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杖的杖筆順:橫、豎、撇、點、橫、撇、捺。
寫字技巧
“木”橫短豎正。“丈”橫畫長度適中,撇畫上段端正,與橫交叉後再向左撇出,捺畫舒展。
釋義
1.扶著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2.泛指棍棒:搟面杖。禪杖。
3.古代刑罰之壹,用棍打:杖脊。
4.古同“仗”,恃,憑倚。
古籍解釋
1.《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音杖。《說文》:所以扶行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
2.又《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鄕,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3.又《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4.又木梃也。《家語》:舜事瞽瞍,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5.又《方言》: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呂覽·貴已篇》:操杖以戰。
6.又《爾雅·釋草》:蒤,虎杖。
拓展材料
杖(讀作zhàng)是漢字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本義指手持木棍。後引申泛指棍,木棍。又特指拐杖。
字源演變
“杖”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其左邊是“木”的篆體書寫,右邊上方是個“十”字,下方的形狀像是向左傾斜的“山”字且中間壹橫稍向下彎曲兩部分組成。
隨後到了漢代文字中,其左邊的“木”字書寫接近現代漢語的書寫,右邊像是壹個“支”字但是下方的“又”字沒有閉合。漢代時期,為了避免與“支”相混淆,就將“十”的豎筆與“又”相連,從而變成了字形3。隨後發展就沒有變化了,直至發展到現代漢語。
“杖”字是會意兼形聲字。本義是手持棍棒。《說文》中說:“杖,持也,從木丈聲。”“杖”字是由“木”字和“丈”字構成。“木”表義,篆書形體像棵樹,表示“杖”是樹木制成的,“丈”讀zhàng,表聲。“丈”有扶、倚之義。表示“杖”是扶著走路的長棍。後引申泛指棍。也指古代的壹種刑法。泛指拿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