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鄧州市都出現那些著明歷史人物
鄧州市建置較早,歷史悠久。出土文物表明,人類在此定居,距今至少有六千多年,文字記載也有四千多年。約公元前21世紀,夏帝仲康封其子於鄧,始建鄧國。公元前16世紀,鄧為商朝諸侯國之壹。周朝初期,鄧為曼姓侯國。公元前678年,楚滅鄧,鄧為楚地。公元前312年,歸韓。公元前301年,秦伐韓,取穰,鄧為秦地。公元前272年,秦置郡縣,以穰為縣,屬南陽郡。漢承秦制,鄧境內有穰、涅陽、山都、樂城、安眾、朝陽、冠軍等縣。三國時期(220~265年),鄧地歸魏國。西晉時,鄧地先後屬義陽郡、新野郡轄。317年至420年,先後歸於前、後趙國,前燕國,前、後秦國。南北朝時期先後屬劉宋、北魏、北周、西魏轄。隋開皇三年(583年),置鄧州,治穰。隋大業三年(607年),改鄧州為南陽郡、治穰。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南陽郡為鄧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鄧州為南陽郡,治穰。唐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鄧州。五代時,鄧州依次隸屬於梁、唐、晉、漢、周,先後置宣化軍、威勝軍、武勝軍。北宋初,設武勝軍,治穰。宋乾德(963~968年)年間,復稱鄧州,統於京西南路。1141年,鄧州歸屬金朝,屬南京路。元朝時,鄧州先後屬襄陽府、南陽府。明清時,鄧州屬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中華民國2年(1913年),改鄧州為鄧縣,屬豫南道。民國3年(1914年),改屬汝陽道。民國16年(1927年),直屬河南省政府。民國22年(1933年),劃歸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36年(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豫西南。12月,於湍河南部置鄧縣。民國37年(1948年)元月,置鄧北縣。9月,置鄧西縣。民國38年(1949年)1月,撤銷鄧西縣,轄區分別歸鄧北縣、鄧縣。3月,鄧縣、鄧北縣合並為鄧縣,歸屬河南省南陽專區。1988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鄧縣,設立鄧州市(縣級),1994年7月起由地級南陽市代管。2004年省政府批準鄧州市享有全部省轄市經濟及社會管理權限,為經濟單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