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厚福受書香門第的熏陶,從小聰明好學。七歲時,父親請了啟蒙老師教三字經和唐詩,還教他用紅筆寫字。壹年下來,學的東西都能朗朗上口,書法也中規中矩。為了滿足他的求知欲,他的父親後來為他聘請了壹位學者。老師從《詩經》、《左傳》、《四書》乃至秦、漢、唐、宋等名家的作品中選取了壹些章節,詳細講解給他聽,指導他精讀、背誦,並為他修改隨筆。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時,梁厚福從父親的書櫃裏挑選了壹些線裝書來閱讀。在古書的海洋中,他如魚得水,其中讀得最多的是唐代魯直的奏折。他也對書法感興趣。每當父親要為朋友練字或寫字時,他都自告奮勇去剪紙磨墨,然後在父親身邊仔細觀看,從中取經。
為了緊跟時代潮流,讓梁厚福在學齡時能夠進入正規學校,父親額外聘請了壹名英語老師,每天授課輔導兩個小時,為他的英語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盡管梁厚福做了很多功課,但他並沒有成為壹個書呆子。每天下午4點,經常可以看到他在梁園慈氏家廟前的底樓放風箏、滑旱冰。他是壹個熱衷於體育活動的人。
13歲時,梁厚福考入廣州嶺南大學附中,畢業後到大學深造。1933嶺南大學畢業,在上海工作幾年。工作後,我在東吳大學學習法律。
1937年,日軍大規模侵華,發動盧溝橋事變。梁厚福和妻子從上海搬到香港,開始了他的記者生涯。曾在香港大公報博物館和香港商報博物館工作過壹段時間。
1941年底,日軍南侵,香港淪陷。他的家人在澳門隱居了三年多。
1945年,日軍戰敗投降,梁厚福從澳門回到香港定居。不久,他與嶺南同學李俊等人創辦了《新生活晚報》。報紙每天中午12出版。除了補充每日新聞,還可以先於其他晚報出售,所以很受香港商界人士歡迎,經常有人約壹頓午餐。它的副刊相當成功,《壹個經紀人的連載日記》首創了“三式”,是香港通俗文學的代表作品之壹。日記原是梁厚福寫的,後由主編高雄續寫。
65438-0959,梁厚福移民美國。在巴塘,他專註於傳播特寫,文章發表在新加坡《南洋商報》和香港《明報》上。80年代,香港《良友畫報》發表了更多的長文。同時,內地出版的《參考消息》也經常全文轉載他在香港報紙或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於是,他的文學名逐漸為大陸人所知,他的文章影響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