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讀書書簽怎麽做

關於讀書書簽怎麽做

首先我們在卡紙上畫上需要畫的圖案,最好用硬壹點的卡紙,這樣不容易變形,可以用鉛筆畫,這樣做好書簽以後能擦去多余的印跡。

畫好以後用剪刀沿著線條把圖案剪下來,剪好之後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如果喜歡卡紙本身的顏色,也可以不塗。

然後在合適的位置畫上眼睛和鼻子嘴巴,在身上腿和腳的位置畫上圖案和顏色。

開始用剪刀剪的時候要註意兩條腿兩邊要剪開,上面不要剪段,這樣書簽就做好,可以開始用了。

擴展

硬卡紙 16k 壹張、畫筆或蠟筆、小刻刀、鉛筆、橡皮。

方法/步驟

在硬卡紙上用鉛筆畫出想做的樣式 如楓葉 許願娃娃等,彩筆上色,或寫上名人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小刻刀刻下,再用橡皮將鉛筆線擦掉。

註意事項:

使用刻刀時要註意危險不要被傷到

書簽的歷史

書簽是伴隨古代卷軸裝書而來,為了區別書的內容和取閱方便,古人就在軸的另壹端系上署有書名卷次的小牌子,這是最早的掛簽。"書簽"這壹詞,出現在唐代,如杜甫《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筆架沾窗雨,書簽映隙曛。"

當時的"書簽"通常是用竹片做成,考究者也有用象牙來做,韓愈詩中曾有這樣的描述:“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壹壹懸牙簽,新若手未觸。”細細思來,估計也是個喜歡藏書勝於讀書的人。

北宋以來,由於印刷術的廣泛應用,圖書先後出現了蝴蝶裝包背裝以及線裝,這些裝幀形式多樣的書均由書頁和前後封皮構成。

人們用紙或絹題寫書名,粘貼在封皮上,稱為“浮簽”。在古籍裏,“浮簽”又被寫作:“簽”“面簽”“簽題”。

文瀾閣《四庫全書》,書皆抄本,“其面簽皆用絹,經以綠,史以赤,子以碧,集經淺絳。”及至近代,精平裝書開始盛行並取代了線裝書的地位,書名直接印在封面上,無須再用標簽粘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