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詩經》中會出現夏歷和周歷,夏歷和周歷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麽?

《詩經》中會出現夏歷和周歷,夏歷和周歷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麽?

在很多先秦古籍中所據以紀時的歷日制度並不統壹。如《春秋》和《孟子》多用周歷;《楚辭》和《呂氏春秋》用夏歷,而《詩經》要看具體的篇目,《小雅·四月》用夏歷,《豳風·七月》就是夏歷,周歷與殷歷並用。

?因《詩經·豳風·七月》篇裏有多種歷法並用之現象,所表現了中國古代的幾種歷法,不理解這幾種歷法的存在及其他們之間的關系,很難讀懂這篇經典,對經典的解讀,必須把握住其中的每壹個細微之處和其後的背景,而這《詩經·七月》篇中對歷法的掌握。是壹個重要的突破口,如按今之歷法來對照,會對其中的時間、時令很難理解。歷法也壹直追隨著整個人類的延續,而我們壹直跟隨著歷法。歷法作為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我們理所應當然把握其壹二。

? 對於歷法,現今有”古六歷”之說,古六歷是指春秋戰國和秦朝制定的,包括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六種歷法的合稱,是我國最早的歷法。《詩經·七月》篇中就反映周歷、夏歷、殷歷這三種歷法,以下就對中國古代歷法以自我之理解分析壹二。首先說說周、殷、夏三種歷法與“三正”。

夏歷是中國古六歷之壹,傳說是夏代創立的歷法,原歷法規則已軼失,現只從壹些古籍上了解壹些內容:采用冬至之月為子月作歷算壹歲開始,歷法年則采用以建寅月開始,即寅正(後來叫做夏正),其大致是采用整數366天為壹歲,用減差法和正閏余,來調整時差。夏歷采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壹。

平均歷月等於壹個朔望月,這壹點與陰歷原則相同,所以有陰歷的成分;另壹方面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壹個回歸年,並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征,所以又有陽歷的成分?既反映了太陽熱力作用對地球的影響,又反映了以月亮為主,加上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振的周期變化,融陰月陽年為壹體,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