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裏,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壹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經典古籍構成了它的核心。經典古籍不僅傳承著中華民族奮鬥的歷史,而且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它的精華被世界譽為中華美德。它對於增強民族內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整合群體價值、協調社會秩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華傳統美德有著豐富的、系統的內容。它包含著: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例如:“與人為善”,“誠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個人自身修養的問題,例如:中,國,演,講,網;“誌存高遠”,“自強不息”,更多素-材,“富貴不能淫,演-講點考木點西恩;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個人、集體、國家聯成壹體,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壹種倫理價值體系,在別的國家是很少見的。中華傳統美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傳統精神文化是壹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誌向。這是壹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作為壹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梁們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壹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