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草頭是什麽菜

草頭是什麽菜

草頭是上海、太倉、常熟等地的人對南苜蓿的稱呼。

草頭是豆科苜蓿屬壹、二年生小草本植物。草頭基部多分枝;羽狀三出復葉,小葉寬倒卵形,頂端圓鈍,基部楔形,上部葉脈端像兒小肉,上面無毛,下面有疏毛,整齊平行;托葉卵形,先端漸尖,邊緣具須狀長齒;花聚成總狀花序,花爆鐘形;花冠黃色,莢果螺旋形,褐綠色,邊緣具鉤刺;種子腎形,黃褐色;花期4月,果期4~5月。

草頭原產於印度,在中國長江流域栽培較多。草頭喜冷涼氣候,有較強的耐寒性。草頭對光照要求不高,低溫、耐寒能力較強。不耐澇。草頭生於田邊、路邊、曠野、草原、河岸或溝谷。草頭的繁殖是栽培或野生。

草頭的植物學史

經考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開黃花的苜蓿應為南苜蓿。日本學者巖崎常正亦認為《本草綱目》中的苜蓿應該是南苜蓿。由於李時珍是較早提出苜蓿開黃花的,受其影響許多學者將古代苜蓿認為是南苜蓿。

姚可成亦認可明·李時珍的觀點,在《食物本草》中引用了李時珍苜蓿入夏及秋,開細黃花。指出“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苜蓿項的集解中說:‘入夏及秋,開細黃花’,而沒有提及紫花,實則李時珍所指大概是南苜蓿。”清·顧景星《野菜贊》“金花:本名南苜蓿,二月繁生,葉如酸漿而五聚。三月開黃花,作子匾如螺旋。”

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影響,1918年孔慶萊等《植物學大辭典》:“苜蓿:‘名見《名醫別錄》,又有木粟、光風草等名’,唐·葛洪《西京雜記》雲:‘遊樂苑多苜蓿,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懷風”又名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明·李時珍曰:“苜蓿郭璞作牧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處處田野有之,陜隴人亦有種者,刈苗作蔬,壹年可三刈,二月生苗,壹科數十莖,莖頗似灰藋,壹枝三葉,葉似決明葉,而小如指頂,綠色碧艷,入夏及秋,開細黃花,結小莢,園扁,旋轉有刺,數莢果累累,老則黑色,內有米如穄米,可為飯,亦可釀酒。有現代·羅願《爾雅翼》作木粟,亦言其米可炊飯也。”

另外,從《植物學大辭典》苜蓿的別名可看出,古代的苜蓿即為南苜蓿。1935年陳存仁《中國藥學大辭典》:“苜蓿,古籍別名:木粟、光風草(綱目),懷風、連枝草、牧宿(郭璞),草頭、金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