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上海博物館雕塑考察報告怎麽寫?

上海博物館雕塑考察報告怎麽寫?

下面是壹份關於上海博物館管理和建設的調查報告,隨後是其藏品內容,可參考如下:由於字數較多,部分被刪除:

原始來源:

museum.com/system/show.asp? id = 524

museum.com/system/show.asp? id = 525

1.今天的上海博物館是怎麽來的?

上海博物館始建於1952,原址位於南京西路325號舊賽馬協會,上海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始於此。

從1959到10,尚波搬進了河南南路16號的老中匯大廈,這是壹座頗具特色的歐式建築,曾經是壹家銀行的舊址。這座建築後來成為上海博物館進壹步發展的基礎,因為拍賣這座建築所得的2500萬美元成為新上海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的第壹筆重要資金。

1985期間,上海博物館新建了青銅器、陶瓷、字畫、雕塑、錢幣五個展廳,並對展廳進行了改造。從1986到1990這五年間,上海博物館樹立了形象,擴大了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新館建設探索了經驗。

1991年,上海市政府打造全市十大精神文明建設工程。上海博物館得知這壹信息後,借助老館改造的影響,利用休息日邀請市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大班子領導和計委、財政部門負責同誌來館參觀,看陳列,看庫房,看珍品,談工作。通過這壹系列努力,最終爭取到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的黃鞠到現場辦公,上海博物館新館確定列入上海市十大精神文明建設工程三大重點項目,選址在市中心的人民廣場。

1995年底,上海博物館首次開放青銅、陶瓷、雕塑三個專題館,並於1996、10、12全部建成對外開放。建成後的上海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92萬平方米,總投資5.7億元,其中政府撥款約85%,國內外各界贊助約15%。上海博物館的最終建成得益於政府財政和社會捐贈的同步努力,為我們爭取海內外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文化項目建設提供了成功範例。

2.上海博物館的建築怎麽樣?

1991年65438+2月21日,上海市文管委向市規劃委上報了上海博物館新館擴建項目建議書,並於1992 65438+10月2日成立了上海博物館新館籌建辦公室。65438+10月29日,市規劃委立項批復,同意人民廣場新館擴建。1993確定施工方案,開始施工。1996 10 10月12日,上海博物館全面竣工開館。

上海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了上海博物館的總體建築設計,邢同和任總設計師,滕典任副總設計師。設計師們賦予了該建築“壹個圓形的地方”的含義——整個建築高29.5米,建築造型是方形底座、巨型穹頂和拱門的組合。外墻和內墻全部采用花崗巖,富麗堂皇,氣勢磅礴。建成後的博物館與對面18層的人民大廈(市政府駐地)的豎板相協調,為五層(地上)橫板,從而使整個廣場空間顯得高聳開闊,氣勢非凡。

細節方面,上海博物館展廳的空間布局、博物館的基本功能、空間營造的完整性、軟硬件的互補性、先進的設備設施、外墻貼面的西班牙花崗巖、館內墻貼面的印度砂巖、地面裝飾的沙特阿拉伯大理石、館內的裝飾、各展廳基本色彩的差異、門外的石雕、門環的裝飾圖案,都經過了精心的挑選,更加精致。

3.如何建設配套的博物館消防安保系統?

根據上海博物館的文物和展廳的需要,上海博物館設計了消防和安保工程。以安防系統為例,該系統壹期建設投資2000萬,包括展廳、倉庫及辦公區的監控系統、應急廣播、電梯迫降等。在滅火工程中,根據不同需求采用感煙技術和紅外感應系統,並根據文物的珍貴程度、質地、材質等具體特點確定配套設施的設計和安裝。

根據國家關於安全系統和消防系統的相關規定和標準,上海博物館經過幾個階段的建設,通過了消防機構的驗收。安保系統已通過公安部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驗收。目前,上海博物館的消防、報警、安防系統已經比較完善,達到了“人”、“物”、“技術”的“三防”要求。

4.維護費用是多少?

博物館的日常維護由物業管理部、工程部和保安部協調。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博物館每年用於建築維護的費用約為4000萬元,其中安保654.38+0.5萬元,保潔654.38+0.5萬元。2000年,市財政每年為上海世博會撥款8000萬元。

3.如何利用上海博物館的建築?

上海博物館的建築分為以下三類:(1)辦公區:下壹層作為整個博物館的辦公區;(2)倉庫:地下二層作為倉庫;(3)展廳:均為地面建築,11基本展廳,3個臨時展廳;(4)各種配套設施:如貴賓接待室、放映廳等。

上海博物館實際展覽面積為12000平方米,約占總建築面積的十分之三。壹層有中國古代青銅器博物館、中國古代雕塑博物館、第壹展廳、影視中心、商店、餐廳(中西);二樓應該有古陶瓷博物館,臨建陶瓷博物館,第二展廳,茶室。在第三層,有中國繪畫畫廊,中國書法展和中國印章畫廊。四樓有中國古玉博物館、中國明清家具博物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和第三展廳。

此外,休息場所、衛生間等輔助參觀手段分布在各樓層,開放部門的服務按照星級標準要求,整體設計和運營更加人性化。

四、上海博物館的建制?

上海博物館現由以下25個部門實施:(1)行政部門:黨委辦公室、辦公室、人事部、文化交流處、財務部、行政部;⑵研究部門:青銅器研究部、陶瓷研究部、書畫研究部、工藝研究部、文物修復研究室;⑶職能部門:倉儲部、展覽部、展覽設計部、開放部、教育處;(4)輔助職能部門:出版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實驗室、信息中心、圖書館;5.後勤服務部門:保安部、物業管理部、工程部、藝術公司、綜合服務部。

特別是上海文物博物館管理委員會設在上海博物館,由博物館館長擔任領導職務,下設文物委員會秘書科、考古科、博物館/紀念館管理處、地面文物管理處、流散文物管理處。這種特殊的設置也可以說明上海世博會的特殊地位以及市政府對上海世博會的重視。

5.如何組織上海博物館的調研?

上海博物館設有青銅器研究部、陶瓷研究部、字畫研究部、工藝研究部、文物修復研究室五個專職研究部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上海古代藝術博物館的定位和藏品結構決定的。

上海博物館將全館藏品分為青銅器、陶瓷、繪畫、工藝品四大類,由四個部門研究。同時,這四個研究部門會在內部做更細致的研究分工。此外,11常年展會也由這四個部門維護和檢查。

這種分工保證了上海博物館的藏品能夠得到專業和充分的研究,並決定了上海博物館的運行機制和發揮其功能的方式。上海博物館研究者的研究領域和專業知識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可以說,這也決定了上海博物館選拔和培養專業研究者的基本框架。

上海世博會對專業研究人員有壹定的量化指標。比如,具有正研究員職稱的專家,每年至少要在核心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壹篇6000字以上的學術研究論文,每三到四年發表壹篇研究工作。不同層次的專業人員都有相應的目標管理。

6.上海博物館有哪些藏品和倉庫?

上海博物館藏品豐富,號稱“百萬”藏品,珍貴文物127000件,其中壹級品677件,二級品29743件,三級品80176件。其他文物80多萬件(多為錢幣等參照物)。這些藏品分為青銅器、陶瓷、書法、繪畫、玉牙、竹木漆器、甲骨文、印章、少數民族工藝品等21類,其中以青銅器、陶瓷、字畫為特色。

博物館建築二層有壹個3000平方米的庫房,有效利用面積約2500平方米,主要存放654.38+0.27萬件珍貴文物。另外南匯倉庫(上海郊區)保管80多萬件,面積約1,000平方米。庫房整體投資較高,購置了現代化的控制設備,基本做到了恒溫恒濕(溫度20±5℃,濕度55±5℃),且多為木質存放櫃,為文物整體提供了較好的存放狀態。

保管處是專門管理文物庫房的部門,16人。根據文物的類別,分為金石學組、書畫組、陶瓷組、工藝品組、參考資料五個組。每個小組需要每天檢查文物的保存狀況,報告有問題的文物(蟲害、損壞等)。)及時處理,並交由有關研究部門和文物修復研究室共同研究,以便有效解決,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由於上海的氣候問題,地下倉庫比較潮濕,很難控制倉庫的溫度和濕度,對文物尤其是古書畫不利。因此,上海世博會計劃將二樓的部分區域變成書畫倉庫。

文物入庫的流程壹般是:收藏→研究→分級→入庫;“制度規範,賬目清晰”是倉儲部門的核心要求。

7.上海博物館的國家文物工作怎麽樣?

上海世博會在民族文物的收集、研究和展示方面也做了壹些工作,成立了工藝研究部,重點研究民族工藝文化。技術部目前有8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研究方向。

尚波收藏的民族文物包括民族服飾、面具、生產生活工具、宗教用品等諸多方面,但收藏數量不多。此外,還有對民間藝術的關註,比如尚波的皮影戲集就比較全面和系列。在博物館建築的四樓,有壹個專門的“中國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博物館”。在700多平方米的展廳裏,陳列著近600件少數民族服飾、染織刺繡、金屬工藝品、雕塑、陶器、漆器、藤編竹編、面具藝術等。

但作為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少數民族文物工作顯然不是上海世博會的重點。

8.上海博物館的展覽是如何完成的?

上海世博會展覽部目前有五名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安排三個臨時展館的展覽內容。包括聯系國內外博物館舉辦展覽,確定展覽內容,合作方式等等。在此基礎上,對文物進行篩選,確定大綱(包括文字大綱和目錄大綱)。所有的資料將在展覽結束後整理出版。

展示設計部5人,主要負責完成展示形式的創意和實施,包括整體設計、效果圖、結構圖、宣傳冊、施工圖等。每個環節都需要細心和創意。工作流程首先根據展覽部提供的內容和大綱,設計出示意圖、平面圖、室內設計圖、壁櫥立面圖、剖面圖、燈光圖、吊頂平面圖、立面展開圖、節點詳圖等,最後交給施工隊具體操作和實施。

在上海博物館,根據展品來源的不同,展覽可以分為收藏品展覽和非收藏品展覽。

館藏展覽通常由研究部門研究後策劃,提交給圖書館領導,由圖書館領導負責展覽的最終審批。對於批準的展覽,研究部將展覽清單和目錄提供給展覽設計部進行展覽設計和制作,展覽部將確定展覽的展廳並協助展覽的講解和展覽目錄的編輯。目前館內11常年陳設都是這樣完成的。

展覽部通常完成非博物館藏品展示的選題策劃和聯絡工作,包括展覽合作模式、展品保障模式等。如涉及對外展覽合作,文化交流處將協助完成相關對外聯絡工作。同樣,這份展覽方案在得到博物館領導確認後,會交給展覽設計部門完成展覽設計制作。比如1999年在第壹展廳與大英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古埃及藝術展就是這樣完成的。

9.上海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現狀如何?

上海博物館設有信息中心,是體現博物館現代化的重要部門。

1984早在新館建成之前,上海博物館就建立了信息中心。直到1996才開始了現代意義上的信息化進程,支持博物館建設,進行網絡布置。2000年,網絡升級,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上海博物館已完成三期信息化建設,信息化水平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目前中心有***18人,分小組:網絡組5人負責網站建設和維護;多媒體組2人,負責導航系統及相關圖像數據處理;視頻組負責視頻素材的拍攝和剪輯;數據庫組負責從國際文化信息數據庫收集信息,出版《文化信息年鑒》。中心的定位主要是“服務”,服務於博物館的工作,服務於博物館形象的展示等。它是壹個強大的“數字博物館”,它的工作旨在很好地結合現實和虛擬,文物和數據。

信息化是樹立上海世博會整體形象的重要工程。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上海世博會建立了七大數據庫系統,包括館藏信息管理系統、文博視頻圖書館系統、圖書館系統、學術花園圖書館、文博圖書館系統、敏感圖書館查詢系統和視覺藝術欣賞。目前已完成165438+6000余件文物的數據錄入,其中青銅器66343件,陶瓷65438件+書畫03636件,工藝品27069件。

此外,信息中心還設立了出版部,收藏了大量國內外有關文物、考古、藝術研究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文章,為博物館的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此外,信息中心也有壹些收入,主要來自網絡開發、光盤和相關資料的分發。

X.上海博物館是如何開展社會教育的?

教育是拓展博物館功能的重要途徑,上海博物館有“教育部”承擔這方面的內容。結合國外經驗,上海博物館目前采取以下社會教育方式:

1,解說和博物館誌願者

講解是博物館傳統的社會教育方式。除了館內的講解員,上海博物館還招募壹定數量的誌願者參與這項工作。目前,有90多名誌願者在工作中,在展覽和假期期間幫助解釋工作。誌願者的招募時間和人數取決於誌願者的流失情況。誌願者考試合格後才能參加培訓,培訓合格後再參加講解工作。

2.博物館之友

“博物館之友”是博物館吸引其他行業員工參與博物館工作的重要方式。他們都是文化愛好者和博物館的支持者。他們將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的答謝會、文化知識考察活動和主要展覽的開幕式。此外,上海世博會還印制了《上海博物館之友通訊》,為他們提供文物領域的相關信息。

3、街道和社區文化工作

上海博物館向社區普及文化知識,在社區組織“收藏之友”,每兩到三個月組織壹次活動,比如指導在社區舉辦個人收藏展,比如鋼筆、郵票等。組織參觀上海博物館和其他文化和文化遺址;組織文化專家到社區舉辦講座等等。

4.多媒體活動室

多媒體活動室是上海博物館在館內普及文化知識的場所。目前,在多媒體活動室裏,我們定期閱讀文化視聽資料和書籍,開展文化視聽電影欣賞、手工制作、趣味水墨延伸、軟陶制玉、復原三色唐裝以及各種講座,其中有些是專門為孩子們設計的。

5.文化和文化知識的普及

普及文化知識是博物館社會工作的主要目的。在這壹宗旨的指導下,上海博物館參加了由上海市委宣傳部發起、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東方大講堂”,並作為該講堂的指定單位,定期組織上海博物館和社會各界的文物專家進行講座。此外,還為觀眾印制了介紹上海博物館展覽和展品的資料。

XI。壹份展覽計劃——上海世博會年度展覽計劃如何安排?

這個展覽是博物館的產品。2005年,上海世博會舉辦了六個臨時展覽:上海博物館銅鏡展、18至19世紀馬賽藝術展、太陽王路易十四:法國凡爾賽宮收藏展、臨時塔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展、光與石:美國斯科特珍貴寶石展、上海。

從內容上看,這六個展覽中有壹個中國古代藝術展覽,以青銅器和瓷器為主要內容;還有世界古代藝術展覽,包括純藝術展品(油畫、素描和雕塑)和裝飾藝術展品(服裝和其他各種質地的實用手工藝品);還有兼具藝術和手工藝特色的寶石展。

從展覽合作形式看,有上海博物館獨立制作的展覽,如“上海博物館銅鏡展”,展示了上海世博會收藏的150件銅鏡,是對上海世博會銅鏡研究成果的全面展示。還有聯展,包括上海世博會的部分藏品與其他博物館、收藏機構的藏品聯合舉辦的展覽,如臨時搭建的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展,上海博物館、英國巴特勒家族收藏的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以及18至18等壹家甚至多家國外博物館、文物收藏機構提供的全部展品的外展。

十二。對中國民族博物館項目建設和博物館學壹般理論的思考。

通過多年的建設,上海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和文化藝術展覽領域樹立了壹個標準,成為中國博物館建設可借鑒的國內經驗。中國民族博物館也可以借鑒上海世博會不出國門的成功經驗,同時結合實際建設和發展博物館產業。通過調查,我們認為中國民族博物館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借鑒:

1,博物館和時代。

上海博物館的建設趕上了市十大精神文明建設工程的契機,得到了市委、政府、人大、政協領導以及計委、財政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最終爭取到主要領導同誌現場工作,確定上海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為上海市十大精神文明建設工程重點項目,並選定博物館遺址為中心。

上海博物館新館的落成,似乎把握住了建設契機,贏得了領導的支持。但又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的經濟建設,文化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已經被人們所重視。此外,新技術和新手段也在博物館領域不斷得到應用。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投資建設了壹批新博物館,如陜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建成後,成為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文化宣傳教育的陣地、當地的文化符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由於各民族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化以及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民族和區域文化特征加速消失,文化遺產急劇消失。文化遺產保護再次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這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建設是壹個有利的形勢。

2.博物館和城市發展。

上海博物館的成功運營與城市旅遊的發展密切相關。緊鄰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附近有上海大劇院等重要文化設施。上海博物館的落成為觀眾提供了壹場“古代藝術與文化”的盛宴,從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圍,將商業與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海內外遊客在旅遊後聆聽了“古代”與“現代”的文化對話,從而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因此,中國民族博物館的建設應努力爭取文化和文化事業在城市發展中的地位,努力納入城市文化傳播和旅遊發展的總體規劃,以保證博物館的良性運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3.博物館及其建築。

上海博物館位於人民廣場,是上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展示了上海的形象,是上海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從這個角度來說,博物館場館的建設應該突出其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國家博物館應該是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壹。中國國家博物館選址在長安街中心附近,可以充分發揮國家博物館的功能,使其成為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而它的建築應該是中國博物館的“經典”之作。

4.博物館及其定位。

上海博物館壹直堅持“古代藝術博物館”的定位,給人壹種現代都市中古代藝術的視覺之路。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定位是匯聚中國56個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體現各民族團結進步和繁榮發展,以民族學為基調、服務社會為宗旨,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務、交流、休閑等七大功能於壹體的大型綜合性永久性國家博物館。因此,中國民族博物館應堅持並嚴格維護這壹定位,並以此為中心開展博物館的壹切工作,打造博物館在相關領域的地位和競爭力,努力將其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

5.博物館及其藏品。

上海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在國內博物館中獨樹壹幟,但更註重博物館的信息化建設,分期建設,投入了大量心血。上海世博會確定了博物館的發展方向,拓展了博物館的傳統收藏視野。

我們知道,實物是博物館建設和發展以及發揮其各種功能的基礎和保障。但是,在信息時代,需要改變收藏觀念,加上國家文物的特殊性,中國國家博物館需要通過各種手來實現文化保護、展覽和交流的目的。中國的民族文物,其範圍之廣,種類之豐富,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下,保護、收藏、研究如此多的民族文物,是壹個重要的課題。我們不可能在博物館裏收藏所有的國家文物,所以新建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不能不考慮充分利用新興的技術手段。中國民族博物館應動員社會各界和地方的力量,打造更大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數字博物館”。

6.博物館及其產品。

上海博物館不僅定期展示中國古代青銅器博物館、中國古代雕塑博物館、古代陶瓷博物館、現代建築陶瓷博物館、中國古代繪畫博物館、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印章博物館、中國古代玉器博物館、中國明清家具博物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博物館、中國古代錢幣博物館吸引觀眾,還定期在臨時展廳向社會介紹國內外精品展覽。比如1998推出新疆文物展,半年展覽吸引了50萬人次參觀。因此,上海博物館非常重視臨時展覽對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從臨時展覽的內容來看,它實際上超出了上海博物館作為古代藝術博物館的定位,但它對吸引遊客到上海博物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些外聯的引進,上海博付出了壹定的費用,但卻能得到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作為補償。

目前上海博物館形成的“三大思路”是:走近古代人類文明,努力展示中國邊遠省份和文物大省的優秀文物,舉辦規模大、影響深遠的展覽。

7.博物館和博物館人。

談到上海博物館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到馬承遠先生(1927—2004)的個人努力和貢獻。馬先生本人是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和古文字學的專家,也是文物鑒定家。他在這些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調查過程中,我們聽了馬先生睡覺研究倉庫中青銅器的奇聞。

20世紀80年代中期,馬先生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策展人,他立即完成了青銅、陶瓷、書畫、雕塑四個展廳的翻新,並建造了新的錢幣博物館,在國內同行中引起了相當大的關註,並在他的任期內獲得了上海市領導建造新博物館的決定。新上海博物館的建設就是為此而建的。上海博物館新館建成後,馬先生手裏拿著望遠鏡,發現日本建築工人在外墻上拼接了壹毫米多厚的花崗巖貼面。

馬承遠先生的繼任者、現任策展人陳先生這樣總結馬先生的工作:主持了新上海世博會展館開館後的多次修繕、調整和重建工作;推進上海博物館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功能現代化;形成了舉辦大型展覽的“三大思路”,即走近古代人類文明,努力展示中國邊遠省份和文物大省的優秀文物,舉辦規模大、影響深遠的展覽;加強基礎業務管理和學術研究,積極推進“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部”項目;完成了三期信息化工程;“人才培養和人事制度改革”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正在向“人才培養”的深層次邁進。

博物館人滋養著博物館文化。因此,博物館人對博物館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民族博物館要發展成為有影響力的民族學博物館,還應該聚集壹批熱愛博物館事業、業務上有自己專長的博物館人,滋養自己的博物館文化。

感謝作者感謝以下上海博物館的采訪對象:館長秘書吳哲舒女士;夏貝貝女士,辦公室;信息中心胡江博士;工藝研究部主任包先生;展覽部主任助理王世英先生;教育部部長喬偉先生;教育部多媒體活動室李明先生;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實驗室潘曉彤先生;人事部主任顧先生;保安部主任張先生;還有先生。

作者:張邱顯鵬

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