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
九九乘法表的發明
我國九九乘法表起源甚早。
至遲於春秋魯桓公時已有九九,成書於春秋戰國間的《管子》, 書中提到“安戲作九九之數以應天道”。
在戰國時代,九九口訣已經相當流行,諸子著作如《荀子》 等已把乘法口訣的文句作為科學上的論證來引用了。
我國古代的乘法口訣(乘法表)是從“九九八十壹”起到“二二如四”止,它的順序和後世 的口訣相反。
口訣的開始兩個字是“九九”,古人就用“九九”作為乘法口訣的簡稱。
現代的“九九”乘法口訣,是從壹到九每兩數相乘而成,如…… 公元前256年春秋戰國時期+2000年***計2256年的今天,四大運算的口訣全部問世,出現在《中華經算》壹書中。
九九乘法口訣表起源於我國,首著《管子》壹書;2256年後,填補了加減和除法之空白的又是我國。
《中華經算》壹書的問世“以順天意”,也提高了中國人在數學領域裏的國際地位。
九九乘法口訣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
在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訣。
但是古代的乘法口訣和現代的有所不同。
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訣又稱“小九九”,它的排列順序與現在的正好相反,是從“九九八十壹”開始,到“二二得四”結束,因為乘法口訣的開頭的
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簡稱它為“九九”。
大約到了十三四世紀的時候,數學家們認為“九九八十壹”到“二二得四”不符合數學上的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所以才改過來變為“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壹”,另外又加上了“壹壹得壹”這壹行,壹直沿用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