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理解道家的虛無之道?

如何理解道家的虛無之道?

莊子概論

莊周及其後期研究文集。莊周(約公元前369-286年),宋(今河南商丘東北)人,與梁、同為漆園官員。文啟賢,被聘為相,楚威王不在,窮其壹生。命行動,略見《史記·老·費列傳》。

《莊子》是道家經典之壹。據《漢書·藝文誌》記載,《莊子》有五十二篇。今天有33篇,其中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都是郭象的筆記。內篇的思想、結構、寫法都比較壹致,壹般認為是莊周自己寫的。《外雜篇》都是後學之作,甚至分屬於其他學派的個別章節,思想觀點和內部文章差異很多。比如哲學上,不僅有唯心主義的虛無,還有壹些物質性和唯物主義;政治上,有時主張絕對無為,有時主張上面無為,下面有為;在人生態度上,他時而宣揚混世,時而主張避世;在人生觀上,他時而崇尚情欲,時而崇尚放縱;在對待其他學校的態度上,有時堅持混壹樣,有時針鋒相對。這些差異反映了戰國中期至秦漢時期社會變革形勢下道家學派的發展與分化,也反映了各學派之間的相互滲透。但從整體上看,唯心主義的本體論、相對主義的循環論、認知的不可知論、無為的政治主張和虛無主義的人生哲學構成了莊子學派的基本傾向。同時,書中也有很多辯證的因素,尤其是對社會陰暗面的揭露和批判,不遺余力,非常深刻。

關於莊子思想的起源,司馬遷指出:“其起源歸於《老子》之言,《老子之術》(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在書中,有許多對儒家、墨家等當時顯學的批評,表現出犬儒主義的精神。

《莊子》也是壹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作者雖然想詳細闡述形而上的天道,但由於“以天下為烏雲,不能與莊羽對話”,所以“以言為漫言,以言為真,盡可能廣用寓言”(天下),尤其是用大量寓言來描繪抽象的、霧蒙蒙的天道,仿佛天道是可感的。其他書也用寓言,但大多引自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莊子》中的“寓言十九”大多是作者編造的。其他書裏的寓言大多是短篇小說,插入討論是為了比喻或論證;而《莊子》中的壹些寓言展開成文章,把作者的評論放到故事人物的口中。如《盜足》、《秋水》、《說劍》,都是“人之名,相之語,寄語於人”(劉向《別錄》)。這些類似於短篇小說的寓言,虛構人物和故事線,有動作和對話,也有人物肖像和表情,與《墨子》《孟子》中壹些基於記載的會話語錄有很大不同。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有意識地運用虛構手段塑造形象的開端。作者在塑造形象時,善於細節描寫事物。比如大鵬的怒飛(快樂旅行)、鯢魚的奮勇(外物)、的誌得意滿(被)、山的心靈手巧(許武貴)都歷歷在目;李風的作品熱情洋溢(《吳起論》),黃帝的《鹹池樂》聲情並茂(《田蕓》),都是充滿情感的;巧手識牛(養生大師)、伯樂理馬(馬蹄)、扛跛肩(盛達)、莊彈鵲(山樹)、畫全史(田子芳)、元仙巨鹿(讓王)都是惟妙惟肖。至於射山之神(《逍遙遊》)、隱居而坐的南齊(《萬物之論》)、能破季鹽訪運之壺(《英皇》)、射危之人(《田子芳》),這些荒誕的形象,也可以根據描寫看出來。總之,空間、河海、鳥獸、音樂、雲彩、人物肖像、心理、人物言行都刻畫得惟妙惟肖(《史記·老非傳》),極大地開拓了藝術境界。

莊子還以豐富的想象力和靈活的結構著稱。“用荒唐的話,荒唐的話,無端崖的話,他們不狂妄,也不奇怪。.....雖然他的書很帥,甚至沒有惡意;雖然他的文字參差不齊,令人印象深刻(《人間》)。這是作者寫作特點的自白。虛懷若谷,心胸寬廣,無拘無束,氣勢磅礴,幽默怪異。大鵬展翅萬裏,北海空靈如谷(秋水),奪足傳神(奪足),莊周化蝶(萬物之論)。這些都表明作者並沒有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再現生活,而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離奇的誇張,以及大量的比喻和擬人手法,寫意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在寫作的構思上,是開放的,也是封閉的,沒有轉移的痕跡。文學思維跳躍,散亂打結,開合無端,迷惑讀者。就像劉熙載說的,“文筆之美,在於會飛。莊子的話是‘怒飛’。現在妳看他的文字,妳會無緣無故的來來去去,妳幾乎會得到飛翔的機會。”(《藝術與文學大綱》)

充滿抒情性,也是莊子散文的壹大特色。作者在描寫道家的理想人物或進行評論時,壹定是滿腔熱情的。如“觀音,老聃,古之世界浩瀚而真實!”(《人間》)但對於昏君、偽君、名利,他們如惡如仇,往往給予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揭露。他敢說“竊鉤者受罰,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者。”故稱“曾與史之行,楊與莫之口”,“世之聖法”(《余》)。曹尚官求被視為痔瘡(列禦口),惠施獨相被比喻為腐鼠(秋水)。愛或恨,贊美或貶低,笑和詛咒,穿透。《莊子》風格的千變萬化,總是離不開作者的自我表現。橡樹、魚、蝴蝶、漁夫、野馬、海龜等。都具有莊周的性格,反映了莊周的某種精神狀態。所以雖然是哲學文章,但讀起來卻感覺魅力無窮。其中《馬蹄鐵》和《夾克衫》可視為抒情小品。此外,詞匯之豐富,句式之靈活,構思之巧妙,用韻之多,比喻之好,也是當代作家所不及的。所以魯迅認為:“他的文筆是汪洋的風格,儀態萬方。周後期哲學家的作品不可能是第壹個。”(《中國文學史大綱》)

莊子對文學影響很大。自宋玉、賈誼、司馬遷以來,歷代大作家幾乎都受其影響。在思想上,還是采取憤世嫉俗的態度,不與統治者為伍;還是讓它悲觀自嘲吧。對於《莊子》的藝術,要麽贊嘆,要麽模仿,要麽取材於此,化為自己的意誌。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從莊子那裏吸取了大量的營養。

在《莊子》中,列玉口和山姆都明確表示莊周有弟子,但他們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莊子學派的痕跡在《管子·心經》、《韓非子·大道》、《陽泉》中都能找到,尤其是在《魯春秋》、《淮南子》的許多篇章中。似乎在楚秦地區,其學頗為盛行。秦朝專門搞法治,漢朝只推崇儒家,所以對《莊子》這本書不是很推崇。這本書自三國時言和、阮籍、嵇康問世以來壹直很受歡迎。陳壽《三國誌》、《舒威》、《曹植》講老莊之言,《王參傳》講阮籍以莊周為典範,嵇康《老莊之言》說,“於是崔、項修、郭襄、司馬彪等人紛紛效仿,風俗亦動”(《洪早年學錄》)。隋唐時期,莊周被尊為“南國真人”,莊子被奉為“南國真經”,註釋莊之風漸盛。程著《南華真經註》以訓詁為主。後來又有宋代褚伯秀的《南國真經義海編》、明代焦的《莊子翼》、清代郭慶範的《莊子集》和的《莊子集》,都是不同時期的《莊子註》代表作。

郭象的《莊子註》是現存最早的註。敦煌唐抄本除部分章節保存外,以虛谷壹系抄宋版為好。中華書局出版的郭慶範《莊子集解》由王小語校勘,以應松本為底本,吸收了唐抄本的優點,是目前較為完整的壹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