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隋代楊迪的六個墓地

隋代楊迪的六個墓地

2013年3月,江蘇省揚州市司徒村曹莊某在建房地產項目發掘現場,突然發現兩座磚墓,引起了考古人員的註意。後來經過緊張的挖掘。4月中旬,1號墓發現墓誌。墓誌銘上寫著“楊迪皇帝墓誌銘壹如既往”。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了專家會議,最終確定此墓為楊迪·楊光和蕭皇後的合葬墓。

楊迪皇帝的最終埋葬地終於確定了。與之相伴的還有其他幾個墓地被證明為“偽墓”。

讓我們看看其他幾個曾經被認為是楊迪皇帝陵墓的地方。

1,江都宮劉著廳

江都宮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是楊迪南巡時修建的行宮。

後來,楊迪被宇文化及殺死。蕭皇後和宮人用漆床板做了棺材,暫時埋葬在江都宮六柱堂。

當然,這只是壹個臨時的簡易葬,壹代帝王的葬地,怎麽能這麽潦草呢?

2.吳公泰

武功臺也在揚州,在現在的城北。原來是南宋沈慶之攻景陵王生日時所建的弩臺。後陳於北齊圍攻荊紫尤,加為城內射,故名吳公臺。

被宇文化及殺死後,楊迪開始被蕭皇後匆忙埋葬在江都宮。不久,宇文化及帶著他的軍隊和蕭皇後離開了江都。他們要回北方。宇文化及離開後。被宇文化及任命鎮守江都的將軍陳陵,對皇帝的舊情深表感激,於是召集眾將為皇帝舉行了壹定規模的葬禮,準備大典,將皇帝從江都宮重新安葬到吳宮觀眾面前。

吳公臺是煬帝最後的埋葬地嗎?不完全是。不久之後,隨著唐朝的建立,隋末的各種起義部隊被消滅。建立了統壹的大唐帝國。唐高祖於是命令李世民重新安置煬帝。至於遷葬地點,歷史上有四種不同的爭議。

3.遷葬爭議地之壹:揚州槐泗

準確的地名應該是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據歷史記載,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淵下令將楊迪的陵墓遷到唐磊。公元648年,蕭皇後病逝,李世民下令將他的屍骨送往江都,與皇帝楊迪葬在壹起。

唐磊在哪裏?

根據民間傳說,皇帝楊是用皇家葬禮埋葬的。沒想到引起了天雷暴怒,轟隆壹聲巨響,砸破了棺材,把屍體掀到了棺材外面,閃電擊中的地方,水就湧進了壹個池塘。後來,他連續被埋了三次,結果,他又連續被雷擊了三次。最後不得不改用平民禮制,草草下葬。這三個遭雷擊的池塘被命名為“上雷塘”、“下雷塘”、“小新塘”。楊迪陵墓所在地也被稱為唐磊。

唐朝以後,楊帝的陵墓逐漸荒蕪,無人知曉。唐磊在哪裏,慢慢就不知道了。

清代嘉慶十二年(1807),大學士阮元經考證認為懷二村的壹個大土堆是的陵墓,於是出資修復,委托書法家兼揚州知府易炳壽書寫墓碑。

兩百年來,這個地方壹直被認為是傳說中的唐磊。它也是楊迪皇帝陵墓的所在地。當然,2013江蘇揚州曹莊楊迪墓考古發現後,還原了歷史真相,確認此墓為“偽墓”。

4.第二個有爭議的遷葬地:洛陽蕎麥山。

在洛陽市洛茲縣的東北部,有壹座小山,叫蕎麥山。山上有壹座墳墓,呈不規則的三棱錐形,規模宏大,形似壹個直沖雲霄的龍頭,當地人壹直稱之為“楊光之墓”。

這也伴隨著李世民移墓的傳說。明嘉靖三十四年,據當地民間傳說,河南地方誌有如下文字:“(隋)楊帝陵墓在永寧縣(今河南洛寧縣)東北,楊帝崩於江都,太宗遷葬於此。”也就是說,當地人認為李世民遷葬煬帝的地方其實就在這裏。揚州不是唐磊。

當然,隨著曹莊楊迪墓的確認,它也被確認為“偽陵”。但這是誰的墳墓?因為現在沒有挖掘出來,史書上也沒有發現相關的記載。現在還不知道。

5.爭議土地的搬遷和掩埋3:陜西武術

陜西鹹陽城西50公裏的武功縣武功鎮西苑還有壹座規模較大的學段墓,曾被稱為楊迪陵。

相傳李世民遷葬煬帝時,此陵也葬於此。因為隋文帝的陵墓也在附近,所以壹度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楊帝陵墓所在地。

明朝嘉靖年間,翰林院康海修訂《武功縣誌》時,修訂了《唐高祖傳》,確定楊迪皇帝葬於陜西武功洛陽村。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秋,時任陜西巡撫的畢元專程拜謁了文帝和楊迪的陵墓,還分別題寫了牌位名稱。

6.楊墓定案:揚州。

曹州的墓已經被確認了。現在它肯定是真正的煬帝墓。但在考古上,有些遺憾的是沒有挖掘出楊帝的屍骨。只發現了壹具女性骨骼,懷疑是蕭皇後的。在煬帝的骨骼中只發現了兩顆疑似煬帝的牙齒。

因此,有人懷疑陜西武陵實際上是煬帝之墓,而曹州之墓只是李世民第壹次被遷葬。後來,煬帝的骨頭大部分都搬到了武術上。當然,這種說法還沒有得到考古的明確證實。

希望有壹天,我有機會得到更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