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在兩千年以前斷代失傳的原因有哪些?
秦漢後,為什麽墨家未能夠如同儒道法家壹樣流傳於世墨家學派曾有過輝煌的時光。韓非子曾說: “世之顯學,儒墨也。” (《韓非子·顯學》)將儒學與墨學相提並論。 莊子也較為客觀地評說墨子道:“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莊子.天下》)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楊朱學說,專家認為是早期的道家學說)則歸墨”,可見當時最盛行的只有儒墨道三種學說,孟子在他的著作裏常以刻薄的語言非難墨家,從反面證明了墨子作為儒家最大的反對派已獲得與孔子並駕齊驅的顯赫地位。近世哲學史大家馮友蘭先生在《原儒墨補》中說:“在先秦及漢初孔墨並稱,蓋二人所代表之學派皆具有甚深的社會背景,及甚大的社會勢力也。……與孔子抗衡之武聖人之稱,實則惟墨子足以當之。” 然而,到了秦漢之交,墨家已急趨衰微,墨子的影響日漸減小,墨家學派幾經支解,並最終淡出歷史舞臺,以至於《墨子》壹書幾度散失,至今仍有多篇失佚。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如日中天,道家後來居上, “儒道互補”構成中華文化的基本結構,墨家卻無可奈何地被擠出了中華文化之河的主航道。 壹、墨子以“非儒”起家,反叛不平等的現有秩序和各種侵略行徑,成為貫穿他的整個學術思想和社會活動的壹條主線。他總是無保留地站在弱小者的壹方,成為社會既得利益集團最大的思想障礙和行為障礙。他主張“非攻”,反對以武力脅迫對方,殃及廣大無辜百姓,這只能為被強大的諸侯國打得潰不成軍的弱小國家擁護,正四處擴張的強勢國家顯然是非常惱火他的。 二、節用,節葬的價值觀。他反對將寶貴的生命虛度在漫長的服喪期內,讓每個人多做有益於社會的事情,他反對王公大臣養三妃六妾,讓天下的女子享受人間的幸福,這顯然又為統治集團所追捧的儒家所不容。 二、墨家極力主張吃苦耐勞,要求做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這顯然又讓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們氣得牙癢癢,試想,好不容易打下江山正欲享盡榮華富貴的權貴們,聽得進他那刺耳的話嗎?在統治階層中有人譏評墨學為賤人之言,荀子更是嘲諷墨學為役夫之道,這壹點也不奇怪呵!正因為此,歷史上總有那麽壹部分占盡便宜的人懼怕他,嫉恨他,甚至抵毀他。而儒道兩家,則與那些上等人的想法吻合得多,其思想主張聽起來要順耳得多。在統治集團和文人雅士的人生格局中,進則以儒治國,退則以道養身,儒道互補,多麽令人愜意呀!只是在愜意之間,平民百姓的利益被忘得幹幹凈凈! 墨家思想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利益,有礙與當權者的利益!!!!歷代統治者視墨家如蛇蠍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