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記》中,司馬遷談到秦始皇的姓氏,有三個:
第壹個姓嬴,見於《史記·秦本紀》。司馬遷引用周孝王的話,說:“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接著,司馬遷又說:“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司馬遷在《秦本紀》中敘述了秦的世系,包括秦始皇、二世和子嬰之後,總結說:“秦之先為贏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第二個姓趙,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第三個姓呂,亦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周歷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呂政殘虐。”唐司馬貞《索隱》:“呂政者,始皇名政,是呂不韋幸姬有娠,獻莊襄王而生始皇,故雲呂政。”
綜上所述,說秦始皇姓嬴,是論其總根;說秦始皇姓趙,是指其支系;說秦始皇姓呂,是講其實質。這三種說法都出自太史公,都有充分根據,都是對的,不能說哪個是錯誤的。
嬴政姓什麽
姓嬴。
關於嬴政趙姓與呂姓的說法,不能作為姓氏依據。嬴政出生在趙國邯鄲,作為質子,嬴異人都自身難保,何況孩子,托姓趙,是為落難後考慮,古人很多人都會以出生或者居住地為姓,但是嬴政掌權之後,壹定要回復本姓的,不然秦國豈不是趙國的附庸了。
至於說嬴政姓呂,是呂不韋的孩子,完全是胡扯了。從周朝建立,到秦壹統之前,秦人都被視為蠻夷, *** 被蠻族人統治,自然要找找心裏平衡,就像清代末年傳出的乾隆是 *** 的流言壹樣。
根據嬴政姓呂的傳說,趙姬送給嬴異人的時候已經有兩月身孕了,就算他呂不韋有斷生男生女的本事,難不成還有讓胎兒晚兩月出生的本事?嬴異人收個老婆8個月就生了,這個便宜父親會安心的當下去?早就把呂不韋和趙姬的腦袋砍了,就用不著嬴政殺弟弒母了。嬴姓來源: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壹分為二。
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壹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壹,是秦漢時才開始的。
“嬴”姓為中國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媯)之壹,屬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鐘、費、瞿等姓氏)之始。溯嬴姓淵源,可至顓頊高陽之玄孫伯益(大費),伯益因“為舜主畜”有功,舜賜嬴姓,奉玄鳥為圖騰。
雖然記錄裏嬴姓始祖是舜帝賜姓,但是根據嬴姓為上古八大姓之壹來看,是和黃帝(姬姓)等同的,是非常尊貴的姓氏。
秦始皇姓什麽?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國統壹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後人稱之為“千古壹帝”。 姓嬴,名政。
漢族,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故氏趙,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壹,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公元前246年,即秦始皇13時歲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完成了統壹中國的歷史大業,稱帝。
前246年,秦王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壹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給自己起名“皇帝”。壹生中有功也有過,與漢武帝並稱為“秦皇漢武”。
·人物身世 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大將的女兒,送給子楚之前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後來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生下了政,實則為呂不韋與趙姬的私生子。(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來源請求],懷孕十二個月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征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
故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出錯存在可能性。)作為壹個並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嬴政少年時期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度過的,此時異人經呂不韋從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國,並認華陽夫人為母,經過多次政治鬥爭終於獲得了華陽信任,呂不韋又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趙姬母子接回秦國,從此嬴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裏的政治生涯。
·登上王位 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贏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
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後(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故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後。
結果太後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
秦始皇早已在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鹹陽宮,那裏也早有軍隊,嫪毐壹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
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壹整套官僚機構。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壹的法律。
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 ·奢侈生活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
在統壹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 秦始皇還沒有統壹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壹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壹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鹹陽附近仿造壹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壹帶全部都是宮殿群。
統壹之後,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量相比於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裏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僅壹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臺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
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梁山宮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另外,“鹹陽之旁二百裏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余人,氣上沖於天。
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
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布機關。
並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 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駕崩 三十七年(前210年。
秦始皇姓什麽?!
秦
始
皇
(
公
元
前
2
5
9
~
前
2
1
0
年
)
,
首
位
完
成
中
國
統
壹
的
秦
王
朝
的
開
國
皇
帝
。
後
人
稱
之
為
“
千
古
壹
帝
”
。
姓
嬴
,
名
政
。
漢
族
,
秦
莊
襄
王
之
子
,
出
生
於
趙
國
,
故
氏
趙
(
先
秦
時
期
,
姓
氏
並
未
統
壹
,
男
子
稱
氏
,
女
子
稱
姓
,
故
秦
始
皇
叫
趙
政
)
。
公
元
前
2
4
7
年
,
即
秦
始
皇
1
3
時
歲
即
王
位
,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1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完成了統壹中國的歷史大業,稱帝。前247年,秦王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壹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定都鹹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給自己起名“皇帝”。壹生中有功也有過,與漢武帝並稱為“秦皇漢武”。
秦始皇姓什麽?
到了公元前771年,非子的後人秦襄公因為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周平王便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賜給他,並封他為諸侯。秦國始立。過了512年,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在趙國邯鄲。這裏,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
第壹,趙國和秦國是壹家人嗎?
似乎不能這麽說。因為中國現在流傳下來姓氏,都能追溯到黃帝和炎帝的部族。如果這麽認定,那可真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了。
第二,秦始皇為什麽姓趙?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古人的姓氏,到了後來就混亂了。以氏為姓。這個時候的姓,又不像今天子隨父姓,以示血統那麽嚴格。除了王公貴族,史書為了追溯他的淵源,會特別提到他的姓、氏,其他人的姓都是叫著方便約定俗成,而且可以不斷更改。比如商鞅,祖先姓姬,這與秦國的老祖先是壹個姓。商鞅可以叫他姬鞅。他是衛國國君的兒子,我們前面說過了,古人可以王族的輩份為姓,商鞅又姓公孫,也可叫他公孫鞅。公孫這個姓怎麽來的?可能就是商鞅小時候他爺爺在位,底下人就稱他的孫子為公孫。漸漸地,公孫就成為商鞅的姓了。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姓公孫的人,他們可不是壹個父輩的血統。因為他是衛國的公子,也有人稱他衛鞅。商鞅後來被秦孝公封在商地,於是人們又以商地主宰來尊稱他商鞅。他又改姓商了。雖然可以不斷變化,但有壹個規律,就是撿體面、尊貴的姓。
秦始皇出生在趙國,他的母親是趙國的豪門之女,以國為姓人稱趙姬。秦始皇出生後,他的父親逃回秦國,秦始皇成了孤兒隨母生活,成為趙家的孩子。人們約定俗成叫他趙政,趙便成了他的姓。所以,史書記載秦始皇姓趙。後來他當了秦王,贏姓當然比趙體面,所以他就改姓贏了。趙國的國王能不能改姓贏?不能,因為贏姓已經由周孝王專門賜封給秦地的這支秦人了。
不過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雖然趙國和秦國的祖先都是源自顓頊,就如同我們的祖先都能追溯到黃帝、炎帝壹樣,至少在公元前890年非子被賜封秦地開始,秦、趙已經分岔,再把他們說成是壹家人便不妥了。“500年前是壹家”不過是壹句玩笑而已。秦始皇姓趙,也並不妨礙他姓贏。
秦始皇姓什麽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國歷史》第壹冊第70頁上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但有的老師以《史記·秦始皇本紀》和《淮南子·人間訓》及“高誘註”為根據,認為“後人應當稱始皇為趙政,不應當稱嬴政”,所以教科書是錯誤的。
上古時代,姓氏有區別。姓為族號,是代表有***同血緣關系的種族稱號;氏是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的符號,為姓的支系。張亮采的《中國風俗史》第壹編《渾樸時代》第六節《名姓氏族之辨》上說:“姓者生也,所以明世系而別種族也;氏者猶家,所以表家門也。故壹姓分為數十百氏。”姓始於母系制時代,形成之後比較穩定;氏始於父系時代,常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情況比較復雜。漢代應劭《風俗通義》中說:“蓋姓有九,或氏於號。或氏於謚,或氏於爵,或氏於國,或氏於官,或氏於字,或氏於居,或氏於事,或氏於職。”這段話道出了氏的主要來源。氏與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然而,“氏壹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顧炎武語)。古人很早就懂得“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通誌·氏族略序》記載古代的婚俗:“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大約戰國以後,姓與氏逐漸混稱。至今說起姓氏,專指姓,而姓與氏已無區別。顧炎武在《日知錄·氏族》中說:“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壹”。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原名《太史公書》。顧炎武在這裏所說的“太史公”,指的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司馬遷談到秦始皇的姓氏,有三個:
第壹個姓嬴,見於《史記·秦本紀》。司馬遷引用周孝王的話,說:“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接著,司馬遷又說:“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司馬遷在《秦本紀》中敘述了秦的世系,包括秦始皇、二世和子嬰之後,總結說:“秦之先為贏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第二個姓趙,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第三個姓呂,亦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周歷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呂政殘虐。”唐司馬貞《索隱》:“呂政者,始皇名政,是呂不韋幸姬有娠,獻莊襄王而生始皇,故雲呂政。”
綜上所述,說秦始皇姓嬴,是論其總根;說秦始皇姓趙,是指其支系;說秦始皇姓呂,是講其實質。這三種說法都出自太史公,都有充分根據,都是對的,不能說哪個是錯誤的。
但是,這三個姓用在秦始皇身上,以嬴姓最普遍。前面已引過中外史學名家的著作,它們在談到秦始皇時都用“嬴”這個姓。就是在我國古代,稱秦始皇姓嬴的也是比較多。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詩》開頭便是“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他在《詠荊軻》中說:“燕丹善養土,誌在報強嬴。”正是因為古今中外的學者提到秦始皇多稱他為贏姓,所以《辭海》對“秦始皇”詞條的解釋是:“即嬴政……”,並不說秦始皇是“趙政”或“呂政”。另外,《辭海》還收有“贏秦”壹詞,並解釋說:“即指古代秦國或秦朝,因秦乃嬴姓,故名。”詩人陳高在《感興》詩中寫道:“商君佐嬴秦,變法開田疇。”相反,“趙秦”或“呂秦”在《辭海》中並沒有。采用最普遍、最流行的說法,是教科書編寫應當遵循的壹般原則。普及性的史學著作也是壹樣。
秦始皇姓什麽?
贏政 (ying zheng) 傳說是呂不韋的私生子
關於秦始皇贏政的身世,幾千年來,流傳著諸多說法,其中,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的傳說流傳最廣,這是因為《史記》和《資治通鑒》等權威史書中都有類似的記載,《漢書》的作者班固則直接稱秦始皂為"呂政,故後人多持此說。這壹說法是指,衛國有壹個富商呂不韋,他善於經營又野心勃勃。有壹年,他在趙國都城邯鄲活動,結識了秦國送往趙國的人質子楚。子楚是當時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呂不韋認為子楚可以利用,於是想方設法接近他、討好他。呂不韋首先通過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為子楚爭取到皇太子的身份,接著又為他物色了壹位絕色美女。這位美女本是呂不韋的愛妾。叠給子楚時己有孕在身,不久,這位美女就為子楚生了壹個兒子,取名贏政。安國君死後,子楚繼承了皇位,子楚死後,贏政即位。贏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但有人對此說表示懷疑,明代史學家王世貞認為,這是呂不韋為保住其取得的榮華富貴,自己編造出來的故事。
原中國科學院院長、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則認為,這種說法始於西漢初年,是呂後為奪權而讓諸呂編造、散布以便制造輿論的,其目的是為了說明天下本是呂家的,現在被劉家奪去,理應由呂家再奪回來。
以上幾種說法,哪種說法可靠,至今尚無定論,秦始皇的身世至今也還是個謎。
請問秦始皇姓什麽
姓贏 胡亥和扶蘇也只是名字 因為要避諱皇帝的姓氏 所以不能說贏 他們的本名叫嬴胡亥 贏扶蘇 包括秦三世叫嬴子嬰 希望對妳有幫助
穆公(?—前621)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姓嬴 名任好 秦孝公(前381—前338),姓嬴 名渠梁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前311年),姓嬴 名駟,秦孝公之子 秦 武 王(328—前307年),姓嬴 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和秦昭襄王為異母兄弟) 秦昭襄王(前324——前251年):姓嬴 名則 壹名稷,秦惠文王之子 秦孝文王(前302—前250年): 姓嬴 名柱 秦昭襄王之子 秦莊襄王(前380—前247年): 姓嬴 名異人 秦孝文王之子,秦王政(秦始皇)之父 秦 始 皇(前259~前210年): 姓嬴 名政 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秦 二 世(前230年—前207年):姓嬴 名胡亥 秦王子嬰(? - 前206年):姓嬴 名子嬰 秦朝最後壹個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