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4張)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壹中國大業,建立起壹個以漢族為主體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鹹陽。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自稱“始皇帝”,但卻二世而亡。秦始皇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壹帝”。秦始皇並不是像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載的是個暴君,想了解真正的秦始皇的話在《真秦始皇》這本書中有著詳細的介紹。可以說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壹位叱咤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帝國的創立者。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原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將趙姬獻給異人(即後來的秦莊襄王子楚),後來趙姬至大期生子名政;又據《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作為壹個並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趙政少年時期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度過的,此時異人經呂不韋從中斡旋已經回到秦國,並認華陽夫人為母,經過多次政治鬥爭終於獲得了華陽夫人的信任,呂不韋又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趙姬母子接回秦國,從此趙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裏的政治生涯。 呂不韋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趙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邦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 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後(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想離開太後,又怕太後怨恨,所以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後,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子就進宮了。秦始皇日漸長大,於是他們就騙秦始皇,說太後寢宮風水不好,應搬離這裏。秦始皇信以為真,於是他們搬到離秦始皇遠的地方,結果太後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後的幫助下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是繼呂不韋後又壹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嫪毐難免小人得誌,在壹次喝醉酒後對壹個大臣斥責道:“我是秦王的假父,妳竟敢惹我。”這個大臣聽後很生氣,並且暗中找了個機會告訴秦始皇。嫪毐慌了,準備叛亂。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秦王禦璽及太後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在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鹹陽宮,那裏也早有軍隊,嫪毐壹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車裂,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摔死嫪毐與太後所生的兩個私生子。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書》,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李斯等人。
秦奪九鼎
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征九州,壹直受許多國家保護,由九州上貢的銅所制。夏、商、周時奉為國寶,擁有九鼎者就為天子。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壹年,周赧王五十九年),攻伐趙國邯鄲的秦軍,繼續向韓、趙發動攻勢。值此之際,東方各國又發動聯合抗秦。在韓、趙等國的影響與脅迫下,不識時務的西周公也卷入這次活動。聯軍打著周王的旗號,合縱抗秦。昭王大怒。秦國早就想在地圖上抹去西周,盡快掃除統壹天下的壹個障礙。西周參與反秦,正好給秦國出兵以口實。公元前256年(周赧王59年,秦昭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聽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萬戶降秦,秦王將周赧王貶爵為君,西周公為家臣,封於梁城(今陜西省韓城縣南)。赧王至梁城壹月而死,國除,置九鼎於鹹陽(據說途中壹鼎落於泗水,所以秦國只得到8鼎,但習慣上仍稱九鼎)。自次年起(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紀年。公元前255年,九鼎遷秦,意味著秦王將為天下***主,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各諸侯國。
掃滅六國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連橫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滅韓、十九年(前228年)滅趙、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在從未屠城的戰爭中,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大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秦朝。 秦統壹形勢圖
總方針
秦始皇親政後,聽取李斯進獻的滅六國的建議,著手規劃統壹六國的大業。其總的戰略方針,是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取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先攻克成臯,沿黃河向東推進,撕開韓趙魏楚的聯防。繼而北上,切斷韓魏聯絡,然後滅韓吞趙,伺機滅燕。
滅韓國
秦王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韓國。因為韓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弱,是秦國走向統壹道路的最大障礙。但是,韓國還沒有到不堪壹擊的地步。秦軍屢次進攻韓國,均被韓國擊退。在用主力進攻韓國的同時,秦對韓采取扶植親秦勢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231年,韓國南陽郡“假守”(即代理郡守)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屬地。騰被秦王政任命為內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騰對韓國了如指掌,所以進展順利,於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獲韓王安,韓國滅亡。
滅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災荒的機會,又派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相持了壹年。在緊要關頭,秦國使出殺手鐧—離間計。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要他散布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的流言。趙王輕信謠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 秦趙長平之戰形勢圖
據不讓出兵權,趙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並處死了他,同時還殺掉了司馬尚。殺死李牧,無疑為秦軍亡趙掃清了道路。此後,秦軍如入無人之境,攻城略地,痛擊趙軍。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軍攻破邯鄲,這座名城落入秦國之手。不久,出逃的趙王遷被迫獻出趙國的地圖降秦。趙國實際上滅亡了。但是公子嘉卻帶著壹夥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縣),自立為王。後秦軍在前222年滅燕國之後將其俘虜。至此,秦統壹了北方。
滅魏國
前231年,魏景湣王迫於秦國的強大威力,主動向秦獻出麗邑,以求緩兵。此時,秦王政正調集兵力準備向趙國發起總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這使得魏國又維持了數年殘局。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軍主力南下攻楚之時,秦王政派出年輕將領王賁,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由於大梁城防經過多年修建,異常堅固,秦軍強攻不下。王賁想出了水攻的辦法。秦軍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將黃河、鴻溝的水引來,灌註到大梁。3個月後,大梁的城墻壁壘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國滅亡了。
滅楚國
南方大國楚國,疆域遼闊,山林茂密,物產豐富,號稱擁有甲士百萬。但是,楚國的內政壹直不振,總是貴族爭權奪利,這種狀況到戰國末期尤為嚴重。前228年,楚幽王死,統治集團發生內訌。幽王的同母弟猶,即位為哀王,但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芻的門徒殺掉了。負芻成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離析。就在楚國發生內亂的時候,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時機地從北方伐燕前線抽調秦軍,南下攻楚,連續奪得楚國10余個城池。前224年,秦國與楚國的決戰就要開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輕將領李信率20萬秦軍攻楚,被楚軍擊敗。後又派大將王翦率60萬秦軍攻楚。王翦入楚境後,並未馬上發動攻勢。他總結了李信輕敵冒進的教訓,采取屯兵練武,堅壁不出,麻痹敵人,以逸待勞的戰略。這樣,度過了壹年多的時間,秦軍對楚地的情況基本適應,士氣高昂,體力充沛。同時,被調來抗擊秦軍的楚國部隊,鬥誌漸漸松懈,加上糧草不足,準備東歸。楚軍壹撤,王翦就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秦軍壹舉打垮了楚軍的主力,並長驅直入,挺入內地,殺死楚軍統帥項燕。接著,秦軍攻占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時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剛在南方滅楚的大軍,又乘勝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於是,長江流域全部並入秦的版圖。
滅燕國
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終日,眼見秦國掃平三晉,就要向自己殺來,卻無計可施。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註壹擲的暗殺行動,即歷史上有名的荊軻刺秦王,時值公元前227年。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但是秦王政差壹點死於荊軻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國,立即增兵大舉進攻。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秦將李信率領秦軍數千人,窮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潛伏於水中幸免於難。後來,燕王喜經過權衡利害關系,派人將太子丹殺掉,將其首級獻給秦國,想以此求得休戰,保住燕國不亡。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後,秦軍主力就調往南線進攻楚國。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余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滅齊國
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賁揮戈南下,攻打東方六國中的最後壹個:齊國。從春秋到戰國中期,齊是山東諸國中比較強大的壹個。但是,前284年燕、趙、韓、魏、楚五國攻齊,尤其是燕將樂毅橫掃齊國,令齊國差點亡國。之後,齊國壹直沒有復強。而且,此時的齊王建是個無能之輩。母親健在時,他依賴母親;母親臨終前,他還死皮賴臉地要母親寫下可以輔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齊王建十六年),剛毅不屈的君王後逝世,後勝任宰相。秦國迅速展開收買內應的活動,向後勝饋贈大量的黃金、玉器。後勝得了秦國的好處,就派出大批賓客相繼赴秦。秦國又對他們大肆賄賂,送給金錢、珍寶,讓他們回齊國充當內應。這批人從秦國回來後,就積極地制造親秦的輿論。他們說齊王建應西去朝秦,以表歸順,又說齊秦是姻親,根本不用備戰抗秦,也不要幫助三晉、燕、楚攻秦。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王賁南下伐齊,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什麽抵抗。王賁率軍長驅直入,來到臨淄,齊王建與後勝馬上向秦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至此,秦國走完了削平群雄、統壹六國的最後壹程。 秦朝疆域
值得註意的是,被稱之為“暴軍”的秦國軍隊在秦始皇克制謹慎的命令下,從未屠城,這是前所未聞絕無僅有的。
首稱皇帝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壹度稱“帝”,不過這壹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已經壹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 經過壹番商議,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人皇最貴”,建議秦王政采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采用壹個“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壹“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 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皇帝”稱謂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還反映了壹種新的統治觀念的產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壹些神明,有時就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壹,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 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權的壹個產物。 秦王政做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皇帝,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夢想皇位永遠由他壹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采取了壹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謚法。謚法起於周初,是在君王死後,依其生平事跡,給予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但秦始皇認為,像這樣“子議父,臣議君”,太不像話,更沒意義。他宣布廢除謚法,不準後代臣子評價自己。 天子自稱曰“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壹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詔”。 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壹行頂格書寫。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 以上這些規定,目的在於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強調皇帝與眾不同,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萬代地在其子孫後代中傳續下去。
改良貨幣制度
整治交通
車同軌
嚴的習俗。
制傳國璽
評價
如上的統壹性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古代經濟的進壹步發展,對祖國疆域的處步奠定和鞏固發展國家的統壹,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我國歷史上第壹次民族大融合。 第壹次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
開疆拓土
南平百越
北擊匈奴
修築長城
總結
焚書坑術士
求不死藥
泰山封禪
駕崩沙丘
秦始皇對中國的統壹,做了許多前無古人的業績,將影響較大的幾項羅列如下: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⒈統壹文字,使其成為壹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用至今; ⒉廢分封,立郡縣,成為以後中國統壹後管理的標準模式,歷時數千年之久; ⒊統壹貨幣和度量衡,在商業上大大便利國內交流.; ⒋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國內交通; ⒌焚六國史書,客觀來講統壹了思想,避免因為歷史問題而導致國家分裂;但是毀掉的各國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後被毀是由於項羽火燒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靈渠,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 ⒎修建長城,抵禦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線,長城長期成為國界; ⒏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納入中國版圖。 ⒐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並使該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了中國統壹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他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漢民族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壹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壹,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壹奠定了基礎。但自古以來,秦始皇壹直是壹個倍受爭議的人物。
正面評價
有著千古壹帝之稱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壹。滅六國而完成中國的統壹,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些什麽呢?這裏簡要概括壹下: 壹、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在此之前,中國地域內有許多分封的國家,各國有自己的國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諸侯國之間常發生戰爭,極大的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度,設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縣、鄉、亭、裏等多級管理基層結構;這樣的管理結構壹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延續。 二、統壹文字、貨幣。在此前,各國使用的文字不同,來往的文書經常相互之間不能看懂,對國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時強制統壹成壹種文字,這套文字作為中國唯壹規範的文化壹直用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還在使用;各地區使用的貨幣也不壹樣,有圓形的、刀形的、鏟形的,還有貝殼、龜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將貨幣統壹金和為外圓內方的銅幣,這種銅錢直到沿用兩千多年後的清朝。 三、統壹度量衡。什麽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單位五花八門,比如說,妳想買壹尺布,到其他地方連壹尺是什麽意思都不知道,或者這邊的壹斤米,到那邊的稱不叫壹斤,又叫另外壹種單位了;秦始皇時規定了統壹的長度單位,叫分、寸、尺、丈。這些名稱現在還在使用;量具容積的單位叫合、升、鬥;重量(衡)的單位叫銖、兩、斤、石,這些單位也是到現在還在使用。銖是由於銅錢的重量是以銖計的,如半兩重的銅錢叫5銖錢,後來把“1銖”叫做“1錢”了。現在還是10錢=1兩。 四、修建馳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連接全國各郡縣的道路(相當於現在的國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系。 五、修建長城,原來各國之間都有壹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壹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壹條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 六、開拓邊疆。在中原各國相互征戰,無暇北顧的時候,匈奴乘機南侵,攻掠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邊地;秦始皇兼並六國後,派數十萬大軍萬大軍北伐,擊敗了匈奴,穩定了北方邊疆;南攻嶺南的百越,把兩廣並入到中國的版圖之中。 上面幾條是對秦始皇的所做壹些簡要的概括;這些事情在他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開創於他,並且壹直被沿用了兩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後的皇帝,治國管理無壹不是在他這個機構框架下對國家進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們創造的偉業,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與秦始皇為他們奠定的基礎;在前人沒有的前提下,完成這麽多的體制變革和文化變革,以及眾多的建設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呢?而且從秦始皇完成兼並六國,到他去世,僅有11年時間;就在這短短的11年裏,秦始皇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秦始皇不僅是壹個有雄才偉略的君王,而且也是壹個辦事效率最高的領導人。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壹個皇帝和賢人都不可能做得到的。 再看看歷史上其他被稱為賢明的帝王,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朱元璋、朱棣等等,他們創造的“偉績”有哪壹個能和秦始皇相比呢?他們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什麽多少實質性的東西和能沿用數千年的“軟件”呢?從這方面講,秦始皇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對中華民族貢獻最大偉大的君王。 然而,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其他幾個皇帝,這是為什麽呢?是因為秦始皇被帶上了壹個頭號暴君的頭銜。這個“暴君”的稱號,不僅使他壹生的絕世光輝大失色彩,甚至在傳說和戲劇中多成反面人物,這麽壹個最偉大的君王的地位,往往被其他超過。
負面評價
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後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誼的《過秦論》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引賈誼《過秦論》: ⒈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文學家,帶有典型的目的性的評論)根據史料記載,實際情況恰恰是相反的。 ⒉壹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始皇被很多文學家修飾成暴君,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 萬裏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壹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壹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毛澤東評秦始皇
⒈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⒉壹次,他對章士釗講:妳們講***產黨等於秦始皇,不對,超過壹百倍。 ⒊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 ⒋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壹個把中國統壹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壹了中國,而且統壹了中國的文字、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壹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⒌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4]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治,犯了法就殺頭,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壹肚子男盜女娼,都是主張厚古薄今的。 ⒍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壹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壹派講秦始皇好,壹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壹個統壹中國、統壹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壹換,不用世襲制度。 ⒎秦皇漢武,略輸文采——毛澤東還認為秦始皇缺少文學才華。
西方人眼中的秦始皇
秦始皇,不但是中國,也是西方家喻戶曉的壹代名帝王。而他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之深遠,也確實足與他的名氣相匹配。 秦始皇即位之後,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將王翦、王賁的雄師橫掃中原大地,韓、魏、楚、趙、燕、齊六個龐然大物,在幾乎沒有多少招架之力的情況下,就被永遠從地圖上抹去了。它們留下的空間,變成統壹種顏色,寫上了壹個巨大的“秦”字。 就在統壹天下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便作出了他的改制中最有決定意義的壹項決策:“廢分封,設郡縣。”全國被分為36郡,每郡又設若幹縣。郡縣的長官由中央直接任命,隨時調換。統壹國家由此大大加強了,不過這也許也是秦短命的原因之壹。 秦始皇在確立長久統壹方面的功績還有統壹文字、統壹法律、統壹貨幣、統壹度量衡等,大多是以原秦國實行的為標準,向被征服地區推廣。此外,還廣泛修建通往各地的驛道。這樣,秦帝國在各個方面成為壹個有機整體。 盡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壹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余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了壹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中國人口歷史上壹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對中國有重要影響就可視為對世界有重要影響(麥克·哈特語),而且由於中央集權和忠君思想,帝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遠大於對其他許多國家的影響。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方人向來敬畏中國疆域之廣闊,盡管在歷史上,中國的人口數量不如歐洲。區別在於,歐洲總是小國林立,而中國則是壹個統壹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政治及社會因素造成,而不是山脈阻隔等地理因素。當然,中國的統壹,不能僅僅歸功於秦始皇個人,還有其他人起過重要作用,如隋文帝等。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拿破侖相提並論。事實上,秦始皇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壹帝”,更是世界史上的“千古壹帝”。就他取得的成就而言,很難找出能出其右的君主。大體說來,羅馬帝國與秦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羅馬帝國統治時間比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王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獨具影響的原因。
編輯本段相關詩歌
古風(其三) 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途經秦始皇墓 許渾,唐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焚書坑 章碣,唐 竹帛煙銷帝業虛, 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 劉項原來不讀書。 秦始皇 王安石,宋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對不起,由於文字數的限制,中間的幾個章節,僅保留了小標題,如要查看詳情,請參考百度名片。《歷史上的首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