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最早的書名是《書》,是我國第壹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以背單詞為主的歷史文獻。從堯舜到夏商周,跨越了兩千多年。這是壹個可考的記錄三個墳墓和五個代碼。
《尚書》被列為儒家經典之壹,“商”就是“商”的意思。《尚書》是壹部古籍,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和壹些追溯古代事跡的著作的匯編。
自漢初以來,有現代和古代兩種不同的版本。據《漢書》記載,《史記》有65,438+000篇文章,由孔子整理作序。秦始皇統壹中國後,頒布焚書令。秦代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幾乎所有的《尚書》正本都被焚毀。到了漢代,儒家思想重新受到重視。《尚書》由盛博士用隸書寫成,共有28篇,現代漢語稱為《尚書》。西漢時,據說魯公國王在拆除孔子舊居的壹段城墻時,發現了另壹本書《尚書》,這本書用的是秦以前六國時期的字體,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經孔子後裔孔安國整理,中國古籍《尚書》比現在的《尚書》多出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