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陳子龍詩集的《陳子龍詩集》簡介

陳子龍詩集的《陳子龍詩集》簡介

陳子龍是明代著名詩人、詞人、文學家、抗清英雄。

陳子龍為明末清初江南之風雲人物。其人“奕奕眼光,意氣籠罩千人,見者莫不辟易”(吳偉業《梅村詩話》)。陳子龍不僅是明末著名抗清誌士,同時又是東南文壇盟主,領袖雲間派(雲間詞派與雲間詩派)。其“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明史》本傳)。其詩學思想追慕六朝、盛唐,倡導明七子復古主張,但後期創作旨在繼承盛唐詩歌創作反映現實的精神,所以其詩感慨時事,關心民生,沈雄豪邁,蒼勁之色與節義相符,七律詩尤其出色。其詞則崇尚南唐李璟、李煜以及五代、花間、宋秦觀,風流婉麗,享明詞“第壹”之譽。陳子龍與李雯、宋征璧、宋征輿等同郡幾社文人形成雲間詞派,開創了清代三百年詞學中興之局。其文乃關心社稷,經世致用,為挽救明朝國運,嘔心瀝血。陳子龍之文章氣節,皆堪稱後人楷模。

陳子龍有著多方面的文學成就。

詩歌方面,陳子龍的七律詩和七言歌行更有特色和成就,是明末清初三大詩人之壹,與錢謙益和吳偉業齊名。雖然他有復古的思想和主張,但他特別強調文學創作的社會意義,是結束明代復古派詩歌創作的最後壹個大詩人,也是開創清初詩歌抒寫性情、反映現實新風較早的壹個大詩人。與他同時代的大詩人吳偉業在《梅村詩話》評價陳子龍詩“特高華雄渾,睥睨壹世”,康熙年間詩壇領袖王士禛在《香祖筆記》中評價陳子龍詩:“沈雄瑰麗,近代作者未見其比,殆冠古之才。壹時瑜亮,獨有梅村(吳偉業)耳。”

詞方面,陳子龍的詞扭轉了明代詞衰微的局面,開啟了清代詞振興的局面,直到清末,著名詞人、詞學大師譚獻在總結明初到清末的詞人成就的時候,仍然給出高度評價:“有明以來,詞家斷推湘真(陳子龍)第壹,飲水次之”,並說:“重光(李煜)後身,唯臥子(陳子龍)足以當之。詞自南宋之季,幾成絕響。元之張仲舉(張翥)稍存比興。明則臥子直接唐人,為天才。”(清·譚獻《復堂詩話》)

陳子龍的賦和駢文成就也很高,《明史》本傳稱其“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如《別賦》:“至若祖道浙江,歌驪易水,擊築漸哀,舉杯數起。人虎狼兮不復還,感烏馬兮誰能理。信事君兮無二心,憤國仇兮漸壯士。獨臨風以唏噓,鹹攀轅而莫止。”借用歷史典故抒發自己的忠君報國之情,寫得慷慨悲壯,並非純擬江淹之作。其他如《感逝》《擬恨》《秋興》《湘娥》等賦皆淒愴悲涼,憂時傷亂,亦有所寄托。而賦體文《漢詛匈奴大宛》則顯然是針對清兵的入侵而作,托漢之詛咒匈奴而咒罵滿人。陳子龍的這些文章雖然宗效魏晉,卻都融入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寫出了愛國誌士的滿腔忠憤,是明末時世激蕩的產物。

陳子龍的八股文也很出色,《明史》稱他“工舉子業”,就是指他在八股文方面的造詣,他被稱為“(天)啟(崇)禎五大家”之壹,對明末八股文演變有較大影響。

他生前所寫的各種體裁的作品,多數收集在清嘉慶八年(1803)刊行的《陳忠裕公全集》中,另外壹部分文章收錄於《安雅堂稿》。 明清之際,是壹個歷史大動蕩社會大變動的時期,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甲申(壹六四四)三月,農民軍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殺。接著清兵入關,李自成戰敗,建立不久的大順政權迅速瓦解。清兵南下時,江南人民抵抗之激烈,為史所僅見,致使階級矛盾退居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江南各地義師紛紛興起,許多愛國誌士奢身參加抗清鬥爭。

明清易代之際,陳子龍以其特出之才情文章與錚錚之民族氣節成為當時愛國文人之代表。其詩歌風格雄深豪邁、沈郁蒼勁,浸透著憂國憂民的真摯情懷與高尚的愛國節操。吳偉業稱其詩“特高華雄渾,睥睨壹世”,王士禛評其詩“沈雄瑰麗,近代作者未見其比,殆冠古之才。” 《陳子龍詩集》原為本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之壹種,此次重印,分平、精裝印出,內容、版式均保持不變。 前言

卷壹

風雅體

曜靈之什 八首

有虺宛宛 三首(以上輯自《白雲草》)

南溟八章

鳲鳩 (以上輯自《湘真閣稿》)

琴操

思歸操(輯自《白雲草》)

四言詩

初觀政邢部自動(輯自《白雲草》)

辛巳同太守王公郡丞畢公司

駕李公修禊蘭亭佼古(輯自《三子詩稿》)

朔風(輯自《焚余草》)

古樂府

艷歌行

度關山

王明君

猛虎行

西門行

東門特

長歌行

飲馬馬長城窟行

野田黃雀行

怨詩行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

瑯琊王歌 八首

讀曲歌 十壹首

子夜春歌

子夜夏歌

子夜秋歌

子夜冬歌

懊儂歌二首

華山畿(以上輯自《嶽起堂稿》)

獨漉篇

雉朝飛

君子行

行路難十八首

悲哉行

相逢行

燕歌行

東飛伯勞歌

枯魚過河泣

長安道

空城雀

胡無人

隴頭吟

長相思二首

秦女卷衣

……

卷二

古樂府

卷三

古樂府

新樂府

卷四

五言古詩

卷五

五言古詩

卷六

五言古詩

卷七

五言古詩

聯句

卷八

七言古詩

卷九

七言古詩

卷十

七言古詩

卷十壹

五言律詩

卷十二

五言律詩

卷十三

七言律詩

卷十四

七言律詩

卷十五

七言律詩

補遺

卷十六

五言排律

卷十七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卷十八

詩余

附詞余套曲

附錄壹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