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林教授在金文研究中十分註重唯物辯證的綜合考察。在長文《論金文形式的時間標記》中,結合考古器物的組合、器物的形制、紋樣的風格、銘文的表現形式之間的統壹關系來研究青銅器的年代問題。他以碑刻的形式對族字、點畫、部首結構、新字、詞、語言格式的發展特點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有意義的探索。本文對漢字研究和考古學有壹定的理論和實用價值。
張振林教授在解讀鳥篆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鳥篆也叫鳥書。容庚的《鳥書》在學術界影響很大。張振林教授得到了老師的傳記,他本身相當的藝術修養使他在《鳥蟲書》的解讀和閱讀上獨樹壹幟。擅長書寫各種古文字、古文體,其鳥書更是壹絕,深受藏家喜愛。在《讀鐘山王靜鳥印銅壺銘文韻》和《讀兩把吳越劍銘文》兩篇文章中,他對極難讀懂的壺銘文進行了解讀,糾正了長期以來越王勾踐劍和伏羲劍銘文解讀中的謬誤。
張振林教授精通青銅器銘文。戰國竹簡研究也有可喜的成果。湖北江陵王山壹號楚墓出土的竹簡無壹完整、殘片、長短不壹。在沒有先例和文獻的情況下,他憑借自己在中國古代文獻學方面的深厚功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摸索了半年。最後,根據竹簡的體例、寫法、長短、斷口形狀等10條條件,將出土時425條的零散竹簡組合成200條,使這些竹筒合理地重新組合起來,作了初步的考證和解釋,基本上弄清了內容。後來,姚在同壹地區又出土了同類內容的整筒,證明他的開創性工作基本正確。解放初期,長沙五裏牌戰國楚墓出土的37件破管,經他研究、重組,查明是由18枚竹簡組成的“派遣書”。
近年來,張振林教授正在研究古代漢字向文字的轉化。他整理了子的手稿,目前正在討論李的變化過程。此外,被國家教委列為重點項目的大型工具書《黃金詞語綜合類》的編寫工作正在進行。
課程
本科:文字學、正字法、書法。
碩士生:青銅器銘文研究,復制與傳播,秦漢文字研究。
博士生:金文與商周文明,商周典籍概論。
主要作品
《金文辨》(容庚主編,張振林增補)於1985年7月由中華書局出版,1992年獲新聞出版署古籍二等獎。
主要論文
讀《鐘山王靜鳥璽壺之韻》(論文),《古文字研究》(1),1979。
金文形式的時間標記(論文),《古文字研究(五)》,1981年。
宗族符號與短銘的理解(論文),中山大學學報(3),1996。
毛(論文)考證,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