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玉女峰的古籍記載二

玉女峰的古籍記載二

“真與峨眉爭秀色,要從灌口覓源頭”。有送人士立即進行探索研究,根據李冰治理岷江水患,分別在四川都江堰市和樂市各鑿離堆壹處。樂山的“臥佛”是男性,鑿的是頭部;都江堰發現的“臥佛”是女性,鑿的是腳部。姊妹佛仙,壹江相連,景觀奇特,無獨有偶。 “天生玉女降古堰,藏在深閨有人識”。我們從發現者攝下的照片上清晰看出“李冰與玉女心連心”、“伏龍觀乃為李冰的冠冕”。文史界普遍認為這是壹次有歷史意義的發現,她是把中斷數十個世紀的“內在聯系”接通,對後永世不會遺忘的再發現。“玉女”與“玉女房”同在壹地,其內在聯系是自古已然;鑿山為穴的“玉女房”,只是標誌“玉女”的地點,不是“玉女房”的全貌;“東漢李冰石像”的出土,重在點明“玉女”所在,“玉女”就是“玉女房”的主人,故早在晉朝《華陽國誌》、《水經註》、《太平環宇記》、《溢州記》、《灌江備考》、《灌縣誌》等史書上均有記載(而晉人誤記“李冰於玉女房下白沙也作三石人立三水中“應予更正)。 戰國後期秦楚兩霸爭天下,秦為實現壹統天下大業,便將“得蜀則得楚,得蜀先治水”列為秦的根本國策。蜀居楚之上,水路不通,而都江堰“北舊無江”(漢書語),“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如水上運兵攻楚旦夕即至。秦出於政治目的,遂意派李冰治理岷江,所以“秦並六國,自蜀始”(見蜀鑒),李冰為避沫水之害變水利,首要解決交通、灌溉,便鑿開離堆,將岷江分流切址,外江為正流,內江為引流,離堆以下開二江於成都平原,離堆以上科學引水擁江作棚,最後必須同時再集中於離堆之下,開展生死攸關的“水下決戰”,李冰不僅身先士卒,而且其女自告奮勇,替父深入“水下開水”,不幸捐軀長眠,惡噩傳開,震撼天地,更加激發了當時修建都江堰的健男壯女爭先恐後要當李冰的兒女,投入水下代“玉女”的替身,勞動人民的化身,傳說(六月二十四),'玉女'便羽化成仙,神靈依附在玉壘江畔,日日夜夜守護著這千年古堰,受益的川西平原勞動人民更加懷念李冰父子,恩澤百性,建造了二王廟,寄托哀思。在封建社會幾千年,女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上神龕,所以我們在二王廟裏看到的只有李二朗和李冰夫婦的神便。列朝列代政界要員,文人墨客為悼念李冰父子均要到伏龍觀、二王廟祭祀,留下了眾多的詩畫題記、玉雕碑銘,號召人們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貢獻畢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