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青島資料

青島資料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臺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壹。青島地區有著豐富的文化旅遊景觀,根據景觀的空間分布和文化內涵,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四大區域,即:西部舊城區(西方近代城市風貌)、東部新區(現代化國際城市風貌)、市區腹地(膠東民俗文化風貌)、郊區(歷代文物古跡風貌)。到青島來遊覽,既可享受宜人的氣候和優美的風光,又可在觀賞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晶。

青島著名景點多不勝數,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是「北九水」。青島嶗山北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以北九水療養院為界分「內九水」和「外九水」。外九水自菊灣溯流至北九水療養院,長約6.5公裏,遊覽路為水泥公路;內九水自北九水療養院溯流而上至靛缸灣,長約3公裏,內三水以內為石臺遊覽路。這裏奇峰怪石、懸崖幽谷、深潭激流、飛泉瀑布融為壹體,形成了壹處大自然的山水畫廊。明代登州武舉周魯、清朝山東巡撫崔應階、近代詩人郁達夫都曾遊歷此地,留下了珍貴的墨跡。

在經歷了城市發展與文化傳承的眾多矛盾抉擇後,人們的意識已日漸明晰:壹座城市多元化的文化遺產,是這壹城市延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標誌,也是不可復制的“文化資本”。

於是,保證壹座城市物質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性、豐富性,凸顯壹座城市的歷史底蘊與獨特魅力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走上重要軌道。

2006年6月10日,在首個“文化遺產日”,市文化局、文物局全面實施首屆“文化遺產日”活動方案,各區市文化、文物主管部門及各文博單位圍繞“保護文化遺產,守衛精神家園”的主題,組織開展了百余項活動,兩萬余市民直接參與了活動。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入駐青島,拍攝的《青島要塞》在中央電視臺、青島電視臺播出。在2006年,“文化遺產日”、“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相互呼應,廣大市民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行為正在悄然深化。

而對於身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決策者,在處理城市發展與古遺址、工業遺產和近現代建築的保護管理及利用問題時也日益達成***識:文化遺產是絕對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文化遺產保護好了,對提升整個城市的價值意義重大。

2006年,我市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青島德國建築群(23處單體建築)、山東紅萬字會青島分會舊址、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築、膠州三裏河遺址、平度東嶽石遺址等五處入選,我市國保單位數量達到10個(34處單體)。

“在這個名單中,我市單批次公布的數量最多,居同類城市首位。我市國保單位的總數量也創了歷史新高。此外,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築列入國家級10處工業遺產之壹,也是突破。”市文物局負責人認為,已公布的文保單位反映了我市不同歷史時期文化類型的多樣性,從數量上和質量上提升了青島歷史文脈的整體保護水平和檔次,為“十壹五”文物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中,投資形式的多元化起到了“開渠活源”的重要作用。青島從拓寬文物建築使用單位和社會力量的投資渠道出發,鼓勵支持社會力量投資文物保護事業,多渠道籌集資金。據統計,八大關近代建築先後有30余座建築得到修復,累計投資4000余萬元;青島德式監獄舊址博物館投資1330萬元;此外,市南區、市北區有100余棟建築和庭院得以維修復原,前期工程已投資5800萬元。據透露,隨著奧帆賽的臨近,2007年社會資金將陸續投入到文物事業,預計總投資將達2個億。

多層次構建政策保障體系是文物保護工作的強大“後防”。“堅持依法保護青島文化遺產,建立健全切合青島實際的地方法規體系,為青島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青島為此不懈努力。”市文化局負責人介紹說,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青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見》出臺,《意見》涵蓋了組織機構、財政保障、保護措施等具體內容,省文化廳給予高度肯定。

種種付出正在轉化為回報。“繼承和保護城市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本身就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壹。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正在潛移默化中反哺飛速發展的青島。”專家的這壹論斷並非空口無憑。

綜觀青島的發展歷程,不能否認,良好的遺存保護使得青島所擁有的世界性文化含量不斷提升。在青島經濟高速發展的成績背後,也無不與其獨具的人文環境密不可分。項目引入以及大量外資向青島地區的迅速聚集,都從側面印證著青島“文化資本”的價值與吸引力。

“豐富的古跡遺存見證著青島發展的歷史軌跡。在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中,它們傳承著青島海派的文化形態,負載著獨特的人文觀念和價值。所以壹定要珍惜它們。”該專家希望更多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實踐來證明:在城市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保護和發展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