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王割肉 無量劫前,有壹個菩薩下到人間成為大國王,他慈悲喜舍,四心無量。
他大度寬宏,愛民如子,廣施慈恩。以大德治國,行難行之行,舍難舍之舍,賢名遠傳驚動天庭。
那時的仞利天王見大國王的盛德之名傳遍十方,本來心中很欽佩敬仰。但是聽到天龍八部竊竊私議:“天帝尊位本來就是由人間的賢德修成,今有人王的戒善德行很高,又慈悲福厚,只怕有壹日人王緣滿後升遷到天庭,會取代如今的天帝。”
天帝聽了心中恐慌,怕帝位被人王所奪,急找從臣毗首羯摩商議對策。天帝要毗首羯摩神變成壹只避難鴿子,到大國王處佯裝恐怖,求人王救命。
然後天帝自變成壹只老鷹,追到大國王處索要鴿子,大國王肯定不會交出鴿子。然後天帝就逼大國王以自己身上的肉充當鴿肉,等量割下來與老鷹充饑。
再施法術讓鴿肉重,人肉輕,大國王肉盡身痛,受不了時會生悔意,只要他的悔心壹生,他的名聲就不算最好了。他也不可能成為天帝了。
毗首羯摩天神是天界建築的高手,工巧第壹。下界每造莊嚴塔樓,必然先要設案向它乞靈。
而且它宅心仁厚。毗首羯摩天神勸天帝:“這個人王的願力實在稀有,他決不會有奪位之心,我看就不必這樣做了。”
天帝說:“真金不怕火煉。如果他真是希有聖德,我們這樣壹試,讓他的賢德更勝。”
兩人商議後,依計行事。當鷹追鴿於大國王跟前,表示要鴿肉來充饑。
大國王對鷹說:“鴿子逃命來求我保護,我既然已答應它,決不會失信於它。妳要是餓了,我給別的食品與妳吃,比此鴿子重百倍。”
鷹說:“我就喜歡吃鴿肉,妳不能奪我所愛。”大國王勸鷹說:“對我來說,信義重於天地。
我不會將鴿子給妳,妳還是吃別的肉更好,這樣兩全其美。”鷹恃無忌憚地對大國王說:“假若妳真的是慈悲仁惠,哀救眾生,那就將妳身上的肉等重割下來,代替鴿肉與我吃。”
大國王說:“很好!”然後自己取刀割股肉上秤比重。天帝暗施詭計,令鴿身重,人王的肉輕,使大國王割之不已。
王身上的肉割完還不及鴿重。大國王疼痛難忍,但心中慈悲不減,為了保鴿命,他對近臣說:“妳快殺了我,以我的骨髓加上。
我奉佛戒重於生命。”人王又對鷹說:“妳用邪術來侮辱我,就是想誘發我的煩惱,但是妳的雕蟲小技如同微風,怎能撼動我這大山?” 天帝這時灼見仁王的心,守道不移,慈惠難量。
欽佩之至,鷹鴿各自恢復天身,稽首於地,恭敬地問王:“妳立下何種誌願,可以忍受酷刑到如此地步?” 大國王說:“我壹無所求,只是悲憫眾生,千秋長夜,不能聽到使其覺悟之道,妄心作罪,多生受苦。我為他們的愚昧傷心,要以自己修成的正覺度化他們,方便同入寂光聖域。”
天帝聽完後驚呆了,說:“我真是太愚昧,還以為妳要奪我的天帝位呢。所以特來試妳的心。
今天就請大王給我訓斥。”大國王說:“我無訓斥,只要妳讓我的身體恢復如初,我還要繼續行大願布施濟眾。”
壹時天帝昭天醫,傳神藥,遍體傷痕倏忽之間痊愈。天帝又稽首於地,然後繞王三匝,歡喜而去。
2.七步蓮花 摩耶王後懷孕已滿10月,壹日率眾宮女漫遊蘭毗尼花園。那時正是四月初旬,風和日麗,生機暢達。
花園裏芳草萋萋,百花爭妍,行樹聳翠,蓮蕖送香,充滿吉祥喜慶的氣氛。 遊歷花園壹周後,摩耶王後在壹棵無尤樹的綠蔭下休息。
她見這無尤樹枝葉茂盛,柔軟低垂,樹上花果鮮麗,芬芳可愛,便舉手攀摘花果,於是,王子就生了下來。 佛經上說,王子剛生下來就能說話,無人扶持即能行走。
他身上發出光明,目光註射四方,舉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現壹朵蓮花。壹時間,香風四散,花雨繽紛,仙樂和奏,諸天神人齊聲贊頌。
地上也自然湧出二泉,壹冷壹暖香冽清凈。 凈飯王得子後,喜悅非常,替他取名悉達多,就是說他生時即有許多奇異祥瑞的意思。
3. 姨母撫育 釋迦牟尼誕生剛七天,他母親摩 耶王後就因病去世了。凈飯王悲從中來,悼痛不已,回顧年幼的王子,更是愴惻。
於是他把摩耶王後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接進宮中,托付她撫養王子。 摩訶波闍波提賢淑仁慈,視王子悉達多為己出,十分鐘愛。
凈飯王又令三十二名宮女協助撫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餵乳,八女帶領玩耍。後來摩訶波闍波提與凈飯王結婚,撫養王子更為盡心。
童年時代的悉達多王子,聰明伶俐,無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將護,寒暖得時,飲食得時,飲食有節,身體異常健康,發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樹,得種肥沃之土,正與日俱長。
4.出遊感苦 青年時期的悉達多王子,性喜清凈。他對於宮庭中的聲色喧囂生活,甚感厭煩,常思出門遊賞大自然景物。
壹日,他乘坐七寶輪車,從東門出遊,看見壹老人,傴僂曲背,手扶竹杖,舉步艱難,有如蟻行。悉達多王子頓時有感於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壹日,他從南門出遊,見壹病人,面色痿黃,形容枯槁,氣喘 *** ,痛苦萬狀。悉達多王子憐憫病人,心自尤怖。
又壹日從西門出遊,見壹死者,直挺僵臥,淤血流溢,臭積難聞,壹家老小,號哭送之。悉達多王子又有感於心,惶恐苦悶。
又壹日,悉達多王子出北門遊玩,看見壹出家之人,圓頂緇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儀有度。那出家人告。
2. 佛家十大經典故事經典壹:壹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壹花壹世界,壹葉壹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經典壹:壹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壹花壹世界,壹葉壹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壹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原本無壹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3. 精典佛經裏講的故事“釋迦牟尼割肉餵鷹”,這個經典的故事,我相信每個版的佛經裏都有提到。
另外,關於佛經的更多故事:
1,釋迦牟尼百科詞條:?wtp=tt
2,佛經百科詞條:/view/194793
PS:詞條很棒!裏面都多多少少含蓋了些佛經中的故事,如果樓主認為詞條中的故事不夠具體的話,那麽具體故事樓主則可以從中提取些關鍵詞,在網絡裏搜索。
4. 佛教經典故事從前舍衛國中,有壹豪貴梵誌,財富無數,其人也很聰慧明達,只是墮入邪見,不相信善惡報應,說布施無益。舍利弗以慧眼觀之,這個長者宿有大福,今得豪富,即往度之。舍利弗即以神足持缽到長者家,這時長者正坐著吃飯,看見舍利弗來了,頓發瞋心,既不請坐,也不叫他走,他只坐著吃,吃了洗手漱口,看見舍利弗還沒走,竟把滿嘴的漱口水吐在舍利弗的缽中,說道:“就以此布施給妳罷”!
舍利弗壹點怒意也沒有,並說道: “使汝長夜受福無量”。即回去了。這樣倒使長者怕起來,剛才我那麽無禮,道人壹點也不見怪。於是叫壹人跟在舍利弗後看看,究竟怎麽樣?那知舍利弗直接回到精舍,把長者的漱口水和泥調和起來,鋪在佛所經行的地方,並且向佛說道:“那個慳貪長者,今施壹口水用泥調和鋪在佛所經行處,唯願世尊經行其上,使彼長者受福無量”。佛即為經行三昧。
長者所派遣伺探的人,把所見的情形告訴長者,並說道:“佛舍去國王不作,出家修道,托缽求食,非有所貪求,乃為的欲度眾生啊”!長者聽了這許多話,十分懊悔不應當以傲慢態度對待沙門。 隨即率領全家大小來到佛前,求哀懺悔,說明自己愚癡,願祈佛世尊寬恕重罪。佛是大慈大悲,隨為授三皈依,說種種法,長者心開意解,即從佛法,得不退轉。
5. 求 佛學經典故事大全佛學經典故事大全 1、三生石上待君來,這是壹個極其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
歷經前世今生而不改變,讀來令人動容。 2、白觀音和黑觀音,菩薩要的不是我們的供品,而是我們的壹點心意。
純白無玷的觀音,人人本具,只因被貪心之色染汙。黑白觀音的差別,就在我們肯不肯放下自私的壹念。
3、慈悲的老喇嘛,佐欽寺偉大的上師敏珠南凱多傑以無礙的洞察力、眾生平等的慈悲心而聞名。 4、阿那律巧度女,佛在祇樹園時,有事命阿那律往僑薩羅國。
旅途勢頓,暮色蒼茫,郊野空曠,無有客店。忽見前程,燈光恍惚,晦暗之中,座落茅屋數間,屬後修竹結屏,屋前柴扉半掩。
5、僧團講求六和無諍,僧團是講求六和無諍的團體,但由於攝受的對象普遍,難免會有壹些比較頑劣的弟子,因此,有時候也會發生紛爭。 6、公雞與蟲兒的故事,禪是不爭論的世界,但禪也是壹個規律有序的世界。
7、“檸孛樹苗”的故事,在波羅奈城,人們紛紛傳講著“檸孛樹苗”的故事。壹天,菩薩轉生的修行者進城乞求施舍。
他壹路行走,不知不覺來到了王宮門口。國王看見將其請入皇宮居住。
8、壹缽麻油的啟示,在佛滅度壹百年以後的南瞻部洲,曾有壹位名叫優波鞠多,具足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大導師。 9、忍辱是成功修行的要決,佛陀雖然知道,須菩提已離開了人我的執著,但大慈大悲佛陀,在壹次般若會上,仍然苦口婆心地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跡,加強須菩提行無相布施和無我度生的信心。
10、商人的四個老婆小敏釋迦牟尼在壹次法會上說:“某地有個富商***討了四個老婆:第壹個老婆伶俐可愛,整天作陪,寸步不離;第二個老婆是搶來的,是個大美人;第三個老婆,沈溺於生活瑣事,讓他過著安定的生活;第四個老婆工作勤奮。
6. 佛教有那些經典故事中國有十三億人口的話,我認為應該就有十二億五、六千萬佛教信徒。
從前,有壹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梁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壹千多年的修煉,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壹天,佛主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裏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輕易間地擡頭,看見了橫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來,問這只蜘蛛:“妳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妳個問題,看妳修煉了這壹千多年來,有什麽真知拙見。怎麽樣?”蜘蛛遇見佛主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佛主問到:“世間什麽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了壹千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梁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壹日,佛主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道:“妳可還好,壹千年前的那個問題,妳可有什麽更深的認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說:“妳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妳的。”
又過了壹千年,有壹天,刮起了大風,風將壹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三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突然, 又刮起了壹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壹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麽,感到很寂寞和難過。這時佛主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壹千年,妳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麽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說:“好,既然妳有這樣的認識,我讓妳到人間走壹朝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壹個官宦家庭,成了壹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壹晃,蛛兒到了十六歲了,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的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壹日,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壹不被他折倒。但蛛兒壹點也不緊張和吃醋,因為她知道,這是佛主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二位長者在壹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壹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妳難道不曾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妳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妳想象力未免豐富了壹點吧。”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沒有壹點的感覺?
幾天後,皇帝下召,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壹消息對蛛兒如同晴空霹靂,她怎麽也想不同,佛主竟然這樣對她。幾日來,她不吃不喝,窮究急思,靈魂就將出殼,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壹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眾姑娘中,我對妳壹見鐘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如果妳死了,那麽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主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靈魂說:“蜘蛛,妳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妳這裏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妳不過是生命中的壹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壹棵小草,他看了妳三千年,愛慕了妳三千年,但妳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蜘蛛,我再來問妳,世間什麽才是最珍貴的?”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好象壹下子大徹大悟了,她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剛說完,佛主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深深的抱著……
故事結束了,妳能領會蛛兒最後壹刻的所說的話嗎?“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7. 求壹個佛教故事原文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妳且看他。
寒山雲:還有甚訣可以躲得?拾得雲: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妳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壹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只壹劍,古今多少人,哪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那時哪個辨?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壹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8. 佛教十大經典故事有哪些每壹尊佛出世都有這麽八種瑞相:1、舍兜率天 2、降王宮 3、棄位出家 4、苦行學道 5、降伏魔王波旬 6、成最正覺(即成佛)7、講經說法,開導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 8、示現滅度,入涅槃這是每壹尊佛都有的故事,當然,包括下壹尊彌勒佛。
而每個佛的故事都有差異,這裏略舉壹例,非常好的例子,叫《七個兒子與壹個拐杖的故事》。在佛陀的時代,佛陀曾經以壹只拐杖讓七個兒子、七個媳婦了解到什麽是孝道。
壹天佛陀出去托缽時,在路上碰到壹位很年邁的婆羅門教徒,他的背已經駝了,拄著壹根拐杖還捧著壹個碗,走起路來很吃力。乞丐,要飯的,福薄到沒法再薄了,除了死人就是他。
他彎著腰弓著背,拐杖向前撐壹步,他才能走壹步。佛陀看在眼裏,憐憫在心,加緊腳步上前去扶著老人:老人家,妳走路那麽不方便,為什麽還要出來托缽,還要出來討飯,難道沒有孩子照顧妳嗎?老人回答:有,我有七個兒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們有妻子要照顧,有孩子要養育,所以無法容納我,把我趕出來。
這是老人家回答佛陀的回話。我們通過這段話,我們看到問題在外,不在內,孩子娶妻生子了,無法容納我,所以才把我給轟出來了。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老人家不知道這個道理,還是在埋怨他的兒子、埋怨他的媳婦,因為娶妻生子了,所以他們不養我,沒有反弓自省,沒有改正自己過錯的認識。說著他擡頭壹看,認出是佛陀,趕緊跪下說:佛陀!您救救我,我到底用什麽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兒子?妳看還是要教育別人,還是要求佛陀幫助他,看來這個老人家是壹點道理都不懂。
「壹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六祖惠能大師說的,他不知道向內求,只知道向外求,找原因。 佛陀很慈祥的說,道理要用心聽,它翻譯成普通話了,可能就是諦聽。
他說道理要用心聽,才能啟發他的良心。老人說:那要啟發我的兒子,教育他們就難了。
妳看他還是認為要教育兒子,要啟發別人。因為現在他們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兒,沒有多余的時間聽道理。
妳看還是想要教育別人,找別人的問題。佛陀說:只要妳用心,仍然可以。
老人問:我要如何用心?佛說:妳什麽都不要想,只要記得將妳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時用心走穩。咱們說這是什麽?止,止住妄念,止在哪裏?止在拐杖上;完了,觀。
妳要用最虔誠的心,去感恩這根拐杖。其實佛陀很婉轉的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問題,您之所以老人家今天福薄到這種程度,就是不會感恩,換句話說,感恩的人有福,感恩的人不會當乞丐。
妳要用最虔誠的心,去感恩這根拐杖,因為它幫助妳走路,這是第壹條,妳要看到,妳要知恩。第二件事,怎麽觀察這個拐杖,若有惡狗跑來,妳可以用拐杖趕走它,第二個作用。
佛陀啟發他,妳手裏這個拐棍,第壹幫妳走路,第二有惡狗來,它可以把惡狗趕走,保護自己。涉水時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淺,以測安全,妳看第三個作用。
過河的時候,可以用拐棍探探水的深淺,來保證安全。它助妳走出壹條平坦的路,不會踢到石頭而跌倒,這壹切妳都要用心感恩它。
如果妳的意念言語都很用心,就能感化妳的兒子。怪不怪,迷信嗎?我怎麽感恩這根拐杖,我的兒子就能得到感化?不可思議. 這個故事為什麽佛選了壹個乞丐而講出來?它說明壹個道理,貧賤福薄到像乞丐這樣的人,都有要感恩的東西,更何況我們今天在座的諸位。
乞丐,社會的最底層,而且是老婆羅門,沒有勞動能力,只能靠要飯度日,就這種人都有要感恩的對象。換句話說,妳之所以今天福薄到這種程度當乞丐,就是因為妳不會感恩。
佛不可能把福給妳,也不可能把好的命運給妳,只能把教育給妳、把方法給妳,妳自己要照著修,福就來了,就能感化妳的兒子。老人心想,這的確是真的,這個時候我還能靠誰?妳看啟迪智慧。
我只能依靠這根拐杖而已,這根拐杖給我的幫助最大,我應該感恩。妳看,找到感恩的對象了,明白感恩的道理了,從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說的話,聽話、老實、真幹!拳拳服膺,壹絲不茍,堅決落實,不再抱怨兒子娶妻生子,沒有心照顧我,所以把我轟出來了。
用那個時間,不幹這個,不搞是非人我,不找他人的麻煩和責任,而壹心壹意的感恩,每壹天都感念著拐杖的恩情。妳要在今天咱們說不是傻子嗎?原來是叫花子,今天變成瘋子了,感念著拐杖的恩情。
有時他脫口而出,邊走路邊念叨:感恩!感恩拐杖幫助我走路,感恩拐杖讓我探測水的深淺,感恩拐杖保護我的身體轟走惡狗。妳看這三件事,做這樣的觀想,止住妄念,止住是非人我,止住埋怨兒子的這種怨氣。
他不斷不斷的感恩,壹門深入,長時薰修,心想口念均是感恩。 老人的七個兒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兒女是他們的最愛。
有壹天他們聽人說,城裏有壹位佛陀能夠賜福給世人,若求佛賜福,人人都可得到最大的福報。真的嗎?真的,福自己求,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佛不可能把福給妳,他告訴妳修福的方法而已。
我們看看這七個兒子是怎麽轉變的?這七個兄弟就相邀壹起去求佛賜福,自私自利,到這個時候,想要福,誰不想要福,誰不想過好日子?人生壹世福愈大愈好,所以就相邀,咱們壹塊去,找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