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初級讀本

文言文初級讀本

1. 誰有文言文入門書籍

首推《論語》,先不論其道理幾何,最主要的是簡潔易懂。

其次《三國誌》《三國演義》,因為是《三國》壹類的書,對內容本來就差不多再加上是半白話文的很好懂。

接下來就差不多了……

《古文觀止》,所選文章語言凝練、短小精悍、乃千古傳誦之佳作,從中不難看出編者細致和周到的眼光。

記得有人說過《史記》《詩經》,我卻並不甚喜歡。因為不太喜歡歷史所以不喜前者,後者有些過於淺顯有些過於內涵,所以並不是經常閱讀。不過要從提高古文閱讀方面講,這兩本書確實不錯。

《世說新語》這本書因為是初中老師推薦的,所以還可以。是我國南朝宋時期產生的壹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其文短小精悍,適於閱讀。而老師當時還說中考有這本書方面的趨勢……

《東坡文集》個人比較欣賞蘇東坡。

《永州八記》、《馬說》、《滿井遊記》、《嶽陽樓記》……這些小文章或是寫景或是議論,都很優美,值得壹看。

2. 中國最全面最系統的初中文言文讀本答案

也。”

8、給加點字註音並解釋。(6分)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寧信度()() 9、翻譯下列句子。

(6分)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10、《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麽道理?(4分) 11、探究:文中“之”字***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壹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是什麽意思,或有什麽作用。

(只允許回答三個)(6分)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歸取之()何不試之以足()、四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2——14題(14分)蜀之鄙有二僧,其壹貧,其壹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壹瓶壹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人之立誌,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8分)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聰與敏___________ 13、翻譯劃橫線的語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別舉“貧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壹種________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____________。(4分)閱讀下面壹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題(15分) 王冕者,諸暨人。

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

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15、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竊入學舍②輒默記③兒癡如此④恬若不見⑤父怒撻之⑥曷不聽其所為?16、翻譯下列句子:①王冕者,諸暨人。

②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17、從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後來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壹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題(10分) (季梁)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駕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④北面?’曰:‘吾馬良’。

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禦者⑤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註釋: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③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

④奚為:何為,做什麽。⑤禦者:車夫。

1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吾欲之楚。

②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19.(6分)①用壹個成語概括本文內容,這個成語是②讀了這則短文後,妳受到什麽啟發? 答:七閱讀下面壹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題(13分) 北人生而不識菱1者,仕於南方,席上食菱,並殼入口。

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

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2強不知以為知也。[註釋]1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

2坐:因為。20.理解文中加點詞語,完成題目。

(6分)(1)席上食菱食 (2)欲以去熱也去21.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22.閱讀本文,說說妳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 (3分) 七年級(上)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1、C 2、D 3、多讀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於讀書. 4.他狡詐,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畢後派間諜聽消息;他殘酷,怕匈奴使對自己不利,派人追殺。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卻持刀站立床頭。

接見完畢,叫人問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見於《世說新語?容止》)後來把代替別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當。因為匈奴使就是從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實際上卻很有本領的場合。

7.能寫出傳神的眼神和氣勢,就是佳作。8.(1)dúo量(長短)(2)dù尺寸\尺碼(3)dù尺寸\尺碼9.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測量腳的尺碼,然後把測量出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於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註重實際。11.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腳的尺寸)反歸取之(腳的尺寸)何不試之以足(鞋子)12.①邊境。

②到。③反而。

④所以。13.您憑借什麽到(南海)?14.對比,立誌。

15.給加點字解釋捉:撿擲:扔廢:放下觀:觀看16.句子翻譯:管寧劃開席位分開而坐,說:“妳不再是我的朋友了。”17.略。

言之成理即可。18、①我想要去楚國②馬雖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19、①南轅北轍或背道而馳②。

3. 《中學生文言文讀本》和什麽書壹樣

9.《目貴明》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誌而進取。

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定。

10.《對牛彈琴》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壹樣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

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並聽著。

12.《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諺語曾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學起來簡單就貴在是否去學,這就如同學習讀書壹般。

世上的人不論是聰明還是愚蠢,都希望認識很多的人,見識很多事,卻不肯用功讀書,這就好像想吃得飽又懶得做飯,想穿得暖和又懶得做衣服。14.《蔡磷堅還亡友財》蔡磷,字勉旃,吳縣人。

(他)重視諾言和責任,重視情誼。有壹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

過了不久,他的朋友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他。

他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子,不肯接受,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裏有寄放千兩白銀卻不立字據的人?而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 蔡勉旃笑著說:“字據是在心裏,不是在紙上。

妳的父親知道我誠實守信,所以不告訴妳。”最終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送還給他。

18.《殺身成仁》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陳國遭到了斷糧數日的厄運,跟隨的弟子們都餓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憤憤不平地見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守窮困,小人窮困時就會胡作非為。”

孔子說:“誌士仁人,不會因貪生怕而傷害仁義,只會犧牲生命去成全仁義。”19.《棄書捐劍》項籍年少時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

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罷了;劍術,也只能與壹個人對敵,不值得學。

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後來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學習下去。

後來,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憑借智取,而項籍則以蠻力拼鬥,然而最終被劉邦打敗,是智力用盡了。22.《司馬光勤學》司馬光是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主編《資治通鑒》,是當時的名臣。

他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壹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卻獨自苦讀,壹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他自己說:“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

時間長了,就讀遍了古籍,見多識廣,記憶牢固,他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洋,這是我剛找到,應該是對的吧!妳把這網發給大家吧。

4. 2008屆初中文言文讀本80~85篇

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著看了壹會兒,扁鵲說:“您有小病在皮膚的紋理中,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退出以後,桓侯說:“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膚裏面了,不及時醫治將要更加嚴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鵲退出後,桓侯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您的病在腸胃裏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桓侯又沒有理睬。扁鵲退出後,桓侯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在進見時遠遠看見桓侯就轉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問扁鵲為什麽轉身就跑,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的紋理中,是湯熨的力量能達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膚裏面,是針灸的力量能達到的部位;病在腸胃裏,是火劑湯的力量能達到的部位;病在骨髓裏,那是司命管轄的部位,醫藥已經沒有辦法了。現在病在骨髓裏面,我因此不問了。”又過了五天,桓侯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就病死了。

《扁鵲見蔡桓公》有關資料:作者簡介

韓非(前280—前233),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他是韓國貴族,屢諫韓王變法圖強,不被采納.著書十余萬言.秦王嬴政看見他的著述想用他,便攻打韓國.韓國派韓非出使.韓非到秦國後,遭李斯,姚賈讒毀,服毒死於獄中.

韓非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理論和實踐,建立了"法,術,勢"相結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體系.他的文章長於推論事理,詞鋒犀利,剖析入微,文風峻刻峭拔.他與孟子,莊子和荀子,並稱戰國散文四大家.

韓非的代表作品有《說難》《孤憤》《五蠹》《顯學》《六反》《八說》《八奸》《亡征》等篇.本篇選自《韓非子》中的《喻老》篇.韓非用《扁鵲見蔡桓公》這個故事,形象地闡明了"圖難於其易"的道理.

百發百中

解釋: 每次都能命中目標,形容射箭或射擊非常閃。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

養由基,是春秋時楚國的名將,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左傳》和《史記》都載有他的壹些故事。例如:

有壹次,晉厲公攻伐鄭國。楚***王出兵援鄭,和晉軍相遇於鄢陵(即所謂的“鄢陵之戰”。鄢陵,今屬河南省)。戰鬥中,晉將魏錡射傷了楚***王的眼睛。楚***王恨之入骨,就約養由基兩枝箭,要他代為報仇。結果,養由基只用了壹枝箭就把魏錡射死,而把另壹支箭還給楚***王復命。

在楚***王時,還有壹個善射的人,名叫潘黨,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紅心。養由基對他說:“這還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楊柳葉子,才算差不多了。”潘黨不服,當即選定楊柳樹上的三片葉子,並標明號數,叫養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順序射去。養由基連射三箭,果然,第壹箭中壹號葉心,第二箭中二號葉心,第三箭中四號葉心,非常準確。

《史記》說:“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

形容射箭技術的高明,因此叫做“百發百中”,也稱“百步穿楊”。王琚的《射經》說:“其的(箭靶)始於壹丈,百發百中,寸而加之(壹寸壹寸地增加距離),至於百步,亦百發百中,乃為術成。”

“百發百中”這句成語,今天常用來形容神槍手的射擊技術,還可以用來比喻料事必中和謀事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