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魚雁傳情是什麽典故

魚雁傳情是什麽典故

〖魚信仰及部分典故 〗

這裏所說的信仰,不屬於對神靈的敬畏/崇拜或迷信,而是人們對魚類的理性感情融合於社會生活的表現。如在黃河以南至珠江兩江流域範圍內的漢、苗、瑤、壯等民族以魚比況戀情。婚配;以打魚、釣魚比喻求偶。這在《詩經》《易經》《左傳》《管子》等古籍中可以找到佐證。古代婚俗中,新娘出轎步入男家廳堂之際,還有用銅錢撒地的“鯉魚撒子”風俗,以求子孫滿堂。鰈形目魚類比目魚,因舊時傳說只有單目,需成雙成對才能遊走,故常用以比喻夫妻相扶相依的情愫,“情同比目”、“魚水合歡”等詞語是世人對夫妻感情相得的贊譽。古代還有用鯉魚形的木盒作為“信封”,所以文人雅士又把信劄稱為魚素、鯉素、魚書;將魚、雁稱為傳遞書信的信使,所謂“魚雁傳書”“魚雁傳情”。鯉魚為食品上味,頗受榮寵。孔子生子,魯昭公送禮作賀,孔子遂將兒子取名為鯉;父親對兒子的訓導之地稱為鯉庭;孟子把魚與熊掌相提並論,馮驩因食無魚而彈鋏作歌等典故,皆為中國魚文化特有,在廣西文化人中也頗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