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辛棄疾的資料

辛棄疾的資料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壹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沈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中文名: 辛棄疾

別名: 稼軒居士,辛幼安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

出生日期: 公元1140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公元1207年10月3日

職業: 豪放派詞作家

主要成就: 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

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

代表作品: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

 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關於更名壹事,辛棄疾在抗擊金人的戰鬥過程中,將原字“坦夫”改為“幼安”,旨在效仿西漢大將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也能奮勇殺敵,帶領將士打敗異族侵略。 辛棄疾的始祖辛維葉,在唐曾任大理寺評事,由隴

辛棄疾(11張)西狄道遷濟南,故為濟南人。高祖辛師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賓州司戶參軍。祖父辛贊,因累於族眾,靖康之變時未能隨宋室南渡,仕於金,先後為譙縣、開封等地守令。辛棄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隨祖父辛贊生活。 辛棄疾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自辛稼軒前,用壹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並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 他出生時北方久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壹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戴天之憤”,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壹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

辛棄疾的畫像(20張)國雪恥的誌向。而另壹方面,正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壹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壹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辛棄疾壹向很羨慕笑傲山林的隱逸高人,閑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並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於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盡可以過得頗為奢華。但是,作為壹個熱血男兒、壹個風雲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為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臺,這又使他難以忍受,“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所以,他常常壹面盡情賞玩著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壹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湧起波瀾,時而為壹生的理想所激動,時而因現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在這種感情起伏中度過了後半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破陣子》),“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在這些詞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寧宗嘉泰三年(1203),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壹振。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壹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思想內容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遊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並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不像陸遊喜歡寫作詩歌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壹更宜於表達激蕩多變的情緒的體裁。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壹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範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如著名的《摸魚兒·淳熙亥己……》,上闋寫惜春,下闋寫宮怨,借壹個女子的口吻,把壹種落寞悵惘的心情壹層層地寫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腸蕩氣,用筆極為細膩。他的許多描述鄉村風光和農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樣樸素清麗、生機盎然。如《鷓鴣天》的下闋: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於簡樸中見爽利老到,是壹般人很難達到的境界。所以劉克莊《辛稼軒集序》說:“公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這是比較全面也比較公允的評價。 辛詞和蘇詞都是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的,但不同的是:蘇軾常以曠達的胸襟與超越的時空觀來體驗人生,常表現出哲理式的感悟,並以這種參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從沖動歸於深沈的平靜,而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構成了辛詞的壹大特色。

藝術風格

宋詞在蘇軾手中開創出壹種豪放闊大、高曠開朗的風格,卻壹直沒有得到強有力的繼承發展。直至南渡之初張元幹、張孝祥、葉夢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恥為主題的詞,才較多繼承了蘇軾的詞風,起到壹種承前啟後的作用。但他們的這壹類詞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為內心激情所支配的結果,而沒有成為有意識的藝術追求,也沒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題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棄疾出現在詞壇上,他不僅沿續了蘇詞的方向,寫出許多具有雄放闊大的氣勢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視壹切陳規的豪傑氣概,和豐富的學養、過人的才華,在詞的領域中進行極富於個人特色的創造,在推進蘇詞風格的同時也突破了蘇詞的範圍,開拓了詞的更為廣闊的天地。 在他的詞中,如“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賀新郎》),“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北,正分裂”(《賀新郎》),乃至“恨之極,恨極銷磨不得。萇弘事、人道後來,其血三年化為碧”(《蘭陵王》),都是激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聲,如“天風海雨”,以極強烈的力度震撼著讀者的心靈。辛棄疾也信奉老莊,在詞中作曠達語,但他並不能把沖動的感情由此化為平靜,而是從低沈甚至絕望的方向上宣泄內心的悲憤,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壹時登覽”(《水龍吟》),“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幾。白發空垂三千丈,壹笑人間萬事”(《賀新郎》),“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浪淘沙》),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銷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壯與絕望交織紐結,大起大落,反差強烈,更形成瀑布般的沖擊力量。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從開頭起,壹路寫想象中練兵、殺敵的場景與氣氛,痛快淋漓,雄壯無比。但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之後,突然接上末句“可憐白發生”,點出那壹切都是徒然的夢想,事實是白發無情,壯誌成空,猶如壹瓢冰水潑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驚栗震動。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棄疾也自有特點。他壹般很少采用傳統詞作中常見的蘭柳花草及紅粉佳人為點綴;與所要表達的悲涼雄壯的情感基調相吻合,在他的筆下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多有壹種奔騰聳峙、不可壹世的氣派。如“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水龍吟》),“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滿江紅》);他所采摭的歷史人物,也多屬於奇偉英豪、宕放不羈,或慷慨悲涼的類型,如“射虎山橫壹騎,裂石響驚弦”的李廣(《八聲甘州》),“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劉裕(《永遇樂》),“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孫權(《南鄉子》)等等。這種自然和歷史素材的選用,都與詞中的感情力量成為恰好的配合,令人為之感奮。 所以,同屬於豪放雄闊的風格,蘇軾詞較偏於瀟灑疏朗、曠達超邁,而辛詞則給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飛揚之感。 不過,以上只是指辛棄疾詞中主流部分的藝術風格而言。 辛棄疾和蘇軾在詞的語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開拓者。前人說蘇軾是以詩為詞,辛棄疾是以文為詞,這當然有些簡單化,但確實也指出:到了辛棄疾手中,詞的語言更加自由解放,變化無端,不復有規矩存在。在辛詞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間語言,如“些底事,誤人那。不成真個不思家”(《鷓鴣天》),“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醜奴兒》),也有夾雜許多虛詞語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漢宮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賀新郎》);有語氣活躍的對話、自問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南鄉子》),“杯,汝來前!”(《沁園春》)也有相當嚴整的對句,如“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破陣子》)……。概括起來說,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壹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語義流動連貫,句子往往寫得比較長。文人詞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躍地連接句子構成整體意境的方式,在辛詞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並不是說,辛棄疾的所謂“以文為詞”不再有音樂性的節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註意保持生動的語氣的同時,他仍然能夠用各種手段造成變化的節奏。如《水龍吟》中“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意義聯貫而下,在詞中是很長的句子,但卻是頓挫鮮明,鏗鏘有力,決不是把壹段文章套在詞的形式中而已。 辛詞在語言技巧方面的又壹大特色,是廣泛地引用經、史、子各種典籍和前人詩詞中的語匯、成句和歷史典故,融化或鑲嵌在自己的詞裏。這本來很容易造成生硬艱澀的毛病,但是以辛棄疾的才力,卻大多能夠運用得恰到好處、渾成自然,或是別有妙趣,正如清人劉熙載《藝概》所說:“任古書中理語、廋語,壹經運用,便得風流”。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壹篇為例,百余字的篇幅,敘及孫權、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五個歷史人物的事跡,而與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觀情感、意念絲絲入扣;不僅內涵極為豐厚,而且語氣飛動,神情畢露,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當然,辛棄疾的詞時常也有過分散文化、議論太多,以及所謂“掉書袋”即用典用古語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麽說,他確實把詞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詞不僅是 “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達得很自由很充分。這樣,詞的創作才完全擺脫了羈絆,進入了自由的境界。[1]

編輯本段書法成就

辛棄疾手跡《去國帖》

故宮博物院藏南宋辛棄疾的《行書去國帖》為紙本,是辛棄疾目前僅見的書法作品。行書十行,為酬應類信劄。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劄子”。中鋒用筆,點畫規矩,書寫流暢自如,於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曾經過元朝趙孟頫,明 黃琳、項元沛,清朝永理等鑒藏,《書畫鑒影》著錄。[2]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ì)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 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壹說“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壹說“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 花向今朝粉面勻。柳因何事翠眉顰。東風吹雨細於塵。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閑愁閑恨壹番新。 菩薩蠻·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青山欲***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山鷗,壹身都是愁。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②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裏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 鷓鴣天·戲題村舍 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壹丘壹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鷓鴣天·送人 鷓鴣天·代人賦 玉樓春·戲賦雲山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定風波·暮春漫興 定風波·送盧提刑約上元重來 祝英臺令·晚春 采桑子·煙迷露麥荒池柳 采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 西江月·醉裏且貪歡笑 浪淘沙· 山寺夜半聞鐘 東坡引花梢紅未足 露天曉角·旅興吳頭楚尾 蔔算子·修竹翠羅寒 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鷓鴣天·陌上桑破嫩芽 鷓鴣天·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 鷓鴣天·和子似山行韻 鷓鴣天·壹片歸心擬亂雲 鷓鴣天·困不成眠奈夜何 生查子·遊雨巖 生查子·漫天春雪來 生查子·去年燕子來 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 南鄉子·舟中記夢 南鄉子·好個主人家 定風波·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 千年調·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最高樓·醉中有索四時歌者,為賦長安道,投老倦遊歸。 最高樓·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新荷葉·和趙德莊韻 醜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沁園春·靈山齊菴賦時築偃湖未成 沁園春 帶湖新居將成 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漢宮春·立春日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滿江紅·遊南巖和範廓之韻 滿江紅·暮春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水調歌頭·舟次揚洲和人韻 水調歌頭·盟鷗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 水調歌頭·我誌在寥闊 八聲甘州·夜讀李廣傳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念奴嬌·賦雨巖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木蘭花慢·席上呈張仲固帥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木蘭花慢·滁州送範倅 水龍吟·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賀新郎·綠樹聽鵜鴂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賀新郎·賦水仙 賀新郎·賦琵琶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 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玉樓春·三三兩兩誰家女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蝶戀花·送祐之弟 臨江仙·金谷無煙宮樹綠 壹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 壹剪梅·中秋元月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瑞鶴仙·賦梅[3]

編輯本段相關書籍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06月出版 鄧廣銘《辛棄疾傳

辛棄疾有關圖片(5張)辛稼軒年譜》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03月出版 辛更儒《辛棄疾資料匯編》中華書局出版,2005年10月出版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3年2月 連環畫《辛棄疾》編文:陸士達 繪畫:陳光鎰 《把欄桿拍遍》 原著:梁衡 趙曉嵐《金戈鐵馬辛棄疾》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0年5月出版 謝家樹《辛棄疾傳》中國工人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敘述了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波瀾壯闊的壹生。反映了時代洪流下個人命運的變遷,以及遊牧民入侵對定居民文化、經濟和生活的沖擊和遊牧民被華夏文明融合,統攝為壹體的趨勢。也包含有隱藏的主題,即不同地域華夏人性格、文化的沖突以及融合,期望華夏人鳳凰涅磐,最終產生融合後的新壹代人,披荊斬棘,***同面對未來。誌在展現壹個真實的南宋。 梁衡《把欄桿拍遍》

編輯本段紀念建築

辛棄疾紀念館

辛棄疾故裏在歷城區東北的遙墻鎮四風閘村。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年)民族英雄傑出的詞人辛棄疾就出生在這裏。辛棄疾紀念館整個建築位於四風閘村東南,總面積29畝;其中建築面積4000平方公尺,綠化、停車場6000平方公尺。

故居和墓葬

在濟南小清河畔,有壹個鄉鎮,名叫遙墻鎮,那就是名聞遐邇的宋代傑出詞人辛棄疾的故鄉。他就是在那裏起身,拉起隊伍抗金的。 辛棄疾之墓

辛棄疾在我國文學史上是壹個非常有特色的作家,他不同於壹般的封建社會文人,不僅是壹位著名的愛國詞人,而且還是壹個優秀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辛棄疾死後葬於江西上饒的鉛山縣永平鎮。辛棄疾墓在鉛山縣瓜山虎頭門陽原山腰。坐北朝南。立於紹定年間(1228—1233),其側驛路旁有稼軒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毀墓殘。清代辛棄疾後裔於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駁陸離,字跡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間是“顯故考率公稼軒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孫囗囗霞溪囗囗囗淩湖囗東山辜染安北囗立”,據考,此為辛棄疾之仲子辛櫃之後裔所立。建國後,1959年辛棄疾墓被列為省重點保護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後兩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層,頂堆黃土,兩連圍以墳櫃。墓高2.5米,直徑2.5米,占51.5平方米。墓道很短,有郭沫若撰並書之挽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2]

編輯本段其他信息

《辛棄疾》羽泉專輯《三十》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壹次受到了沈重打擊,在壹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於當年重回故宅閑居。雖然後兩年都曾被召任職,無奈年老多病,身體衰弱,終於在開禧三年秋天溘然長逝,享年67歲。

辛棄疾善詩文,但以詞明世。其《稼軒詞》還六百二十余首,無論數量之富,質量之優,皆冠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稼軒詞向來被人稱為「英雄之詞」。這些詞主要表現了詞人以英雄自許,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壯誌豪情。他時常回憶起少年十突入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的英雄事跡。如《鷓鴣天》上片道「壯歲旌旗湧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騄,漢箭朝飛金仆姑。」辛詞還表現了壯誌難酬,報國無路的悲憤心情。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上片:「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詞中通過看吳鉤寶劍,拍遍欄桿的典型動作,生動表現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心情。辛棄疾這類「英雄之詞」,大都使氣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壯,風格沈郁雄放。此外,辛棄疾也有寫壹些鄉村景物和田園情趣的詞:《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的詞也不乏風格婉約,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鋪敘元宵夜的歡樂場面,下片轉寫壹位幽居自處,不同凡響的女子:「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實際上表現詞人「自憐幽獨」的情懷。

總之,辛棄疾以其獨特的英雄壯誌和豪情,極力使氣逞辭,以文為詞,大為擴展了詞體的題材範圍,形成了沈郁豪壯的主體風格,又兼有婉約深曲和清新質樸的格調,可以說熔鑄百家,自由揮灑,多姿多彩。

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

花向今朝粉面勻,柳因何事翠眉顰?東風吹雨細於塵。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閑愁閑恨壹番新。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 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青山欲***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壹身都是愁。

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

清平樂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 檢校山園書所見

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裏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太常引 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

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西江月 示兒曹以家事付之

萬事雲煙忽過,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鷓鴣天 戲題村舍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金家即聘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