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1,書,書冊:古~。書~。經~。典~。
2,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貫。戶~。國~。學~。
3,登記:~沒(mò)。~吏民。
4,征收:~田。
5,〔~~〕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錯的樣子。
6,古代各種捐稅的統稱。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竹,耤( jí)聲。古書以竹制成,故從“竹”。本義:登記冊,戶口冊)
2,同本義 [book;register]
籍,簿書也。——《說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禮·大司馬》
掌邦國賓客之體籍。——《周禮·小行人》。註:“名位尊卑之書。”
非禮也勿籍。——《左傳·成公二年》
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諸葛亮《論遊戶自實》
宮觀之籍。——明· 顧炎武《復庵記》
3,又如:籍口(戶口);籍戎(編入軍籍);籍地(官宦門第);削籍(官吏被革職,在官籍中除名);除籍(於簿籍中除名)
4,泛指書,成冊的著作 [book]
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萬章下》
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版本。——《夢溪筆談·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蕭統《文選序》
5,又如:籍圖(文籍圖書);書籍;古籍;經籍;典籍
6,代表個人的身份;代表個人對國家、組織的隸屬關系 [membership]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街問紫芝。——李商隱《重過聖女祠》
7,又如:軍籍;黨籍;外籍;客籍;團籍;隊籍
8,籍貫 [native place]
頃小兒回籍應舉。——張居正《答應天巡撫宋陽山書》
9,又如:回籍;原籍
10,征籍。中國古代各種捐稅的統稱 [taxes]
實畝實籍。——《詩·大雅·韓奕》
11,又如:籍稅(征收租稅);籍賦(賦稅);籍斂(征收田稅);籍求(斂取);籍取(斂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門籍,壹種寫有當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顯及諸女皆通籍長信宮——《漢書·魏相傳》
13,又
漢代有事需要出入宮門者,皆有門籍懸於宮門,以備案驗
〈動〉
1,登記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記。登記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冊、戶籍冊等。)——《史記·項羽本紀》
2,又如:籍名(登記籍貫名字);籍沒(登記並沒收所有的財產);籍夫(登記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親耕之田。以所獲祭祀宗廟,並寓勸農之意)
3,沒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沒和充軍);籍略(籍沒和強取);籍死(犯罪被籍沒致死);籍產(沒收罪犯所有的財產)
4,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憑藉而更強大);籍在(依賴,慰藉)
同學,籍在文言文裏面的各種意思,已經有解答。。如果覺得我的解答對妳有幫助的話。。希望能采納支持我壹下。。謝謝。
2. 文言文《項藉》的翻譯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敵壹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壹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yuè,悅)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qí,齊)縣獄掾(yuàn,願)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壹起逃到吳中郡。吳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郡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借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壹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壹般。項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3. 文言文《項籍》翻譯我曾經評論項羽有奪取天下的才能,而沒有奪取天下的謀略;曹操有奪取天下的謀略,而沒有奪取天下的量;劉備有奪取天下的量,而沒有奪取天下的才能.所以三人,終身不成了.而且,不有所放棄,不可以得到天下的形勢,不能忍讓,不可以用全天下的利益.所以有些地方不可取,城有所不攻,勝利有不到,有些失敗不避.他們來不喜歡,他們離開不生氣,店鋪天下所為而我制以後,就獲得成功.噢!項羽有百戰百勝的才能,在垓下而死,不要迷惑了.我看他打到鉅鹿的,看到他們考慮問題不長.量的不重要,沒有不奇怪他死在垓下之太晚了.當項籍渡過黃河,沛公開始整頓兵馬向關,登記在此時如果急忙率軍奔赴秦國,當這種鋒銳之,可以占據鹹陽,制天下.不知道在這,而小小與秦將決壹雌雄,既保全鉅鹿卻還徘徊在河南.新安之間,到了函谷關,那麽劉邦進入鹹陽幾個月了.秦國人已經安劉邦而仇登記,那麽他不得不強而我.所以項籍雖然把劉邦漢中,而最終都彭城,使您得以回師平定了三秦,那天下的形勢在漢不在楚國.楚國雖然百戰百勝,還有什麽好處呢!所以說:兆垓下之死的,巨鹿之戰的.
有人說:即使這樣,登記必須能夠進入秦國嗎?項梁死說:,章邯以為楚國不用擔心,所以移兵攻打趙國,有輕視楚軍之心,而良將精兵都在鉅鹿.籍真能以死的人,攻擊他的輕敵弱小的軍隊,來的容易.況且秦朝滅亡的守關,與劉邦的防守,好壞就知道了.劉邦的攻關,與登記的進攻,好壞又可以知道了.以秦國的守衛,沛公攻進的,劉邦的堅守而攻進去的書籍,然而秦朝滅亡的防守,書籍不能去呢?有人說:秦國可以進去了,如果救趙什麽?說:老虎正在捕捉野鹿,熊占據這個洞穴,打他的兒子,虎怎能不把鹿而返.返回就被粉碎在照亮了.兵書說攻擊敵人必然要救援的.使登記關,王離.涉間壹定會放棄趙國自救.籍據關迎擊他以前,趙與諸侯救援的十多墻壁後面追擊,覆蓋的壹定了.項羽壹舉解除趙國之圍,而在秦國的功效.戰國時,魏國攻打趙國,齊救他.田忌率兵直奔大梁,因此保住了趙國,打敗了魏國.那個宋義號稱知兵,真不明白這個,在安陽不進,而說等待秦軍疲憊.我恐怕秦國不壞,而劉邦先占據關了.阮籍與義都失去了.所以古代的奪取天下的人,常常首先考慮所占據.諸葛孔明放棄荊州而到西蜀,我知道他沒有能做到的.而且他從來沒有見過大險呢,他認為劍門的可以不亡呢.我曾經看到四川的危險,他的防守不出來,他出不可繼承,戰戰兢兢而保全自己還不給,而為什麽足以制服中原嗎.如果秦國.漢朝舊都,沃土千裏,洪河山,真正能夠控制天下,又有什麽事情是不可以用來放腳像劍門的然後說險呢!現在那些有錢人會居住在四通八達的城市,使他的財富在全國流通,然後可以將天下的利益.有個男人的人,得到壹個金,櫃子就藏在家,關門而守的,噢!是為了不失去的,不是求富的.大強盜來,搶劫來的,又怎麽知道自己果然不失了.
譯文
4. 項藉的文言文字詞翻譯都有什麽啊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壹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敵壹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壹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yuè,悅)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qí,齊)縣獄掾(yuàn,願)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壹起逃到吳中郡。吳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郡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借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壹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壹般。項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5. 文言文翻譯阮籍曾從容不迫地對他說:“我平時曾經遊歷過東平,喜歡那裏的風土人情。”
司馬昭很高興,便授予他東平相的職位。附:阮籍傳全文選自《晉書》中列傳第十九: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誌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
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
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每嘆服之,以為勝己,由是鹹***稱異。 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壹言,自以不能測。
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壹之德,據上臺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
昔子夏在於西河之上,而文侯擁彗;鄒子處於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韋帶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
今籍無鄒、蔔之道,而有其陋,猥見采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臯之陽,輸黍稷之余稅。
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
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
於是鄉親***喻之,乃就吏。後謝病歸。
復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
籍因以疾辭,屏於田裏。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
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及帝崩,復為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
高貴鄉公即位,封關內侯,徙散騎常侍。 籍本有濟世誌,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
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鐘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
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
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
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
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恒遊府內,朝宴必與焉。
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
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
既而飲酒二鬥,舉聲壹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壹蒸肫,飲二鬥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壹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吊唁畢便去。或問楷:“凡吊者,主哭,客乃為禮。
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
時人嘆為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
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賫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
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 *** 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於是賦《豪傑詩》。
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籍能屬文,初不留思。
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為世所重。著《達莊論》,敘無為之貴。
文多不錄。 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
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
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檢,言欲為無窮則。
少稱鄉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獨不見群虱之處裈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虱處於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譯文為:《阮籍傳》譯文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父親阮,魏國的丞相掾,在當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偉,誌氣開闊奔放,傲然獨立,任性不受羈絆、喜怒不顯露在表情上。
他博覽群書,尤其喜好《老子》《莊子》。嗜酒並能夠長嘯,又很會彈琴。
當他得意時,竟忘記了自己的形骸和舉止。當時人多說他癡呆,只有他同族兄長阮文業每每贊揚佩服他,認為他超過自己,因此大家都壹齊稱贊他奇異的才能。
阮籍本有劑世之誌,正當魏晉之際,天下多有變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為此不參與世事,便經常飲酒至醉。文帝司馬昭想為武帝司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沒有說話的機會才中止。
鐘會多次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