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疑是指代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坐在鏡子面前,看到的是自己、還有往昔曾經經歷過的美好。曾經,我們是可以掌控那些美好的,可是如今,壹切都變成為了後悔的事情,永遠不會重來,就像那梅花壹樣,終將落在南山下。
梅的輕,壹直是壹個沈重的話題,讓我們都喘息猶且不及,遑論審美。但是張棗卻寫出了壹種悠長,像梅花壹樣輕輕落下,清軟綿長。
詩歌的欣賞,是讀者和作者壹起來完成的。寫詩需要足夠的審美能力,同理欣賞詩歌也需要足夠的審美能力。壹首詩歌的欣賞,還要和詩歌的寫作背景,詩人的背景,創作時間等有足夠的了解,也許會做壹二解析,舍此絕無他途。
張棗的詩是傳統詩歌與現代詩歌的完美結合,他從詩歌的抒情源頭上繼承了“風、騷”傳統,並將這壹傳統完美地展現在當下的語境中。
而他自己把中國詩人上世紀80年代的精英意識帶到了國外,每次向陌生人做自我介紹時,他都會說:“我是張棗,我是壹個詩人。”
擴展資料:
《鏡中》 張棗
只要想起壹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遊泳到河的另壹岸
比如登上壹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壹面鏡子永遠等侯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壹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張棗的《鏡中》鑒賞
這首《鏡中》開始兩句,有兩個字形相近的字,“悔”和“梅”。梅花落了,“梅”字少了壹橫之後,就變成悔了。整首詩裏面好像有兩個***生的形象鮮明地沖突又相融著,他們隔著時空和年歲糾纏。壹個是站在梅花飄零的樹下回首往事的白發蒼蒼的老者,他沈湎在梅花飄零的寧靜氣氛中,
任憑往事發酵,搜尋所有落寞深情的回憶來擊打心中的痛處。壹個是鏡子面前的女子,她永遠年輕、美麗、端莊,壹襲長裙飄飄,富有古典氣質,並永遠定格在最美的年齡,在老者的回憶中愈發柔美而嬌羞。由於活在老者記憶的景中,並在悔恨的發酵下,具有了亙古而綿長的意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