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70年代野戰軍集中在三北地區,包括北京軍區8個軍4個坦克師;沈陽軍區的6個軍和4個坦克師;蘭州軍區3個軍,1坦克師;新疆軍區8個師、步兵師;另外,武漢軍區3個軍(不含新17軍)、1坦克師、濟南軍區3個軍、1坦克師屬於預備役支援部隊。全軍大部分預備役高炮師和高射炮師也集中在這些軍區。
曝光的蘇軍進攻中國的預案顯示,蘇軍進攻中國的路線是:1。沈陽軍區野戰軍重兵圍剿,同時利用機械化集團軍的高速強力突擊力量,沿內蒙古草原快速進攻,直搗赤峰。中國無險可守,蘇軍占領赤峰、錦州,切斷關內與關外的聯系;2.從蒙古前線出發,憑借蘇軍寬正面、縱深、高速的進攻戰術和先進合理的武器、人員,先頭部隊3-4天就到了北京城下,直逼北京;3.中亞集群攻新疆,推蘭州。
在這種情況下,壹旦戰爭爆發,我西北方向的軍隊應該是誘敵深入,口袋伏擊,邊境遊擊戰。估計蘭州是最後壹站(口袋底);東北方面估計赤峰、錦州會和山海關失去聯系。沈陽軍區要利用山林對敵人進行不同程度的阻擊,運用陣地戰、運動戰、遊擊戰。錦州失守,無底線,沈陽軍區孤軍奮戰東北。
最危險的是北京和蒙古的直線距離太短。蘇聯駐蒙古部隊的戰時任務是直搗北京。估計北京保不住了。從北京警備三四師都是野戰師來看,其中警衛三師(原24軍70師)和警衛四師(原63軍189師)才是真正的警衛,戰時要拼死殺出,掩護黨中央和家屬沖出北京。從蒙古方向來說,壹旦戰爭爆發,首先消耗的是內蒙古的邊防團,內蒙古的武裝知識青年、警備師、獨立師,以及要抵抗蘇軍第壹波進攻的65軍、69軍、28軍、24軍。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這四支軍隊能抵擋蘇聯機械化軍隊多久,可能壹個星期,也可能壹個月。部署在二線的全軍僅有的兩個摩托化軍——38軍和27軍,在機動作戰和反擊預備隊中主要負責掩護和撤退(此時會加入武漢軍區的預備隊,如54軍和43軍)。63軍和66軍也起二線掩護作用。山西的地形不適合蘇軍機械化集群,63軍守著山西,防止蘇軍進入陜西、關中,威脅四川及以下。66軍負責阻止蘇軍從海上登陸,突破廟島、長島防線,逼近塘沽大沽或在河北其他沿海登陸,威脅北京東翼。這樣,我軍的防禦底線就在隴海路前線,必要時退守長江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