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女媧造人的故事

女媧造人的故事

女媧造人的故事是:相傳大英雄盤古開天辟地之後,女媧就在天地間到處遊歷。當時,盡管大地上已經有了山川草木,有了鳥獸蟲魚,但仍然顯得死氣沈沈,因為大地上沒有人類。壹天,女媧行走在荒寂的大地上,心中感到十分孤獨,她覺得應該給天地之間增添些更有生氣的東西。

女媧滑行在大地上,她熱愛樹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於那些更活潑、更富有朝氣的鳥獸蟲魚。在把它們打量了壹番後,女媧認為盤古的創造還算不上完整,鳥獸蟲魚的智力遠遠不能使她滿足。她要創造出比任何生命都更卓越的生靈。

女禍沿著黃河滑行,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不禁高興起來。她決定用河床裏的軟泥按照自己的形貌來捏泥人。女媧心靈手巧,不壹會兒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這些泥人幾乎和她壹樣,只不過她給他們做了與兩手相配的雙腿,來代替龍尾巴。女媧朝著那些小泥人吹口氣,那些小泥人便被灌註了活力,“活”了起來,變成了壹群能直立行走、能言會語、聰明靈巧的小東西,女媧稱他們為“人”。女媧在其中壹些人身上註入了陽氣——自然界壹種好鬥的雄性要素,於是他們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壹些人身上,她又註入了陰氣——自然界壹種柔順的雌性素,於是她們便成了女人。這些男男女女的人們圍著女媧跳躍、歡呼,給大地帶來了生機。

女媧想讓人類遍布廣闊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於是,她想出壹條捷徑。她把壹根草繩放進河底的淤泥裏轉動著,直到繩的下端整個兒裹上壹層泥土。接著,她提起繩子向地面上壹揮,凡是有泥點降落的地方,那些泥點就變成了壹個個小人。女媧就這樣創造了布滿大地的人們。

大地上有了人類,女媧神的工作似乎就可以停止了。但她又有了新的考慮:怎樣才能使人很好地生存下去呢?人總是會死亡的,死去壹批,再造壹批,那就太麻煩了。於是,女媧神就把男人和女人配成對,叫他們自己去繁殖後代,擔負養育後代的責任。人類就這樣繁衍綿延下來,而且壹天天地增加著。

女媧簡介:

女媧,又稱媧皇、女陰、女希氏、有蟜氏等,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據《三家註史記·三皇本紀》中說: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同壹個人:華胥氏。伏羲和女媧兄妹倆居住在昆侖山上,為了繁衍後代,兄妹兩人結為夫妻,締造了人類。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古代居住於河南中原地區的居民)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壹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在中國神話裏,女媧是創造壹切生命的“萬物之母”,是傳說中許多女神化身的原型,也是永遠活在中國文化裏的“原型母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壹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女媧,據考古出土的文物遺址、遺跡和彩陶紋飾提供的史前人類與洪水抗爭及對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跡信息,究其歷史文化根源,在於原始母系社會女性崇拜觀念的遺傳。據唐代史學家司馬貞的作品《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稱號亦有媧皇、靈媧、帝媧、風皇、女陰、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陰皇、陰帝、帝女等,史記女媧氏,風(或為鳳、女)姓,是古代傳說中的大地之母。

造物造人:

傳說她的名字為風裏希(或為鳳裏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對萬物救助巨大的壹位上古女神。相傳她是華夏族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壹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重立四極天柱,平整天地。另外傳說女媧制造了叫壹些叫笙簧、瑟、塤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記載中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婚姻女神。

女媧神話具有雙系性。第壹系是作為創世女神的女媧,以神靈的形象出現,被稱為人類之母與大地之母。第二系是作為上古賢王的女媧,以人類的形象出現,是母系氏族首領與上古三皇之壹。

在古代宗法制下:父權、夫權、男權成為三座牢牢壓抑著女媧神話發展的大山枷鎖,使得其拆分為三類性質:

1、作為創世女神的女媧,肯定其作為人類之母與大地之母的身份;

2、作為上古賢王的女媧,肯定其作為補天聖女與三皇之壹(伏羲血親)的身份;

3、祭祀供奉女媧所有神職業位:才是完整壹體的創世始先神形象。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同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是史前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已經開展的中國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對象。

補天救世:

先秦文獻古籍《史籀篇》、《楚辭》、《禮記》、《山海經》、《淮南子》和秦漢以來的《漢書》、《風俗通義》、《帝王世紀》、《獨異誌》、《路史》、《繹史》、《史記》等史料都有關於女媧的記載。在整個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類發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

1、有突出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是傳承華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

2、具有實現民族大融合、增強民族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

3、對增強創業精神、充實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促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4、體現了奇特的民間、民俗文化現象,對人生禮儀、人類生存、文化傳承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女媧的地位時有變化,有時在三皇之上,有時在三皇之內,有時在三皇之下。據說原因有三:

1、神話傳說中女媧化生萬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

2、傳說中伏羲、女媧既為血親又為夫妻,均為壹家人,列入三皇時有時兩個人都選中,有時只選壹人作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

3、《尚書》在經書中的顯赫地位使得它所宣傳的伏羲、神農、黃帝三皇觀點為大多數人認可,而且女媧所在的是母系社會,之後是父系社會,以男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古書中關於女媧的記載:

《楚辭·天問》:“登立為帝,孰道尚之?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東漢王逸註:“女媧人頭蛇身。壹日七十化。其體如此,誰所制匠而圖之乎?”)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東晉郭璞註:“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壹日中七十變。”)

《太平禦覽》卷七八引《風俗通義》:“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務劇,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

《列子·湯問》:“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列子·黃帝》:“庖犧氏、女嫡氏、神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狀,而有大聖之德。”

《論衡·順鼓篇》:“雨不霽,祭女媧”,於禮何見?伏羲、女媧,俱聖者也,舍伏羲而祭女媧,《春秋》不言。董仲舒之議,其故何哉?俗圖畫女媧之象為婦人之形,又其號曰“女”。仲舒之意,殆謂女媧古婦人帝王者也。男陽而女陰,陰氣為害,故祭女媧求福佑也。傳又言:***工與顓頊爭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女媧消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之足以立四極。仲舒之祭女媧,殆見此傳也。本有補蒼天、立四極之神,天氣不和,陽道不勝,儻女媧以精神助聖王止雨湛乎!

《繹史》卷三引《風俗通》:“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

《淮南子·說林訓》: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媧所以七十化也。(東漢高誘註:“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女媧,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

《淮南子·覽冥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淮南子·說林篇》:“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媧所以七十化也。”(東漢高誘註:“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女媧,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

《淮南子·覽冥訓》:“伏羲、女媧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於後世。何則?至虛無純壹,而不喋苛事也。”

《世本·帝系篇》:“女媧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壹天下之音;命聖氏為斑營,合日月星辰,名曰充樂。既成,天下無不得理。”

《博雅》引《世本》雲:“女媧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以匏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史記》引《世本》:塗山氏名女媧。

《世本·氏姓篇》:“女氏,天皇封娣媧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其後為女氏,夏有女艾,商有女鳩、女方,晉有女寵,皆其後也。”

《風俗通義·卷壹》引《春秋運鬥樞》:“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無為,設言而民不違,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開陰布綱,上含皇極,其施光明,指天畫地,神化潛通,煌煌盛美,不可勝量。”

《禮記正義·明堂位》:“女媧之笙簧。”孔穎達疏引《帝王世紀》:“女媧氏,風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潛夫論》:“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伏羲神農為三皇。其壹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與非未可知也。”

《水經註》:“庖羲之後,有帝女媧焉,與神農為三皇矣。

《詩含神霧》:“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漢皇,後赤龍感女媧,劉季興也。”

《獨異誌》卷下: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婦,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取婦執扇,象其事也。

《抱樸子·釋滯》:“女媧地出。”

《春秋繁露》:“雨不霽,祭女媧。”

《路史·發揮壹》羅蘋註引《尹子·盤古篇》:“***工觸不用山,折天柱,絕地維。女媧補天,射十日。”;“……世遂有(女媧)煉石成霞,地勢北高南下之說。”;引《風俗通》:“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以其(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臯禖之神。“

《歸藏·啟筮》:“昔女媧……昭昭九州……平均土地。”上引:“……和合萬國。”

《三皇本紀》: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無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載。不承五運。壹曰。亦木德王。蓋宓犧之後,已經數世。金木輪環,周而復始。特舉女媧,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頻木王也。當其末年也,諸侯有***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鼇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濟冀州。天是地平天成,不改舊物。女媧氏沒,神農氏作。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