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郭沫若挖了明定陵,為何又要挖武則天墓?

郭沫若挖了明定陵,為何又要挖武則天墓?

郭沫若是我國壹代宗師級人物,各個方面都能伸壹手,堪稱“學術全壘打”。郭沫若諸多頭銜中,有兩個名號是“毀滿天下,謗滿天下”,分別是考古學與歷史學。郭沫若在這兩個領域內成就斐然,但也確實是留下了兩個敗筆:力主拆北京古城墻、挖掘明定陵。尤其是後者,造成了考古界的壹大災難。事實上,郭沫若在挖了明定陵後,還要挖武則天墓。為何郭沫若挖了明定陵還要挖武則天墓?老梁的說法,值得借鑒。

郭沫若作為史學家,他也想留下濃墨重彩的壹筆。當然了,在古籍書堆裏考究歷史很難有突破性進展,最好的辦法就是挖皇帝陵墓。郭沫若的想法與時任北京副市長的吳晗不謀而合,碰巧的是吳晗在明史研究領域是專家學者。他們最開始的打算是挖朱棣的墓,最後沒有實現,退而求其次挖了明定陵,也就是萬歷的陵墓。

明定陵的挖掘過程,相當的暴力,挖掘就壹些珍貴文物來不及保存,就隨意擺放,結果導致國寶級文物迅速氧化失去了文物價值。最讓人遺憾的是,萬歷皇帝的遺骸被壹把火燒了。作為明定陵挖掘工作的主持者,郭沫若難辭其咎。不管怎麽說,明定陵的挖掘工作確實是收獲不少,有力佐證了壹些歷史研究論點。明定陵挖掘工作收尾之後,郭沫若又得知武則天墓地宮墓道入口被發現,這讓他興奮不已。作為書法家也作為考古學家,他沒有理由不對《蘭亭序》真跡心動。

加之郭沫若拋出了壹個說法《蘭亭序》原文並不是王羲之所寫,並且從頭到尾都是假的。郭沫若與《蘭亭序》難舍難分,就特別想挖掘乾陵。郭沫若先後兩次申請挖掘武則天墓,都被打回來了。原因很簡單,上級鑒於明定陵挖掘工作帶來的災難性破壞,便立下了“對於皇帝陵寢不主動挖掘”的基調,郭沫若挖武則天墓的想法也就被擱淺了。那麽,郭沫若為何挖了明定陵還要又挖武則天墓?老梁的說法,值得借鑒。

老梁指出,在史學界有壹種說法,那就是武則天墓中有《蘭亭序》真跡的可能性相當之大,並且其他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可是,老梁又指出武則天墓歷史上遭到17次盜墓行徑,最大規模的壹次40萬人都沒挖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墓道入口不得而知。事實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史學界壹致認為《蘭亭序》在乾陵而非昭陵。由此可見,就不難理解郭沫若在得知武則天墓道入口被發現後,他那麽興奮的原因了。

郭沫若想要挖武則天墓的原因,老梁的說法值得借鑒。老梁口中所說《蘭亭序》真跡在武則天墓中,這就是真正吸引郭沫若要挖武則天墓的原因所在。郭沫若在沒有得知武則天墓地宮墓道入口之前,最大的心願便是壹睹《蘭亭序》真跡風采。雖然說《蘭亭序》真跡下落不明,可諸多史實都指向了武則天墓。

郭沫若最終也沒能如願挖武則天墓,倒是他挖武則天墓的初衷被搞得路人皆知。不管怎麽說,《蘭亭序》真跡下落已經成了個迷。郭沫若以“《蘭亭序》在乾陵”為由挖掘乾陵,所冒的風險實在太大。明定陵挖掘殷鑒不遠,幸虧郭沫若沒挖武則天墓,給後世子孫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