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獸的意思: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惡獸。
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惡獸。 相傳古時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獸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獸占領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屠殺,頭上的犄角就是武器。人們利用年獸的三大弱點,放爆竹(會嚇壞年獸),貼春聯,驅趕年獸的進攻。為了防止年獸的再次騷擾,放爆竹、貼春聯漸漸成為節日習俗,春節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之壹。
傳說:
很久以前,有種怪獸叫“夕”,它在每年的年關都要出來傷人,連保護老百姓的竈王爺也拿它沒辦法,於是竈王爺上天請來了壹位叫做“年”的神童。
神童法力高強,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劈啪作響的竹竿消滅了夕獸。這壹天正好是臘月的最後壹天,老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年在這壹天除掉了夕,就把農歷每年的最後壹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壹天叫做過年。
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紅綢和鞭炮,於是紅綢和放在火中燒的竹竿逐漸演變成了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有的紅對聯、紅鞭炮。這個關於年的傳說可說條理清晰、有章可循。
演變歷程:
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年”字,甲骨文的“年”上禾下人,本意指谷物成熟。於省吾所著《甲骨文字釋林》中指出:“年乃就壹切谷類全年的成熟而言。”
《谷梁傳·桓公三年》:“有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由於五谷成熟需要壹個周期,於是“、“年”逐漸演變成為時間單位,可見《詩經·豳風》,“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爾雅·釋天》也有記載:“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郭璞對此做出解釋:歲,“取歲星行壹次;祀,取四時壹終;年,取禾壹熟;載,取物終更始”。這裏詳細的解讀了年的演變。古籍中明確記載了年的由來,卻和“獸”沒有絲毫關系。
據祝淳翔考證最早提及“年獸”的文獻出現在1933年《滬壖話舊錄·歲時風俗之回憶》裏的壹篇,“其有懸紫微星畫軸者,畫家每繪壹石柱,柱上鎖壹似狗非狗之獸,或雲是獸即天狗星,或雲是獸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鎖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惡,而使人不逢年患,故過年時懸此最宜。”
1959年《新民晚報》上曾刊載壹個故事《“年”的故事》詳細描述了年獸的外貌:“年”長著兩個頭,四只耳朵,八條腿,專門吃人過活。但是“年”很懶惰,壹年四季它都在昏沈沈地睡覺,壹直到除夕的夜晚,才從陰暗的山洞裏爬出,尋找它的犧牲品。“年”害怕日光,不喜歡紅色,尤其討厭喧鬧的聲音。
由此可以看出,所謂的年獸並非古代就有,而只是近現的民俗演繹。
即便是傳說,也得有其原型吧。不過,根據現有的描述,現實中還真的找不到與年獸吻合的動物。那麽,年獸可能是人們所畏懼的多種動物的合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