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劑的壹般流程分為處方審核、定價、制劑、審核、包裝、調劑六個程序。細目如下。
1.審查員
考官是指對醫生為患者開具的處方進行審核的藥學考官。合格的處方經檢查者簽字後可支付給鑒定人進行定價和收費。對於那些有疑問或不合格的處方,要立即聯系開藥者,詢問原因並協商處理,決不能只是主觀臆斷或隨意處理。檢查者重點檢查以下幾項:①患者姓名、年齡、性別、處方日期、醫生簽字是否明確,公費支付者需查看公費證明及編號。
②藥品名稱書寫是否清晰準確,劑量是否超過正常量,特別是兒童、老人、體弱者。③毒性和麻醉藥品處方是否符合規定,處方中是否存在“十八般矛盾”、“十九怕”、“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藥物。
④對需要特殊處理的藥物(指處方中2-3味中心藥組合,多數療效基本相同,如冬指天冬、麥冬,或常用配伍如白質指知母、黃柏)是否有“註腳”和“同時處方”明確。⑤處方中的藥品在發藥室是否準備充分。
2.定價
縮短患者吃藥的時間,壹定要準確快速。
部署
調劑是指調劑人員根據經檢查人員簽字並支付費用的醫生處方,準確調配藥品的操作。配制時,按處方藥物順序逐壹稱量;需要特殊處理的藥物,如先煎後煎、包煎等煎藥,應單獨包裝,並註明處理方法;配制中成藥處方的,應當按照處方規定的名稱、規格、劑量配制;
調配人員壹定要集中精力,小心謹慎,決不能吃錯藥,稱錯劑量;藥方要壹張壹張地開,以免混淆;急診處方應優先考慮;保持配方室的工作臺、稱重儀器和器具整潔幹凈。總之,必須采取積極措施來保證配方的質量。調配完成後,自檢後簽字蓋章,交審核人審核。
4.審查、包裝和分發
為保證患者有效、安全用藥,防止制劑的錯漏,由經驗豐富的中藥師在配方自查的基礎上,對所配制的藥品進行全面、細致的核對,重點檢查所配制的藥品及劑量是否與處方相符;需要特殊處理的藥品是否按要求進行了特殊處理;
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是否存在蟲蛀、發黴藥品等質量問題;毒性藥物、配伍禁忌藥物、貴重精細藥物使用是否得當;調度員是否簽字等。審核無誤後,審核人簽字蓋章,即可將藥品裝袋發放。
包裝好的藥袋上寫著病人的全名。中成藥也必須註明用法用量。
發藥是發藥工作的最後壹個環節。配藥時應與患者核對藥物名稱,然後耐心向患者解釋煎藥方法及註意事項,使患者充分了解,保證藥物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