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從精英到渣滓:蒙古軍團是如何砸爛壹副好牌的?

從精英到渣滓:蒙古軍團是如何砸爛壹副好牌的?

文/木子君刊歷史(以優質原創文章為主,歡迎關註轉發)自古以來,無論軍隊多麽強大,總有興盛衰落的壹天,這是歷史的規律。13世紀初崛起的蒙古軍隊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1.強大的蒙古軍團蒙古軍隊的優秀武藝可以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擁有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指揮官、最訓練有素的士兵和最先進的武器。成吉思汗的軍隊征服了半個世界上最好的統帥蒙古軍團,而最讓敵人恐懼的就是著名的“大迂回戰術”。這種打法是讓壹部分部隊擺出正面進攻的姿勢來牽制敵人,然後派出突襲機進行遠程攻擊,迂回到敵人正面後方,配合正面部隊前後夾擊敵人。蒙古軍事首領用騎兵包抄的例子數不勝數。後來隨著軍隊的擴大和兵種的完善,他們甚至動用海軍師團進行迂回作戰。蒙古統治者偉大的迂回戰術,可以充分體現他們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威嚴的指揮藝術,憑借這壹著棋,他們在當時脫穎而出,有資格被列入最佳指揮官的名單。在蒙古人征服世界的過程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將領。在這些人當中,成吉思汗父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而在成吉思汗的孫子輩中,巴鬥、芒戈、忽必烈、徐烈武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此外,還有服從成吉思汗家族的不同姓氏的封建主,如黑瞎子、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蘇布托依等。可以說他們會帥如雲。最訓練有素的士兵蒙古軍隊之所以總能獲勝,不僅因為它有最好的指揮官,還因為它的士兵總是比敵人訓練有素。眾所周知,掠奪是遊牧民族的壹種生產方式,大多數優秀的牧民也是優秀的騎兵。《蒙韃靼人誌》記載,韃靼人(壹般蒙古人)在鞍馬中長大,每個人為了適應從春天到冬天的狩獵生涯,都練習自己的戰鬥技能。所以蒙古部落的軍隊沒有步兵,都是騎士。“蒙古人的制勝法寶——蒙古馬縱觀古今戰爭史,就其武藝而言,無人能與蒙古騎兵相比。蒙古騎兵的壹大特點就是馬多。部隊裏每個士兵都配有幾匹馬(二三匹到五六匹不等),行軍時可以每天輪流騎,避免馬匹疲憊。此外,騎兵還可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輕騎兵以弓箭為主要武器。他們通常帶著兩把弓。重騎兵攜帶劍、矛、斧、盾、骨、套索和其他武器。他們穿著厚厚的重甲,有時甚至連坐騎也披上由皮革、銅和鐵制成的防護裝備,以加強防禦能力。蒙古騎兵縱橫歐亞,與東歐的俄羅斯騎兵、西歐的條頓騎士、中國統治者的女真騎兵、埃及的馬穆魯克騎兵等世界知名的騎兵部隊作戰,鮮有敗績。過去有壹種誤解,認為遊牧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與農業民族相比處於落後狀態,所以從草原出發的蒙古軍隊使用的武器並不先進。事實並非如此。這支軍隊不僅擁有最訓練有素的士兵,還使用了許多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蒙古軍隊善於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在他們騎兵裝備的各種彎刀中,威力最大的是熟鐵打造的大馬士革刀。這種久負盛名的短兵器是由壹向以造劍聞名的國家制造的。此外,他們的遠程武器也很精良,比如軍隊中裝備的壹種“靴車神鳳弩”,射程達八百步(壹步相當於五尺),這是繼承和發展中原制弩技術的結果。步兵裝備的各種攻擊裝備中,最值得壹提的是投石機。為了進攻南宋重兵駐守的襄陽,蒙古統治者專門從中東諸侯國招募優秀工匠易思邁等人制作了壹種巨型投石機,利用杠桿原理向目標投擲石塊。隨著火藥的發明,當時的戰爭中出現了各種火器。蒙古軍隊征戰中原,對* * * *制造的火器深表贊賞。軍隊高層積極招募工匠研究和仿制這種先進武器,並在前往中亞、歐洲、中東和日本時使用。大馬士革刀,天下三大名刀之首,然而如此強大的蒙古軍團在元朝建立後短短幾十年內就腐朽了,不得不令人唏噓。二是元朝建立後,安逸的生活逐漸消磨了蒙古士兵的鬥誌。作為“天之驕子”,成吉思汗的後代們壹個接壹個地攀上輝煌的頂峰,然後以不可阻擋之勢倒在了路的盡頭。這個跌宕起伏的過程漫長而充滿戲劇性。元軍內部,等級森嚴,武將之中,人分三六九等。這支部隊主要由中央警備機構和地方警備部隊兩部分組成。中央招待所組織中央招待所組織包括怕薛軍和侍衛親軍。“畏學”壹詞來自遊牧民族,意為“留在禁衛軍”,其組織起源於成吉思汗信任的禁衛軍。經過忽必烈政權的改組和擴大,到元朝中後期,已經包含了大量的蒙古、色目人貴族和* * *、南人後裔,人數超過萬人。他們只在親征元帝時隨軍,平時很少外出作戰,成為名副其實的“少爺兵”。他們的戰鬥力和建國時有天壤之別。精銳的蒙古禁衛軍和親衛隊是忽必烈參考中國古代壹些朝代的中央禁衛軍而設立的。鼎盛時期兵力達20余萬,在元順帝執政時成為正規軍主力。這支部隊可分為* * *禁衛軍、色目人禁衛軍、蒙古禁衛軍和東宮後宮禁衛軍。無論親軍支付什麽樣的警衛,他們都遠遠少於那些害怕薛軍的人,但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作為朝廷常備的主力,他們不僅要保衛首都(即“大都”,位於今北京)的安全,還要做好隨時出征的準備。為了減輕朝廷的財政負擔,他們還不得不耕種土地來提供自己的薪水,並承擔各種徭役,這對戰鬥力產生了壹定的負面影響。為了安眠,蒙古貴族還在全國各地布置了大量軍隊,統稱為地方鎮戍部隊。當地駐軍包括蒙古軍、丹町軍、漢軍和新附軍。由於元朝的統治階級以蒙古人為中心,以蒙古人為主的蒙古軍隊自然成了壹個小集團,處於優勢地位。蒙古軍隊既有中央直屬武裝,也有封建貴族的私兵。其主要任務是保護蒙古及東北、西北等邊境地區的和平。元朝對龍興祖地蒙古草原采取了特殊的政策。為了促進這個地區的經濟繁榮,它毫不猶豫地開發了這個國家的其他地區。多年來,它從各省遷入大量人口發展生產,運來大量物質財富,滿足各級貴族、官員和軍隊的需要。所以有“江南極窮,北方極富”的說法,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士兵與既得利益者接觸,生活日益腐敗。檀瑪池軍檀瑪池軍是從千戶、千戶等蒙古各部落中抽調的軍隊,擔任先鋒和護衛。其成員不僅有蒙古人,還有色目人和* * *。由於軍隊成員主要來自蒙古部落,也被蒙古貴族統治階級視為自己人。他們駐紮在北方各省的重點地區,形成固定的警備區。軍隊中的大量牧民逐漸適應了農區的生活,參加了耕作。越來越多的人從“射為俗”演變為“耕為播”,逐漸成為農業上的“中國人”。漢軍主要由中國北方、四川和雲南部分地區的各族人民組成。新附軍主要由南宋降軍改編而來。由於統治階級不能平等對待所有軍隊,治軍時親友不壹,賞罰不明,所以漢軍和新附軍似乎都是後媽的孩子,政治地位和各種待遇都是最差的,不僅遠不及蒙古軍,也不及壇町軍。忽必烈建立元朝,提升等級制度,縱情享樂。王牌部隊的弱點是無法避免的。忽必烈死後不久,軍隊管理不善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當時駐守邊疆的軍隊有幾十萬,倉庫裏的糧食卻不夠。首當其沖結下苦果的自然是漢軍和新附軍。他們駐防的重點也在南方,遠離元朝的首都。軍隊經常不能按時支付軍餉,士兵們普遍很窮。在軍隊中,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主要采用世襲制。壹代官是官,壹代兵是兵,導致聖賢上不去,愚人下不去。對軍人出身的異常重視,成為部隊戰鬥力急劇下降的原因之壹。自元朝滅南宋以來,黃河兩岸、長江南北各族人民的反抗從未停止過,只是規模比較小,持續時間比較有限。於是,大部分駐守長城的部隊,逐漸過上了刀槍入庫,戰馬南山的太平日子。元末,上層社會縱情享樂,軍隊日益腐敗。現在他們的後代整天沈浸在酒色、犬馬、酒池、肉林中,不再訓練有素,尤其是蒙古和色目人的士兵。從歷史上看,軍隊中的主要將領大多繼承了父輩的工作。壹些曾經的王牌部隊,現在都是乳臭未幹的孩子。他們往往沒有力氣拉弓,不會騎射,也失去了祖傳的看家本領,因為要想熟練地使用弓箭,就必須經過多年的艱苦訓練,鍛煉出強健的體力和高超的技藝,這對於壹個過慣了優越生活的紈絝子弟來說,顯然是壹件好事。軍隊中的* * *和南方人也很難保持戰鬥力,因為他們深受蒙古貴族的懷疑和打壓。目光短淺的蒙古統治者為了確保長治久安,制定了荒唐的法律,盡量不讓* * *和南方人民擁有武器,甚至對漢軍和新依附的軍隊也采取了嚴密的防範措施。只是到了出征的時候才給他們發軍械,帶回去統壹保管,給漢兵的訓練造成了很多不便。大量駐紮在各地的士卒,只知道伺候,不知道“刺”,最終幹脆“常遇春、藍玉這些明朝的將軍,多次打敗了浩浩蕩蕩的蒙古軍隊。元朝建國不到百年。軍隊已經完全腐朽腐朽,上層將領普遍平庸。他們對部隊裏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視而不見,中下層官兵也是低人壹等,屍位素餐。部隊龍蛇混雜,而且分散,缺乏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戰爭來了,勢必在戰場上鬧笑話。結論:綜上所述,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元朝士兵的整體水平低於他們的祖先萬裏。指揮官成了最差的指揮官,士兵也好不到哪裏去。雖然他們有機會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但他們經不起壹場戰爭,因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嚴酷的事實很快就會證明,元朝的正規軍已經逐漸喪失了保家衛國的能力,他們很難應付壹場即將席卷全國的大起義。蒙古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諸侯國,壹直內憂外患,無力應對。從精英到渣滓:蒙古軍團是如何砸爛壹副好牌的?更多精彩,請關註《木子君侃史》。如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請留言,認真回復!謝謝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