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列舉秦始皇的罪己詔

列舉秦始皇的罪己詔

罪己詔

略議古代帝王的《罪己詔》

〔摘要〕《罪己詔》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禦用文書。論其起源 , 當從禹、湯開始。此後 , 周成王、秦穆公、漢武帝、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 , 都曾經頒發過罪己詔。罪己詔大多是在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國家處在危難之時頒發的 , 目的是消除民怨 , 籠絡民心 , 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但是 , 其中也在壹定程度上包含著帝王對自身過錯和失敗的反省懺悔。因此 , 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得到壹點啟示 : “禹、湯罪己 , 其興也勃焉 ; 桀、紂罪人 , 其亡也忽焉”。

〔關鍵詞〕詔 罪己詔 罪己

凡是良知者 , 有過自責 , 也算極其平常的事。但是 , 作為“君權神授”的古代帝王 , 能對自己的過錯反省悔悟 , 就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 倘若再寫成文告———《罪己詔》 , 頒示天下 , 就更加驚世駭俗了。帝王罪己 , 勿論其動機、目的及背景 , 僅就自我批評而言 , 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從文書角度而言 , 帝王的《罪己詔》當屬稀有文種。論其起源 , 古人幾乎眾口壹詞 : 從“禹、湯罪己”開始。①史載 : 大禹登上帝位後 , 有壹次看見犯罪之人 , 就傷心地哭了起來 , 左右問其故 , 禹曰 : 堯舜之時 , 民皆用堯舜之心為心 , 而予為君 , 百姓各以其心為心 , 是以痛之”。②生活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禹見民心渙散 , 深感內疚 , 認為自己沒有當好這個首領 , 於是自責。商滅夏後 , 湯布告天下 , 安撫民心 , 史稱《湯誥》。湯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的過錯 , 曰 : “罪當朕躬 , 弗敢自赦 , 惟簡在上帝之心 , 其爾萬方有罪在予壹人 , 予壹人有罪無以爾萬方”。③此後 , 適逢商連年大旱 , 五谷不收 , 負責宗教祭祀的大臣說 , 要用人為犧牲 , 向上帝祈禱求雨。於是 , 湯“剪發斷爪” , 身為犧牲 , 禱於桑林 , “以六事自責” , 曰 : “余壹人有罪無及萬夫 , 萬夫有罪在余壹人。無以壹人之不敬 , 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 , 民大悅 , 雨亦大至。④

禹、湯罪己 , 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應 , 又經過後世的不斷附會神化 , 遂成為封建皇帝效法的榜樣 , 《罪己詔》也就成為他們籠絡人心 , 拯救危難的壹種手段。

《罪己詔》大多是在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 國家處於危難之時頒發的。如好大喜功的漢武帝 , 即位後窮兵黷武 , 又好神仙方士 , 大造宮室 , 揮霍無度 , 致使民力枯竭 , 寇盜並起 , 天下大亂。武帝晚年漸有所悔 , 征和年間 , 他駁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輪臺(今新疆輪臺縣)的奏請 , 決定“棄輪臺之地 , 而下哀痛之詔”。他“深陳既往之悔” , 不忍心再“擾勞天下” , 決心“禁苛暴 , 止擅賦 , 力本農”。“由是不復出軍。而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 , 以明休息 , 思富養民也”。⑤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輪臺罪己詔》。漢武帝晚年面對大廈將傾的危難局面 , 幡然醒悟 , 痛改前非 , 全面調整了國家的內外政策 , 不但使政權轉危為安 , 而且也為“昭、宣中興”打下了基礎。

唐代也有位皇帝在危難之時發過罪己詔 , 即唐德宗。此君即位不久 , 就先後有號稱“四王”、“二帝”的幾個節度使舉兵反叛。公元783年 , 長安失守 , 德宗倉皇逃亡 , 被叛軍壹路追殺至奉天城。次年春 , 他痛定思痛 , 改年號為“興元” , 並頒《罪己大赦詔》 , “分命朝臣諸道宣諭”。詔書中歷數了自己的罪過後 , 說 : “天譴於上而朕不悟 , 人怨於下而朕不知” , “上累於祖宗 , 下負於蒸庶 , 痛心 ?面 , 罪實在予”。⑥此詔文字真摯動人 , 很有感召力 , 頒後 , “四方人心大悅” , “士卒皆感泣” , 民心軍心為之大振 , 局勢因而大變。不久 , 動亂即告平息。

北宋末年 , 宋徽宗也發過罪己詔 ; 時在公元1125年11月 , 金兵進逼東京的緊要關頭。驚慌失措的徽宗聽從大臣的建議 : “宜先下罪己詔 , 更革各種弊政 , 使人心悅 , 天意回”。⑦詔書也羅列了自己的罪過 : “言路蔽塞 , 諂諛日聞 , 佞幸專權 , 貪官得誌。賦稅竭生民之財 , 戍役困軍伍之力。多作無益 , 侈靡成風。”“追思己過 , 悔之何及!”⑧隨後 , 又傳皇位給太子恒(欽宗) , 自己當起了太上皇。於是 , 瀕臨滅亡的北宋又出現了壹線轉機。但好景不長 , 壹年後 , 徽、欽二宗被金兵擄去 , 成為階下囚。

在古代皇帝中 , 罪己次數最多的要算是清世祖順治皇帝了。這位少年天子親政後 , 自然災害很多 , “水旱累見 , 地震屢聞” , “冬雷春雪 , 隕石雨土”。他把這壹切自然現象都歸罪於自己的“不德” , 上幹天咎 , 所以 , 不斷自我反省 , 屢屢下詔罪己。臨終之際 , 又留下了壹道罪己遺詔 , 淋漓盡致地為自己列舉了十四條罪狀 , 條條都是原則問題。歸納起來 , 可分作七大方面 : 壹是政治上“自親政以來 , 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謨烈 , 因循悠忽 , 茍且目前。”二是對皇太後“子道不終 , 誠悃未遂。”未盡孝道 , 反使聖母哀痛。三是對諸王貝勒“晉接既 ? , 恩惠 緮鮮 , 友愛之道未周。”四是“朕夙性好高不能虛己” , 用人“未能隨材器使 , 以致每嘆乏人” , “見賢而不能舉 , 見不肖而不能退”。五是設立十三衙門 , 委用任使宦官 , “與明無異”。六是“國用浩繁 , 兵餉不足 , 而金花錢糧盡給宮中之費 , 未嘗節省”。七是“朕性耽閑靜 , 常圖安逸” , “朕每自恃聰明 , 不能聽言納諫” , “既知有過 , 每日 ?責生悔 , 乃徒尚虛文 , 未能省改”。⑨順治帝為自己羅列的14大罪狀 , 應該說是夠全面、夠深刻的了 , 在蓋棺論定的“自我鑒定”中 , 能進行如此徹底的自我批判 , 實屬亙古第壹人。

在古代帝王中 , 敢於罪己的還有壹些 , 例如《詩經》中的《周頌·小毖》就是周成王的罪己詩 ; 《尚書》中的《秦誓》是秦穆公襲鄭慘敗後的反省。限於篇幅 , 不再贅述。

帝王的《罪己詔》是通過罪己取悅民眾 , 從而達到緩和矛盾 , 凝聚人心的壹種統治權術。它折射著我國古代政治文化傳統的特點。以民為本是我國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 , “民惟邦本 , 本固邦寧” , “天視自我民視 , 天聽自我民聽” , “人無水鑒 , 當以民鑒” , 等等 , 都是古代治國之箴言。自古統治者都把民眾作為國之本 , 把民心作為鏡子 , 當作衡量統治活動的尺度。所以 , 在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國家危難的時候 , 帝王就頒發《罪己詔》 , 藉此消除民怨 , 喚起百姓的同情心 , “使民心悅 , 天意回”。當然 , 《罪己詔》有著很大的欺騙性 , 但是 , 筆者認為還不能將其完全視作政治騙術 , 它的確也包含著帝王對自身過錯或失敗的反省 , 其中不乏深痛的懺悔 , 顯現著壹種對“德政”和成功的追求欲望。古人雲 : 鳥之將亡 , 其鳴也哀 ; 人之將死 , 其言也善。綜觀帝王的《罪己詔》 , 我們今天還是可以從中得到壹點啟發的 :

首先 , 要堅持以民為本 , 以民心為己心 , 關心民眾 , 維護民眾的利益。古代百姓說 : “撫我(關心愛護我)則後(當君主) ; 虐我則仇”。這是今天每個官員都應該記住的。

其次 , 要修身慎行 , 不斷改造、完善自我。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周易》曰 : “君子以恐懼修省”。乾乾夕惕 , 若履薄冰 , 時時處處反省自己 , 做壹個好人 , 當壹個好官。

其三 , 敢於正視錯誤 , 勇於改正錯誤。《左傳》曰 : “禹、湯罪己 , 其興也勃焉(勃 , 盛大之意) , 桀、紂罪人 , 其亡也忽焉(忽 , 迅速之意)。”這裏揭示的不僅僅是古代帝王的個人行為 , 而且是壹個政權興亡的歷史規律。中國***產黨早就認清了這條規律 , 而且找到了適應這條歷史規律的三大法寶 , 只要我們能夠實事求是 , 密切聯系群眾 , 勇於批評和自我批評 , 那麽 , 人人皆可為禹、湯。反之 , 老子天下第壹 , 專橫跋扈 , 文過飾非 , 欺上瞞下 , 到頭來只能成為桀、紂 , 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註釋 :

①《左傳·莊公十壹年》。

②《冊府元龜·帝王部》卷175。

③《尚書·商書·湯誥》卷七。簡 , 審視之意。

④《呂氏春秋·順民篇》。

⑤《漢書·西域傳》卷96下。

⑥《舊唐書·德宗本紀》。

⑦⑧《宋史·徽宗本紀》。

⑨《清世祖實錄》。

⑩還有壹種觀點認為順治帝的《罪己詔》是在他彌留之際 , 由皇太後授意大臣寫成的。

⑾《小毖》是周成王懺悔自己輕信謠言 , 錯怪了周公而作。毖 , 慎也 , 天下之事 , 當慎其小 ; 小而不慎後為禍大。

(成都市 , 郵編 : 610064)

〔作者簡介〕倪道善 , 男 , 四川大學公***管理學院秘書檔案系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