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指的是楊筠松。
楊筠松,俗名楊救貧,名益,字筠松,號救貧,別號玄赤,被後世稱為楊公,是唐代竇州人。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
著有《疑龍經》,《撼龍經》,《立錐賦》,《黑囊經》,《三十六龍》,《青囊奧語》,《壹粒粟》,《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葬法倒杖》,《天玉經·內傳》,《天玉經外編》等書。
楊公的人物經歷:
楊公壹生致力於風水之術,扶危濟困,晚年卻不幸為政客所害。在他所處的時代,唐帝國已經衰微,諸侯稱霸。統轄虔州的諸侯是盧光稠,他早有獨霸天下的野心,於是自立為王,號稱盧王。盧光稠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便請楊救貧為其蔔天子地,蔔得後,將其母改葬。
在答謝楊公的宴席上,盧光稠問楊救貧還有天子地否,楊公答道,壹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盧光稠不願別人也得到天子地,與他爭奪天下,於是在酒裏下毒。
楊公察覺後,立刻帶著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藥口壩,便毒性發作,楊救貧問弟子曾文辿此處何地,曾文辿說是藥口,楊救貧嘆道:藥到口死矣,仇不可不報也。
臨死之前告訴曾文辿遊說盧光稠在贛州磨車灣安裝水碓,十字路口開鑿壹口水井,則世世代代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詢問其中的奧妙。
楊公解釋道,磨車灣安碓,單打盧王背,十字路口開井,盧王自縊頸。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鑿井,在風水上破了贛州的“天子氣”,制煞了盧光稠。後來盧光稠果真背長癰疽,疼痛難忍,自縊身亡。