹。

不僅道家典藏中活躍著“真人”這壹說法,在著名秦漢醫界聖典《黃帝內經》中也提到了真人的概念。

《素問·上古天真論第壹篇》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壹,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這是說真人精氣神凝聚合壹,不增不減,以至於達到長生不死的境界——而這,恰恰也正是大多數古人對於真人,最普遍也是最核心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說,在這些先賢眼裏,真人是實現了外在軀殼與內部精神相統壹和諧的完人,也唯有如此,他們才能超脫於人世的利益往來和紛爭,甄至“執壹而養萬物”的境界。

那麽,在歷朝歷代,是否真的有人通過修養身心的方式達到了那樣的高度呢?

若說起最早以修真或者說“修仙”出名的歷史人物,首推秦始皇嬴政無疑。事實上更確切地說,秦始皇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修真,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滿足自己長生不死的心願,從而延續大秦千萬年國祚。

因此,他重用當時的方士徐福(相傳為鬼谷子的徒弟),命他收集四方珍寶,煉制仙丹靈藥,還斥重金派遣他東渡日本尋找長生不死藥。可後來直到始皇病逝,那虛無縹緲的長生不死藥仍舊杳無音訊,徐福的東渡之旅也成為了壹大歷史謎題。

到了西漢年間,由於漢王朝強硬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許多秦時方士也受到了類似於秦朝“焚書律”的打擊逐漸消匿,這種求仙訪道的活動才慢慢地冷卻了下來。壹直持續到東漢末期,社會再次陷入風雲詭譎的混亂之中,“修仙”大計重新被農民起義者廣泛傳播開來。

西晉年間,名士們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也不甘心徹底歸隱辜負壹腔郁郁不得誌的才幹和抱負,而“真人”那種超然物外卻又能執天下牛耳的存在自然也就成為了廣大名士的終極目標。

宋代詩人楊修就曾在他的《洞玄觀》中對這壹位東漢“仙人”推崇備至:“葛玄功行滿三千,白日驂鸞上碧天。”

葛玄,字孝先,是道教靈寶派祖師,世人尊稱他為葛天師。葛玄年輕時跟隨左慈學道,得到《太清丹經》、《黃帝九鼎神丹經》、《金液丹經》等道經。吳嘉禾二年(233年),在閤皂山修道建庵,築壇立爐,修煉九轉金丹,相傳最後白日飛升、騎鸞而去。

葛玄的傳說無疑再壹次刺激了人們對於求仙的狂熱,以至於後來的魏晉名士競相模仿,服五石散、隱居論道……阮籍《大人先生傳》就寫到:“太初真人,唯大之根.專氣壹誌,萬物以存。”

魏晉的修真,應該算得上是後世歷代修行史中最有“真意”的壹種。古人追求那些玄妙的力量,壹是修養於內,二則假托於外;又因為道法講究圓潤完滿,所以就要練就“金丹”。所以修真壹脈,途徑也無非兩種,內丹與外丹之法。

所謂內丹,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內在的養氣、吐納、德行等方式,自身培育出壹種“功德顯化”;但是世上修真之人無數,真正有德行有心境的只占極少壹部分,大多數人在修行、修真這壹條前途未知的路徑上,靠的是“外丹”之法。

既然是外丹,自然求諸於外,指的是用爐鼎燒煉金石,配制成藥餌,以之為載體,用有招無,把陰捉陽,做成長生不死的金丹。

這種方法似乎在唐以後的修真人士中逐漸成為了主流,上至皇帝國公、下至文人商賈,相當壹部分人都對於煉丹壹事有著近乎癡迷的執著,像是唐玄宗、李白這些名人都有著各自的壹段求仙煉丹的歷史。

實際上,古人煉制外丹,多是以珍稀金屬為主、靈芝人參這類罕見藥草為輔,再加以丹砂(含汞化合物)等調和。不用嘗試,光是看著這些材料我們就能夠輕易得知,通過這種方式煉制出來的“仙丹”,多半不僅百害無壹利,而且可能危及生命,這也是許多常年煉丹服丹的人(尤其是歷代許多皇帝,都有著禦用術士煉制仙丹的傳統),最終大部分壽命都不太長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